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仁刚 《传媒》2023,(1):32-34
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高端融媒技术人才不断流向互联网头部平台,区域传统行业报受到编制、机制、体制、实力以及影响力等诸多因素制约,如何融合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四川法治报融合转型发展之路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传统行业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以期为行业报融合发展提供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
纸媒人要向新媒体“取经”
  近来,传统的报媒从业者直观感觉到了媒体竞争的压力逐渐加大,尤以涉足广告经营的同仁感受最为明显。各大报业集团都纷纷尝试着转型,在力促传统广告经营的同时,利用新技术向新媒体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3.
<正>融媒时代,舆论战场已逐步转移到互联网,面对传统报业下滑期、新媒体发展投入期、历史欠账归还期“三期叠加”的困难局面,地市党媒的竞争力、影响力日渐式微。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乃至更大地发展,如何在新闻报道上“守土”、做深,如何在经营理念上“拓疆”、做新、做广、做大,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地市党媒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该如何实现逆势突围?部分地市党媒已进行积极探索,有的“试水”文化产业,尤其是在演艺、会展、培训、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快实现从传统报媒向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的转型跨越,初步实现了“解困”;有的把新媒体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推动报媒向新媒转型,  相似文献   

4.
肖雅 《传媒》2017,(2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受众的阅读习惯,将受众向用户转变,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游戏规则".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传统报业的广告量呈现"断崖式"下滑,报媒休刊的不在少数.那么,报媒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这是传统媒体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研究,探讨了传统报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传统报业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互联网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高速发展,给中小出版社带来无限发展的可能,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小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对“全媒体”“融合”“全能型人才”等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增强互动性、精准定位和传统编辑的转型是实现中小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网络和手机对人们生活的无缝隙覆盖和渗透,改变了固有的媒介环境,我们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全媒体时代。纸媒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首当其冲,越来越多的报媒在发展的道路上努力探索,追求变革,相互借鉴,在改版中求美化,在转型中图发展,在融合中谋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湖北荆门日报传媒集团作为湖北省内的一家地市报媒举全力加大新媒体发展力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方立明 《传媒》2018,(1):29-31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报兴业,要强化技术创新和互联网思维,用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支撑报媒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推动报媒在内容建设、渠道拓展、平台搭建、管理革新等方面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效益报业"托举"品质报业、素质报业",从传统业务范式中突围,促使媒体服务向互联网延伸,变读者为用户,实现影响力"变现",提升传媒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王阵 《新闻世界》2013,(11):77-78
县级报媒面对竞争,要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机关报、地方报的优势,加强权威性、群众性;另一方面应顺应数字化的潮流,与新媒体相融合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9.
从“报网一体”到“三媒一体”再到“全媒体运营”,燕赵都市报自2009年开始,始终在进行传统纸媒转型发展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尝试与探索。2014年,燕赵都市报新媒体从品牌影响力拓展、本地用户深度服务、市场新商业模式开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极大推进了燕赵都市报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截至2014年年底,燕赵都市报新媒体平台用户数达到428万:  相似文献   

10.
从以报养网,报网融合,到以网养报,这必将是报媒网的发展之路.报媒与报媒网越早融合,报媒在发展中就越少阵痛. 中国的报媒网几乎随着中国互联网起步而起步,但在发展方面,却远远落后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报媒网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发展的结果却不乐观,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家报媒网上市.  相似文献   

11.
林秀敏 《青年记者》2017,(32):53-54
为了促进媒体融合,各媒体集团都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创新方式.“从整合到融合需要一个过程.最初,用行政的方式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集中起来,但是最终达到机制融合、思想融合、利益融合,非常艰难.”①媒体融合最终效果如何?关键是什么?我们不妨研究一下国内外媒体的转型案例. 优质内容是传统外媒的“生命线” 西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一部分曾闻名于世的传统媒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一部分正在努力地转型.其中,《纽约时报》是最早向新媒体转型并获得成功的媒体.从1996年开始,《纽约时报》的网站就从其报纸的电子版不断发展成独立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数字化浪潮中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吴凤颖 《青年记者》2022,(21):56-5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被看作人类社会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产。本文以“数据”为核心对报业集团的融媒创新进行研究,在梳理国内报业集团数据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报业集团应从融媒大数据生态、融媒数据应用场景、融媒组织和人才建设三个维度进行媒介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报媒作为传统媒体中的老大哥,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全面挑战,在市场经营、舆论影响等方面逐渐显现被边缘化的危险。为此,报媒应走数字化之路,推进区域整合、打造品牌、加强与受众互动,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新媒体迅速崛起,县域报媒比其他地方的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也有着新机遇。县域报媒既不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也不可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县域报媒应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15.
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将“创新、转型、融合”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在新媒体发展和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深化报媒融合形式,目前已形成了10余种新媒体形式。初步形成了以“荆门新闻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以“荆门在线”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以“电子阅报栏(屏)”为代表的电子阅报媒体、以微电影为代表的数字光影出版媒体等新媒体矩阵。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报业在融合发展中走过了前所未有的艰辛历程,许多地方报媒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前举步维艰.如何破除报媒困局,重塑报媒影响力,是当前报媒从业人员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大多报媒并非坐而论道、坐而待毙,而是纷纷主动出击,积极应对,他们在融媒体运作尚未寻找到可以广泛推广、卓有成效的模式之时,更多地运用起互联网思维,对"内容生产"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立足于地方媒体的传统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优势,铸造品牌活动,在报业的寒冬中砥砺前行,大有所获,让人为之一振,也唤起了人们对报媒影响力重塑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时代下,传统出版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挑战,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用户阅读和购买习惯等都在发生变化。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传统出版从业者必须积极创新,拥抱变革。笔者多年从事出版管理工作,从过往工作经验及案例中总结出“连接”“精准”“融合”与“共生”四个关键词,探讨传统出版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方向。文章指出,与用户建立连接、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编辑团队以及共生型顾客关系和员工关系,是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趋势下转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尤其是当前“屏阅读”的冲击下,报媒面临内容竞争力下降、受众阅读习惯改变、报网融合不足等困境。本文认为,报媒应从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和外在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以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以来,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一直是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就目前看,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前途依然不明朗.文章以《今日美国》(USA Today)为例,考察其报网融合的进程,分析一报一网的并联式组织结构存在着的各种矛盾,指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旧媒体部门均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平面媒体虽然在国家、地方政府关乎大政方针的重大报道中仍然保持着权威性,但是在经营活动中的影响力却陷入了一个被各路新媒体挤压的困局。本文通过泰州碧桂园全媒体营销的成功案例,深入探索了传统平面媒体突破"传统"局限,在大力发挥权威报媒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多维整合资源,在经营活动中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新闻、广告、新媒体、线下活动全方位立体融合,重振传统报媒雄风,取得了社会认可、企业满意、报媒创收的三赢结果,为其它传统报媒的经营发展趟出了一条可资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