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段时间,教育界又出现了一个新事物:师生同考。不少媒体也对此作过报道,有的还发表评论表示肯定,以为这是一种教育改革,是一种创新。然而,笔者以为,师生同考弊大于利,不宜推行。所谓的师生同考,就是指教毕业班的教师与毕业班的学生同时参加毕业考试(这种考试只考教师所教的相关学科)。在师生同考后,校领导将教师的答卷混入学生的答卷中,密封装订,待统一阅卷后再公布成绩。如果哪位教师考得好,就被认为是基础知识扎实,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师的这个考试成绩很重要,它往往会被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作为评估与考核教师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媒体上有关教育改革的如下报道让人忧虑大于欣喜。师生同考———考教师,这一做法可取与否,曾有不少文章论证过,笔者不置可否。从道理上讲,一个教师参加所教学科的中考或高考,是不必担心考不好、考砸了的,他可能得不了满分,可能考不过最好的学生(尤其是高考),就像体育教练比不过运动员,马俊仁跑不过王军霞一样,但绝对不应出现“黄灯、红灯”。如果真的出现了“黄灯、红灯”,这样的教师就多少有“伪劣产品”之嫌。师生同考,教师亲自体验一下考的紧张气氛、考生的复杂心理,就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为学生着想,多体谅学生的辛苦,促其将最优秀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拜读了《现代教育报》刘正松老师的《师生同考:一个沉重的话题》。刘老师在文中列举了对师生同考制度的两大不同观点,赞同的观点认为:"让教师融入学生的考试氛围当中,从而总结出对学生有益的经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试题方  相似文献   

4.
“同课异构”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教研方式,就是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个性化解析,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学生不同,课的目标、结构、策略、风格自然也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在语文教学中,“异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个例子,它仅仅提供了师生交流与交往的平台。备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师“教”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走出教材”,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学生的活动成为课堂上的浓墨重彩,教师的讲退居二线,课堂也南过去的教师主宰变成由学生主宰。为此,教师不敢多讲一句,生怕有“牵着学生走”、“填鸭式”之嫌。其实,师生双主体性论对师生双方各自的能动性都进行了肯定:无论教育发展到何等程度,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主导有方,双主的光芒才可能得以闪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全国不少地方组织了"师生同考".如,2008年1月21日,沈阳市教育局决定:组织本市近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课改年级的教师集体参加"期末考试",并且与学生们一起参加同场同卷考试.由于沈阳市"师生同考"规格高、规模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立即在全国教育界引起巨大争议.可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师生同考"的做法是关涉教师队伍建设的观念、思路、途径是否正确的大问题,很有必要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利、弊进行深入剖析,以便使我们对此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李令东 《教师》2013,(36):37-37
语文课堂上.教师偶尔会出现错误,但处理得好,往往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设“错”,引发师生共同深入探究,让课堂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0.
教师怎样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教学科的重点难点?师生同考是最好的举措或途径之一。武汉市江夏一中,为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确立了"师生同考"的规矩。这是一个很好"校规",在当下有其借鉴和复制价值,应予以充分肯定与点赞。  相似文献   

11.
奖励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过度依赖奖励,以至于师生“恋上”奖励时,奖励的消极影响就不言而喻了。为了消除奖励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小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去奖励教育”。去奖励教育不是教导学生不去追求奖励或对奖励不以为然,而是教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获得奖励,不能以有无奖励作为行为的出发点,更不能只以奖励作为评判自己的标准。同时,去奖励教育要取得成功,也需要教师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减少对奖励策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一、参加师生日常活动——校长有“份” 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的教育实践必须深深扎根于学校和课堂,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全程参与师生的日常活动,全面了解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有助于校长及时了解、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实施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基于这种认识,我要求自己在处理好繁杂的日常事务之余,坚持“四进四同”,做到学校的每一项活动校长有“份”。  相似文献   

13.
课改中的课堂,师生、生生互动成为关注的焦点,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殊不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刨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  相似文献   

14.
最近阶段网络上常常会出现“XX幼儿园的老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伤害幼儿……”类似的消息,一度让幼儿同老师背上舆论的压力,这也让我们深思,到底师幼之间发生了多大的矛盾,为何两者之间的关系会恶化,酿成这样的结果?在师幼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搭建一个什么样的桥梁来平衡,教师需要如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与同是幼儿同主体的幼儿之间交往和谐、统一,并且各自得到发展呢?本文中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师中做一个调查:“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教师的答案是:“现行考试方式与评价制度。”的确,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师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这几乎成了广大师生的无奈选择和真实描述。考试是师生谈论最多的话题,由于评价学生看成绩,评价教师也是看成绩,考试频繁,师生均感身心疲惫;加上数学在高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筛子”,  相似文献   

16.
周俊 《教书育人》2009,(7):23-25
现象与解读 现象一:"师生同考" 2008年1月21日,沈阳市数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期末考试".在比之前,沈阳市8000多名高中专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7.
李娟 《考试周刊》2013,(80):156-156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好的学习是一种“互惠的学习”,即学习应当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惠互利,不断分享经验、知识与智慧的过程。笔者读之,心向往之,遂开始摸索、实践。  相似文献   

19.
冯秀华 《教师》2011,(30):52-5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学,教师真真实实的教。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是我们的课堂,老师们常在抱怨,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一个问题下去举手者寥寥无几,可一下课就淘气地找不到影了。原本该是课堂上的那股机灵劲上哪去了?课堂上要么气氛沉闷,学生很少主动举手,要么和老师“抢嘴”。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改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说说自己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