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话训练是培养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中学语教师,不仅要确立这样的语言教学观念,还要掌握不同年级说话训练的目标、形式和实际探作方法。才能灵活多样、有声有色地开展好说话训练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语教学受传统习惯影响较重,又由于教学大纲对自读课不作授课要求,不少教师偏重讲读课,不注重甚而忽略了自读课。作从语教材的编排上对中学语教材进行解析,强调讲读课和自读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厚此薄彼则语教材的整体功能难以凸显,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将难以实现。基于此,着力在语教学实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一、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偏向 说作文是一种语言作品,这是谁都不会置疑的常识.语言有两种物质存在形式(媒介),那就是语音和文字.相应的,作文也就有两种存在形式:既作为一种语音的作品而存在,也作为一种文字的作品而存在.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却存在着一种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的偏向,虽然教学目标的原则性设定是“中学生的作文训练以书面为主要形式,即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这种偏向表现在实践上,就是在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中,几乎只抓口头作文这一环节.这种偏向表现在理论上,就是对叶圣陶先生关于…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成为语教学研究的热点,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之后,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素养的整体提高。”较早提出语教学目标研究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王荣生博士.他在2001年12月发表于《教育探索》的《论语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中认为,分析语课程与教学目标,在我国主要有三种框架.一是借用我国传统的章评价“与道”的对举法.引申为“人性”与“工具性”:二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构建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三足鼎立的目标体系:三是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切分为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领域。王荣生认为.作为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能否成为有效途径.可用三个标准来衡量:清晰的概念内涵:框架的中义性和框架的解释力。依照这三个标准.上述三种框架都有较大局限性.他提议分析语教学的框架由同一级别的平摊分割模式改为两个级别的层叠蕴涵模式.自此拉开了语教学目标研究的序幕。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很多。关于语教学目标研究在数量上大丰收的同时.也呈现出了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语教学作为一项特殊的师生活动,有着它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语的教学内容存在于教材教参中.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话语中.存在于师生思维的展开、精神的交流和情感的波动中;语教学的形式体现于教师的举手投足和脸色眼神.体现于学生的听说读写多种训练活动。体现于黑板、挂图及各种现代音像设备运用等。为了实现语教学目标,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语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既要贯彻一定量的内容.又要运用适当的形式。这样.学生既有所学又有所乐,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品性。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语课程改革的进展.不少语教师热衷于形式的学习和更新.求新求异求精彩。致力于形式的尽善尽美,而忽视内容的调整、改革和提高。一种形式主义的歪风正在我们语教学的田园里滋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作教学是中学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搞好作教学实践,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教师。本力图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有效探讨,并寻求实践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工具性、思想性和审美性.语教学的这三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只有将这三种属性认真贯期在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全面完成语教学的任务,实现语教学的目的。而要在语教学中贯彻和体现语教学的三种属性,一般要经历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要目标.即以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是以“教”为中心构建,遵循“分解一整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1.整体情况,翠园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罗湖区重点中学,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学校的三大办学特色为:德育特色开放式的主体育人形式;管理特色以目标管理指导教学;教学特色面向全体,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为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正在加紧实施六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对目的语文化整体的了解将有助于学习者形成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中学时期是真正具有文化认知和进行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对比学习能力的时期.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主要探讨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及写作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课文整体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突破。它的出现,从课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到课堂结构都一改传统课文教学的模式,使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一、课文整体教学的意义A.有利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传统的课文教学重视语言形式,忽视思想内容,把语言知识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这是不符合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的。学习语言知识仅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使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在新的场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即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整体教学有利于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全文信息”“范例信息”及其教学山东武玉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语文教学就是讲读课文,讲读课文就必须把一篇课文从字词句到段落篇章,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逐一讲读一遍,让学生尽可能掌握一篇课文涉及的所...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语学力素质评价模式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具体形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表现为全面性,合理必和主动性,它在小学生语学力素质生成方面主要起着导向,鉴定和激励功能。实践证明,该评价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整体学力素质,对班级整体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和第8期上,人们围绕“语意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同时,在《中学语)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母语教育病沉重处方投药须辨清》(以下简称《辨清》)一,该针对语教育“言语形式说”再一次进行了反驳,并以给语教育“治病”的名义。提出了语教育“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辨证关系说”。这一提法,确实避开了语教育研究“重形式”与“重内容”的角力格局。走在一条中间的道路上。这条路难道就一定符合中学语教学要求,一定走在语教学的道上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属于第三条路,但我们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也是一条中庸之道。与传统思维橼式相吻合.律律带有很程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5.
刘艳妹 《英语教师》2023,(16):84-87
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以上外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Animals为例,从单元主题意义、教材和学生、语篇内容、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阐述高中英语单元视角下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即从单元主题意义方面思考整体教学目标;立足多角度分析教材和学生,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以语篇内容为依托,统筹设计每课时教学目标;以实践活动为途径,确保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16.
1.课程形式的生态化趋势与教学目标的普泛化趋向。语课程正在由过去孤立的知识传授,单一的技能操练形式,向一定情感、态度支持下,综合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课程形式更具生态性。这一变化将会彻底改变语教学的面貌,促使语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但同时也使语教学的目标变得不够具体,如果片面追求形式,不注重落实,很容易导致教学空泛化,忽视基础,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中学语教师训练学生的作能力通常采取两种形式:大作、小作。小作常以周记、日记等为形式.一般要求学生每周交一次。  相似文献   

18.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水平。造成学生语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教学的问题谈一点我的看法,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更要注重语篇教学。也就是说,只有把语言知识教学和语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关于语篇教学哈里斯(Z.S.Harris)(1963)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系列连续的句子或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它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而且在教授语言…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语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们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学习语,很多人到大学毕业,其语能力仍然达不到起码的通字顺的要求。最近,一套由名语教育家王尚教授和诗人西渡联手主编的《现代语》(初中读本)提出了语教学的新思路,为提高语学习的效率提供了对症下药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