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爱国先驱韬奋先 生在世上只走过了四 十九年,但他一生英勇斗争与艰 苦卓绝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我 们学习。在艰苦的环境里,他无时 无刻不在出刊、编书、撰写文章。 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其劳作成果 令人赞叹,后世出版的《韬奋全 集》(上海人民出版社)竟有14 卷,达800万字之巨。他在世时,针 对时局,抨击时弊,为国家和民族 呼号。在共产党引导下,他成为一 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愧 为中国出版事业的楷模。 我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不 少韬奋主编的书籍,这些书籍中 的许多内容,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当时这些书籍对于我后来走上革 命道路,有着很大的关系。不是个 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许多青年都 喜欢阅读韬奋主编的书刊。可以 说,他引导和培养了一代青年人。 我们重温他在短暂的人生中 谱写下的不朽篇章,会激励我们  相似文献   

2.
钱小柏、雷群明同志编写了《韬奋与出版》,将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原稿寄给我,请我写篇序。我从三十年代起就是《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出版物的经常的、热心的读者,对韬奋同志从来都是敬佩的,但可惜一直没有认识他的机会,和他没有个人接触,对他了解不多,请我写序本来是并不合适的。但我通读全部书稿之后,感想甚多,不能已于言,很愿意笔之于书,至于这  相似文献   

3.
韬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不但是我的亲密战友和学习榜样,也是和我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楷模。我们从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可以得出这样一条为无数实践证实了的真理: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有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认真参加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完成从一个爱国主义者到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伟大转变,也才能为人民的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韬奋是实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变的一位。我和他1936年同罹“七人之难”,而且受过他的极多的帮助和教益,不但崇敬、  相似文献   

4.
史零 《编辑学刊》2006,(1):22-23
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年纪念日.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他,是因为他对于我们所具有的极特殊的意义. 1944年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确认邹先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毛泽东同志后来在纪念他去世5周年时,还亲笔题词,称赞他是民主战士.邹先生受到的尊重和荣誉更是来自多方面,跨越了久远的年代,可是,在我读完了他的<经历>、<患难余生记>等一部分作品后,我受到的震动却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5.
韬奋与斯诺     
韬奋与斯诺,中外千百万读者熟知的两位著名记者.人们知道,斯诺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的时候,曾同鲁迅等中国文化界人士有密切的交往,并翻译介绍了中国左翼作家的部分作品.人们也知道,韬奋对斯诺这位以《西行漫记》闻名的新闻界"哥仑布"十分钦佩,并多次在与读者通信中推荐他的作品.但这两位名记者究竟有那些具体交往,想必是人们感兴趣的.韬奋主编的《抵抗》三日刊第二十号(1937年10月23日),发表了他的《访问美国记者谈话记》,称这位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韬奋精神?毛泽东同志1944年给韬奋的题词作了最好的概括:"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95年,在纪念韬奋诞生10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也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此,可以说,韬奋精神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韬奋精神,也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韬奋的笔名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的笔名.韬奋的意思: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不息.除了「韬奋」之外,他还用过各式各样的笔名:一九一五年谷僧谷曾一九二七年心水思退沈慰霞因公惭虚秋月落霞春风润一九二八年孤峰清风云霄静渊愚公韬奋一九二九年笑世一九三二年奋奋一九三三年邹韬奋捂  相似文献   

8.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9.
郁进 《编辑学刊》2001,(4):77-78
缅怀20世纪中的历史人物,邹韬奋的一生是令人难忘的,他不仅仅是新闻出版工作的模范,而且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存的年代里,国事如麻,民生凋敝,敌骑纵横,国土沦丧,祖国在风雨飘摇中.从他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热爱祖国,高压不屈诸方面看来,不但当世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敬爱,即在今日仍然是值得大众学习的模范.  相似文献   

10.
巢峰 《出版科学》2004,(4):69-71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道理,从事任何事业,都要有点精神.从事出版事业,就要有出版事业精神.韬奋精神,就是出版事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韬奋同志长期从事新闻采写、编辑、出版工作。他一方面继承了我国民主报刊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接受了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提出了人民报刊思想,并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贯彻这种思想。正如毛泽东同志所高度概括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种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串于韬奋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成为他办报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韬奋与发行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也是著名的出版发行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以所从事的新闻、出版、发行工作为阵地,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敌人作殊死斗争;同时对祖国、对人民表现了极大的热忱,他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为我国进步的文化事业,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三十、四十年代,韬奋所办的生活书店蜚声海内外,影响极大。从大城市到穷乡僻壤、从内地到港澳、从国内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国,都有生活书店发行的足迹。尤其是在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韬奋领导的生活书店,“为适应  相似文献   

13.
韬奋办报刊,非常重视言论写作,他认为报刊言论的任务和作用,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代表舆论,也就是“反映社会大众的公意”;二是指导民意,也就是“根据理性,根据正义,根据合于现代的正确思潮,常站在社会的前一步”,用先进的思想教育民众,提高民众的觉悟,“引着社会向着进步的路上走”;三是增长读者的知识,彻共“了解现实的锁钥”他就是培养读者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组织与创造的种种能力”,使“他们对于任何问题都能具有分析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组织的能力,创造的思想,不盲从,不武断,具是非心,有辨别力”。 韬奋对于报刊言论的任务和作用的理解是正确的,而他在抗战时期发表的数百篇时论,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写作出来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闻和出版两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奖都以韬奋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邹韬奋(1895-1941)在我国革命文化史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个同样深受韬奋影响,有幸活到今天的老文化工作者,每念往事,韬奋的为人处事和种种教诲便会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邹韬奋来广西,只有很短暂的两次,可是他对广西的影响却很大。他第一次来广西是1937年12月,这年的11月12日上海沦陷,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武汉,韬奋原计划经香港、广州转武汉,同行的有何香凝、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开往香港的轮船上,闲谈中郭沫若讲到广西和桂林的情况,引起韬奋等对广西和桂林的极大兴趣。韬奋到香港后,决定绕道桂林,然后再去武汉。他于12月2日从香港出发,同行的  相似文献   

16.
韬奋先生是从事进步文化事业的典范.他自1926年主持<生活>周刊起,就全身心地投入进步文化事业,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备尝艰辛,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用韬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始终坚守进步文化的岗位","忠诚担负"进步文化的责任."为着进步文化的工作而努力奋斗".韬奋先生的这三句话,是我做出版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难”字,道出了始终如一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难能可贵,“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试想,一家印数不过2000份的《生活》周刊,在韬奋承办经营下,发行量逐年上升到15万份,而后来的《大众生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韬奋去世以后,周恩来"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此"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 向"模范"学习,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把他捧出来,行礼如仪地"纪念"一番了事.作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如果真想学"模范",做"模范",最起码应该读一点韬奋的书,多少了解一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懂得一点什么是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在近期公布的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名单中,有一个名字赫然出现,他就是安徽铜陵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刘宇飞。在获奖者中,其他人都是来自于中央媒体或省级媒体,而出自于地市报的只有刘宇飞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