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人类道德心理中最深沉又最活跃的内容,同时又是人们完善自己的一个方面。道德情感对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对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发展及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这一教育理念,已深入师生的心灵,成为学校文化和行动的准则。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反映当今社会的共识——“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人类对健康的关注也对小学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生态哲学与大学教育思想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发展战略。当人类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时,一种新的哲学方向--生态哲学悄然而生,这种“哲学转向”,对于新世纪大学教育思想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生态化”是未来大学教育的新理念。新世纪大学教育将肩负起对“本体自然”和“体外自然”的适应和超越之历史史命。  相似文献   

4.
教育帮扶作为助力民族地区贫困搬迁人口实现生计减贫脱贫的重要举措,是能够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通过对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被动输血式和主动造血式的两种教育帮扶模式分析,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点教育帮扶具有目的的直接性、对象的精准性、内容的生计性、方式的激励性等特征,但依然面临着贫困家庭补偿教育难以维系可持续性生计、输血式教育供给难以改变教育落后实际现状、现有社区发展模式难以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开启“十四五”历史新转向背景之下,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人口教育帮扶也势必从个体补偿教育向区域高质量教育均衡发展转向,从外力供给教育帮扶向教育内生发展能力提升转向,从“搬得出、稳得住”的政策设计向“过得好、能致富”的制度保障转向,继而为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是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应以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的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科技观为主要内容;要把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项新内容,纳入到社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生态道德是人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是人类在调节自身活动和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小学生态道德教育”强调将生态道德的教育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少年儿童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学会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7.
李伟 《林区教学》2010,(9):94-96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必然涉及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地球村”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类之爱,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自身病态性文明历史进行理性反思而得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而提高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素质则是完善这一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在此前提下构建的素质教育新思维,应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致力于开发人的潜能。在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注重主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和谐发展,反对急功近利。在教育内容上应充实生态伦理、人文科学等内容以培养主体的高尚情操,弘扬为人类持续发展而约束自己的道德精神,同时  相似文献   

9.
"绿色教育"是一种追求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人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自然、和谐、发展".如果在学校教师管理中坚持"绿色教育"的理念,倡导"生命因欣赏而美丽、氛围因宽容而和谐、责任因自主而生成",以互信互谅为基础,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以情感关怀为内容,以制度管理为手段,就能使全体教师在一种心态平和、情感融洽的环境中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单位、学习场所,而是全体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为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婚恋情感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加强婚恋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完善大学生道德素养、促进高校和谐稳定。但目前大学生婚恋情感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育制度、教育环境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教育对象、健全教育制度、优化教育环境,切实提高大学生婚恋情感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情感观念。  相似文献   

11.
李燕  李松林 《教育探索》2007,(12):138-139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主要从国外引进而在国内兴起不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独特鲜明的基本理念,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实践与行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环节,而实现个体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乃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行动依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发展历史新时代——环境时代的开始,一场席卷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浪潮,以势不可挡之势猛烈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目标的实现正面临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和环境(Environment)问题的严重挑战,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PRED教育”,PRED教育与广义的环境教育内容是一致的,是国际环境教育在…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发展背景为教育中凸显情感的重要性提供了现实依据。情感不仅构成教育高质量的重要内涵,而且是全球化时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基石,为人持续终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提供先天可能。教育的情感转向意味着重审教育的知识与伦理背景,并在人的发展的价值理念下,在整全人的意义上寻求一种旨在能够帮助人获得促进他自身发展的动力、条件和能力的教育,它深刻地表现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人的在场。为此,需要从人的认知深化、道德完善、精神丰富和潜能开发等角度出发,理解它们与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情感在教育中的渗透与结合方式,通过对情感的培育推动凸出以情感转向为标识的完整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演变以及文化多元化、信息社会化的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转向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日益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我国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对国际理解教育内涵的准确把握显得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到理论的研究,甚至往往会成为实践的障碍,本文笔者首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国际理解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场教育实践运动(行动),而从理念到行动,行动是关键,本文从政府、学校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主体层面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进行阐述,真正让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落实到行动,而不会成为一种没有意义、冷漠的教育口号。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自身未来的关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对未来的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赖于教育的牵动。1994年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1]《中国21世纪议程》也明确指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教育要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服务,就必须深化自身改革,同可持续发展模式相适应。具体地说,教育改革在终身教育理念和原则指引下,构建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衔接统一、纵横贯通的终身教育体系。一、科技进…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的课程理念,“情感教育”已成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之一。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的情绪状态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们有时需要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张欣 《文教资料》2007,(16):32-33
道德情感作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不仅是大学生道德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道德心理结构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偏重道德认知教育、而轻视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教育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谢平 《教育评论》2022,(6):37-42
伴随着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的完美收官,扶贫工作已进入“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教育作为扶智扶志的根本之策,在“授以渔”“立以志”“均以富”等方面独特作用为其在“后扶贫时代”扶相对之贫提供了行动逻辑。实然层面,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内容设计、选拔考试机制以及包裹在教育外部的城乡二元结构性制度分割的“向城性”,使得乡村教育仍面临“优质困境”和“效用困境”,制约着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后扶贫时代”推动教育扶贫,迫切需要为乡村提供一体化的优质且有用的教育,实现乡村教育由扶贫领域的“托底关照”转向依教育扶相对之贫的“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校发展,是现代教育最核心的理念。而德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今天的教育虽然已经进入因特网时代,科技教育在学校德育中比重正在膨胀.我们在享受这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这情感的流逝。不少青少年学生身上存在着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重新强调教育的道德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通过生态教育使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试图以"教学生态"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全新视图阐述中学思品教学,力图实现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