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字画馆藏作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理应纳入各级图书馆的馆藏序列,得到图书馆人的正确认识与重视,并制定和完善字画馆藏的收集、保存、装裱修复等工作程序。同时,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字画资源拓展和深化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通过多种形式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2.
翻拍字画既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还可用于各类印刷品的制版。 把字画画面摆放平整。翻拍字画,要先把字画的画面摆放平整,避免出现光照不均匀的现象。已装裱好的字画,可挂在墙上或平铺在乎整的板面上。未装裱的字画,可放在一块白色油漆板或光洁的吹塑纸板的板面上,用毛刷轻轻地将字画刷在板上,让字画平整地紧贴在板面上,才能用于翻拍。  相似文献   

3.
谈书画的装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画装裱,是传统装潢艺术的一个种类,古籍修复工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装裱艺术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相当的重视,它对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幅新的书画或破损了的古画,经过精湛的装裱后,不但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工艺美,更能突出原作和谐、典雅的艺术美.所以,在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中,书画装裱也就成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字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欣赏品,但装裱是其成为艺术品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国书画装裱已有1700年的历史,它是在不断继承、发展中逐步完善的。但时至现今,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诸如装裱工序的繁杂,生产条件的苛刻,受温度、湿度、天气、季节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它仍不能满足艺术观赏者特别是普通群众的需要。最近,在北京玉泉路花鸟鱼工艺市场的凌翔图画苑装裱店,一项新的装裱工艺引起了广大书画界人士的关注。这家装裱店创造发明的、独特新颖的“张氏书画装裱技术”,不仅轰动京城,而且在全国独树一帜。该字画装裱店虽名不见经传,而慕…  相似文献   

5.
传统装裱枝艺伴随着书法、绘画艺术的形成发展运应而生,自晋以来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探索、演变和发展,已有一整套颇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社会的进步发展,使装裱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延伸,珍贵史料、重要文物、学术图解、机械图表、教学挂图等广泛应用装潢工艺。博物馆中残缺破损文献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传统装裱艺术的再应用。装裱古籍或书画旧时亦称装褫,即有剥夺揭脱破残污损旧裱,重新装潢之意。传统装裱工艺大致有除污、揭旧、修补、托裱、全色等内容。文献修复中的装裱工作,基本沿用或借鉴与移植传统理论与…  相似文献   

6.
兰台小灵通     
<正>在云南省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云南省2019年财政支持项目,大理州档案修复中心近日在大理州档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修复中心占地150平方米,配备有多功能档案修复工作台、字画装裱机、压平机等档案修复设施、设备和工具,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流程,配备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修复中心的投入使用将对提高国家重点档案保护水平、抢救大理  相似文献   

7.
灼铂 《档案天地》2014,(10):33-36
正刘金涛,1922年出生,河北枣强人,擅长中国画装裱。1934年在北京琉璃厂裱画店学徒,1946年开设金涛斋裱画店装裱字画,1958年入荣宝斋,1960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裱画,曾为齐白石、徐悲鸿、田世光、蒋兆和、叶浅予等重要作品进行装裱。挨打打出来的手艺装裱字画这个行当,古称"装池",是一幅书画作品得以悬于壁上的最后一道工序。前边由书画艺术家在宣纸或绢上挥洒创作,后边  相似文献   

8.
古书画装潢,旧时又称"装裱"、"裱褙"、"装背"等,是传统装潢艺术的一个种类,是古籍修复工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金陵科技学院与南京图书馆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论文从古籍修复专业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新时期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传统修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裱”这个概念是60年代中期在档案界启用的。“修裱”,简言之即“修补”、“托裱”之意,其目的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托裱,恢复其原有面貌、增加强度、延长寿命。修裱不仅是破损档案修复的主要技术,同时也是修复图书、字画技术的核心内容。图书界对图书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为“装修”,其技术关键在于对书叶的保护,修补、托裱乃是保护书叶的核心。文物界对字画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是“装裱”、“装潢”、“裱背”、“装背”等,其技术关键在于对画心的保护,修补和托裱乃是保护画心的核心。因此,修裱技术对于修复破损的档案、图书、字画来说是彼此相通的。 我国修裱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南朝宋武帝刘裕时期,有一个名叫虞和的人,对于修裱技术有过论述,后来宋文帝刘义隆的亲信、历史学家范晔也善于修裱,这两条材料就足以说明修裱技术在1500年前就已经有了,虽然留下的著述极少,但经过1000多年的心授、言传、身教,这项技术在我国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我国档案、图书、博物部门保护与抢救档案、图书、字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略论图书馆善本古籍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善本古籍因年代久,历经磨难,虽留存在世,但往往破损严重。古籍修复作为传统的古籍保护方法之一,肩负着抢救珍贵古籍,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善本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善本古籍修复的材料要求和修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略论述。指出古籍修复是图书馆善本古籍保护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赵银女 《兰台世界》2016,(20):33-35
字画档案兼有艺术品和档案两种特性。由于字画档案有着来源渠道多、年代跨度比较大、规格和形状比较多等特点,这些字画作品无论是否经过托裱或装裱、装帧成卷轴和挂片等等,基本都是以原始状态存在,这就给保存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针对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完好无损地保管字画档案并就分门别类地存放、利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实践,从古籍修复人员配置及其协作管理、古籍修复工作开展规律、古籍修复程序及相关管理、古籍修复技术特点及内涵的文化特质4个方面,总结修复工作的经验与模式,提炼古籍修复工作的核心特征,并延伸对古籍修复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怀东 《图书馆论坛》2007,27(1):146-148,109
我国古籍破损日趋严重,但古籍修复人才奇缺。文章分析了古籍修复人才缺失的原因,并阐述了从古籍修复文化工程到政策导向,从办学理念及实效到职业化认证等多方面来保障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其中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的珍贵古籍约有20万册(件)。为改善我国古籍保存状况,受文化部委托,由国家图书馆组织起草的《古籍普查规范》、《古籍修复技术规划与质量要求》、《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程度定级标准》等中国古籍保护相关标准规范日前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使得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今后将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古籍修复之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中,古籍修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相当专深但又不可缺少的特殊技艺,其肩负着抢救珍贵古籍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如何挑选待修古籍、如何制定修复方案、如何选用修复方法、如何提高修复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古籍修复的特点,简略地概述了古籍修复的一般流程,提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本文重点强调,修复人员素质的好坏及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修复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应引起特别注意。因为只有提高修复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才有可能将古籍修复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更加完善、才有可能抢修更多的珍贵古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面对长期以来古籍修复突出实践活动、理论研究弱化、工匠式培养人才等现象,需要强化古籍修复研究,培养高素质修复人才,古籍修复学科建设是推动古籍修复事业发展的内动力。[方法/过程]分析古籍修复的内涵和特性,明确其他学科与古籍修复的相关性。依据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构建古籍修复学科知识体系。[结果/结论]工匠与技术组合是古籍修复学科建设的主要范式,引入现代技术将极大丰富学科内涵,促进古籍修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市、县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的分析,强调古籍修复的迫切性,着重阐述了古籍修复人员的素质要求及队伍稳定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田丰 《出版科学》2009,17(4):61-64
从分析古籍修复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化趋势入手,针对古籍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指出必须尽快建立古籍修复职业准入制度,具体包括推行古籍修复人员从业与执业资格认证、古籍修复机构准入条件与资质评定,以及设立古籍修复行业协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也谈古籍保护与书画收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籍和字画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收藏它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内外两方面阐述了古籍保护应采取的措施,对书籍外部湿度与温度、防光、防尘、防霉、防虫及书籍内部纸张的脱酸处理以延缓纸张老化等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从挂、卷、藏等几个方面对书画收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