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出版业法制意识要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法制工作会议上,石宗源署长反复强调对新闻出版法规工作的认识要跨越式上去,新闻出版法制意识要跨越式发展。这是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出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出版单位要依法经营,依法保护合法权利,而管理部门则要依法行政,后者显得更为重要。为什么要实现法制认识的跨越式发展?所谓跨越式,一是指跨越阶段,跨越缺陷,缩短由低到高发展的过程;二是指跨越障碍,跨越阻力。对于新闻出版业而言,应该说我们已经有了  相似文献   

2.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各新闻出版单位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报刊出版单位要完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机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要认真核实报道的基本事实,确保报道的新闻要素准确无误,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刊载未经核实的来稿,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以培养新闻出版领军人物为目标,造就一批出版企业家。今年初,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评选结果揭晓,一批为促进新闻出版业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方 《传媒》2014,(9):11-14
正3月2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当前的新闻敲诈有哪些特征?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打击新闻敲诈?公众如何分辨真假媒体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新闻敲诈者"苍蝇头、老虎身",基层苦不堪言《传媒》:为什么要采取专项行动打击新闻敲诈?基层单位和群众对新闻从业人员哪些问题反映最强烈?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688.9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3%,我国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闻出版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顺应行业发展趋势,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提出未来10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就是要继续深化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6.
随着2010年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完成转制,标志着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遵循新闻出版业繁荣和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新闻出版产品的需求。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开拓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出版业的光荣使命。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全国新闻出版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戮力同心  相似文献   

8.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他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这期间,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要达到20%,到"十二五"期末全行业实现总产出29 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 440亿元.此外,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对新闻出版业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深化新闻出版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积极响应新时代对提升新闻出版业竞争力的新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配合,坚持事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原则推进改革;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坚持受众需求导向,把握高质量供给重心,构建全链条融合体系推进改革,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迈向新闻出版强国。  相似文献   

10.
今年新闻出版总署将有一系列规定、条例陆续出台,以加强对新闻队伍、新闻采编活动的监管。据了解,新闻出版部署在今年力争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报刊采编人员的准入退出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记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者。新闻报道就是要按照事实的客观面貌进行描述,用事实说话,还要给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我认为,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在真实、客观的报道中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广度的开拓,才能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颂扬新的精神风貌,揭露社会矛盾,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总结多年来我在北京晚报负责新闻出版方面的采访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作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问题。从我负责的新闻出版、文学方…  相似文献   

12.
薛建国 《中国广播》2006,(11):49-50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中,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这里,我认为广播新闻的创新尤为重要。广播新闻的创新首先要从观念创新开始,这是广播新闻改革、发展的先导。目前,广播新闻不时  相似文献   

13.
自新闻诞生之日起,新闻史上就没断了虚假新闻的踪影.(本文中的虚假新闻包含两个概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和部分失实的“失实报道”.)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闻出版总署就不断发出文件,明令各新闻单位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新闻;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正式对虚假、失实报道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高层吹风     
《中国出版》2012,(23):4
要把党的十八大对新闻出版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落到实处,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二是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体制机制,转变新闻出版业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新闻出版业五大惠民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更多文化权益。四是进一步发展新闻出版产业。扎实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真正做强文  相似文献   

15.
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今后五年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总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3,(15):6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我们要从中国梦的坐标系来框定新闻出版业的担当与作用,就是要建立起社会主义新闻出版强国。要圆新闻出版的强国梦,就必须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产业。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研究如何促使企业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等问题,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里包含着对当前出版集团和出版单位面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2009年1月12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报告中提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闻出版业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新闻出版工作的核心,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摆在主要位置,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石峰 《传媒》2002,(1):4-5
2002年,新闻出版工作的重点将是推进改革。2001年8月,中央对新闻出版业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说明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正处于一个迫切需要推进的关键时刻。因此,明年新闻出版的中心工作就是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切实推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为实现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新闻出版总署于4月20日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对今后5年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进行了总体布局,是今后5年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蓝图。同时发布的还有关于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11个专项规划。本刊已于今年第9期(5月上)刊发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摘要)。为了便于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贯彻执行,从本期起,本刊将在本刊特稿栏目陆续刊发《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事业,为中国新闻报刊的编辑出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他将新闻与历史对比起来进行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对新时期我国的编辑出版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