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鼐与李若讷同为明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公鼐标举"齐风"诗帜,李若讷紧随其后,反对模拟,主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声情"。二人自万历十六年定交以后,交往频繁,酬答诗甚富。对他们交游情况的梳理,不仅可以勾勒二人交游的大致轮廓,亦可填补对他们研究之缺失。  相似文献   

2.
作为晚明党争的主体,东林党在晚明政坛上煊赫一时,然亦不废声诗,在文坛上多有建树,因其地域不同而风格迥异。其中三齐之地以冯琦、公鼐、王象春上承乡贤前后七子边贡、李攀龙等推尊古风,格调俊雅,声名远播,堪称齐地三彦。  相似文献   

3.
谢榛(1499~1579),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老人。临清市人,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系明代中后期影响颇大的文学团体后七子成员之一。关于谢榛的生卒年,历代说法不一,李庆立先生经过长期研究和详细考证,对谢榛生卒年的几种说法进行了分析辨正,认为谢榛生于弘治十二年三月九日(1499.4.18),卒于万历七年(1579),此说言之凿凿,结论可靠,已渐为学界所宗,在此,我们亦加以采用。  相似文献   

4.
于慎行是晚明颇具影响的文学家、政治家,一代帝师,文学为一时之冠,被誉为海表人望。他为人诚实敦厚,笃于行谊,为官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读书好学,明习典制,学贯百家,识见淹洽,著述等身。可谓德望、才望、清望兼具。其文论带有强烈的宗经明圣倾向,极力强调学养的深厚和文体的纯正;高度重视文章经世致用的作用,主张文风朴实,有用于世;反对模仿剽窃、简单摹古,主张广收博取,融会众家,水到渠成。其诗音调谐畅,典雅和平,自饶清韵;其文博大雅正,平实朴粹,舂容宏富。受其文学观的影响,质朴方正有余,高华流美不足。  相似文献   

5.
清理学名臣陈法与当时知识精英的代表陈宏谋的交往有水乳之契。陈宏谋曾多次疏荐陈法于朝。又出资刊印陈法的著作《易笺》、《醒心集》、《敬和堂文集》等。通过考察陈法与陈宏谋的交往,可以对陈法的学术事业、行藏出处、思想情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6.
晁补之与苏轼交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门四学士中,晁补之在创作上受苏轼影响最大。熙宁五年,晁补之20岁,在杭州始拜于苏轼门下,《七述》作于谒见苏轼之后。熙宁十年,苏轼离密州赴京,晁补之前往汶上谒见,并结识李常等人。元六年八月,苏轼赴颍州时,晁补之已在颍州任所。元七年三月,苏轼移知扬州,晁补之以“门弟子佐守”,公余诗酒唱和,见于篇什  相似文献   

7.
刘基、宋濂只差一岁,同为明朝开国文臣,彼此志同道合,关系密切,因道德文章结为好友,入明后则成患难之交,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相重"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马瑞辰与胡承珙是清代治《毛诗》学当中较著名的两位。二人因为研究《毛诗》而惺惺相惜,成了"有针芥之投"的好友。但是,当下学界,对于二人交往的一些详情还不甚明了。鉴于此,围绕着他们的订交、白鹿洞书院话旧、京师宦游以及作序诸问题,予以了一一考查。  相似文献   

9.
杨亿与钱若水相识于淳化元年,当时杨亿在秘书阁读书,钱若水则直史馆。钱若水与杨亿同朝为官,同为宋初名臣,不仅都官至翰林学士,且都生于太祖朝而卒于真宗朝,都是年轻时即得志,平生雅习佛乘,且均于40余岁的年纪辞世,相同点较多。二人道同气合,心照神交,相互间的交游对彼此的思想与文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长期以来,学界对王源生平的认识颇为含混,因此需要对此作更细致的考辨。王源也是清初一大批同类士人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学行和交游能够反映当时这一批学人彷徨挣扎的复杂心理和基于亡国之痛的学术追求,由此可见清初整个"儒林"的一个侧面。梳理王源与梁以樟、魏禧、阎若璩、戴名世、宁世簪、颜元、李塨等的交游,可以加深对王源思想和经历的了解,这对全面深入研究王源及其以《文章练要左传评》为代表的著作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明代著名忠臣黄巩坎坷短暂的一生。通过研读明刻孤本黄巩所著的《后峰集》影印本,指出该书具有史鉴、文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宫秋》和《梧桐雨》是中国古典悲剧史上的璀璨明珠,这两部作品凝聚着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精华,采取几乎相同的艺术手法,营造了悲苦的艺术境界。它们首先选取“苦”事,作为营造苦境的基础,在对“苦”事的处理上,作者又尽量淡化外在的戏剧冲突,而着重表现悲剧主人公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并把所选的苦事做了独具匠心的剪裁布局,淡化和主题关系不太密切的人和事,最后又通过悲剧主人公撕心裂肺的独白把悲剧气氛推到高潮,营造了悲苦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论齐风     
本文主要论述两点 :一、论《齐风》的历史、地域、时代与民俗特色。二、论《齐风》的舒缓之体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冯契是中国哲学界第一位将“统觉”纳入认识论范畴的哲学家,他界定了统觉的涵义,考察了统觉的来源;阐明了统觉的功能;探讨了统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共和行政"就是指"共伯和行政"。共伯和应是卫国国君卫武公和。早在"国人暴动"发生前,共伯和就已经掌控周王室大权,"国人暴动"发生后,共伯和对稳定危乱时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王朝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以后,共伯和主动退位,周宣王即位,共伯和又回到了他自己的国家——卫国,得以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6.
《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的记载过于简略,引发了聚讼千年的"黑水"难题。以黑水为雍、梁二州的西部边界,反映了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西南诸河的模糊认识。作为确定梁州范围的一条重要界限,黑水的探寻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即便抛开黑水的真伪不谈,历代学者为此而作的种种努力,也堪称一部激动人心的《禹贡》学术史。昭通政区朔源研究同样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无论将《禹贡》黑水定为横断山区诸河中的那一条,均可断定早在先秦时代西南地区就已纳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那么今昭通市已属《禹贡》梁州境域就是确定无疑的了。  相似文献   

17.
《梧桐雨》与《汉宫秋》两剧在艺术结构和艺术主题方面具有诸多相类之处,这与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前期元杂剧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与于右任都奉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在几十年间,他们之间基本上是合作的、友好的。但是,在靖国军的问题方面也曾发生矛盾。在中原大战期间,于右任也不赞成冯玉祥要把军队集中于陕西的主张。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都与近代的大局息息相关,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启功与东坡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他们都是诗人,诗作特立独行、幽默诙谐,都是各自时代背景里的诗词改革家;他们都是大学者,精通相关学科的学问,将杂家之学推向极致;他们都是大书画家,在书画造诣上都雄踞不同历史阶段的顶峰,都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是集写家与理论家于一身的全才;他们都是教育家,教育理念、态度和方法有孔子之遗风;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格,仁者爱人、热爱生活。他们是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的星座,我们在仰视他们的时候感到的是格外的明亮和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