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教案厦门双十中学(361604)刘艳丽教学目的:1.在学习氯单质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溴、碘、氟的单质的重要化学性质.2.使学生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间的关系,并通过卤素的化学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3...  相似文献   

2.
在卤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灵活掌握和应用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克服学习的困难,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加强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氯是卤素中的典型元素,必须搞好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中,无论在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卤素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发现卤素各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的一些规律,下面谈谈我是怎样用三步法复习卤素的。 第一步: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卤素这一章必备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我按照结构  相似文献   

4.
解答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讲清卤化氢的稳定性,对于掌握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和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是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卤化氢对热稳定性和氢卤键的牢固性的分析,以及它们对氧化剂的还原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卤化氢的稳定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卤素”中涉及到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零散繁多.为了系统、熟练地掌握本章知识,可从卤素的“六性”入手.一、系统性以氯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为中心编织知识网络:二、相似性以卤素单质为例,其相似性表现有:1·单质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2·均易溶于有机溶剂;3·跟氢气反应生成卤化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虽然差异较大,但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2.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4.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准确地表示化学反应,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氢气、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综合科目”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面对“3 综合科目”新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中学化学学科怎样办?一、看好自己的“门”,即注重化学学科“双基”的夯实,做好学科内的综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是判断推理的材料。如果没有扎实的“双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不可能灵活应用“双基”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立足课本,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是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双基”的培养训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落实“双基”,在参与中培养技能。例1.IF 与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有关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同时也为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在高一年级搞了一次化学对比试验教学。四名化学教师,分别在高一年级的四个班,就同一教学内容上一节试验课。对比教学的内容是:高一化学乙种本第一章第四节中“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课前各人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按教材顺序讲授的,有的则打乱了教材安排的顺序进行讲授;有按教学常规进行教学的;也有打破教学常规进行边讲边实验的,四个人的教法各有千秋。以下就着重介绍一下两位老师的化学课的教学特色。有一位老师授课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而是从  相似文献   

9.
以氯为例,了解卤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相似文献   

10.
贵刊1998年第7期刊登了陈老师《“元素的化学性质”表达错误的原因分析》一文,该文认为:“元素化学性质”的说法只是“单质化学性质”说法的误译,即元素的化学性质其实就是单质的化学性质.对此说法,我认为不妥,理由如下: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它只能以游离态或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研究元素的性质就是研究它的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等基本性质及由此引起的它的游离态(单质)和化合态(化合物)的各种性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作用构成的客观存在的实体.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单质来体…  相似文献   

11.
“钠”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及原子结构.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法.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药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卤族、氧族元素,从今天开始像学习这两族元素那样,学习一族新元素一碱金属.翻开教材最后一页“元素周期表”,读、写表中最左边一个竖行的六种金属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教师板书:第四章碱金属:LiNaKRbCsFr)我们选钠为代表元素,来学习它的单质及化…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由来] 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作为典型的卤素单质--氯气及其与水的反应常常是高考考察的内容.然而很少有试题将氯气与水反应和计算联系起来.为了考察学生对卤素的掌握程度,也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命制此题.  相似文献   

13.
碘洒五变色     
碘酒五变色实验涉及新课程化学1、2(必修)中卤素、二氧化硫及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本实验的操作,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世界的奥妙无穷,巩固和提升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实验原理火柴头里含有硫黄、氯酸钾等,划燃火柴头后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在水溶液中,单质碘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无色的氢碘酸。氢碘酸遇双氧水后被氧化而又重新析出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会变蓝色。单质碘遇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歧化反应而生成无色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苏教版)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特点是以海水资源为背景,以“工业生产——性质探究——社会应用”为线索,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让学生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同时学会认识物质的方法,从中体会化学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突出了学好化学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卤素间置换反应是证明同族元素性质递变性的重要实验证据,通常在水溶液中进行实验。而卤素单质会与水作用,使其单质的水溶液中除含卤素分子外,还存在其他氧化性粒子,会引发一些学生的质疑。用有机溶剂溶解Br2和KI,探索溶剂种类对实验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现象明显的溶质与溶剂组合,排除水溶液中其他氧化性粒子的干扰,用更充分的证据证明Br2可以置换出I2。结果表明用乙醇溶解KI、用CCl4溶解Br2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落实三维目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学习结果,更要让学生主动发现、探求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式教学是落实三维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化学实验课教学.通过“金属化学性质”学习中对几个“意外”的妥善处理,把“意外”的课堂生成转化成三维目标的落实,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周静 《辅导员》2012,(27):49+41
物质化学性质的探究方法是:现象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和拓展与迁移。如何能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探究方法,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实验设计的习题一直是化学教师探讨的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谈一谈对"铜化学性质探究"一课的教学体会。首先,问题的设计要自然,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就能够发现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铜化学性质探究"一课是科教版第一章  相似文献   

18.
要使学生掌握卤素这个概念,首先必须明确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必须搞清楚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所谓卤素的内涵,就是卤素所包含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所谓卤素的外延,就是卤素所包含的一切对象。具体地说,卤素的本质属性应包括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元素的共性和差异性等规律;属于外延的物质对象,包括氟、氯、溴、碘等单质,以及卤化氢、氢卤酸等化合物。在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教学湖南省衡阳市一中欧阳萱教学目的:1.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型:新课教学方法:实验引探法教学重点、难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教学说明:1.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学...  相似文献   

20.
乙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新革 《化学教学》1999,(10):35-36,20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软件虽种类较多,操作灵活,实际适用于化学教学的软件却很少.下面就“乙醇”的教学课件,谈谈编制的过程.一.分析教材,设计课件编制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因此对教材一定要认真的分析.“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继烃类化合物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两纲”要求学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分析和性质的研究,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和分子结构决定有机物的性质这一普遍规律,从而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由乙醇的性质推导出醇类的性质.本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