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话幽默     
教授的午餐一位正在思考问题的教授,走在从办公楼到餐厅的路上,一个学生走过来,要他解答问题,他不得不停下来。解答完问题后,他问那个学生:“你叫住我时,我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好像是朝办公楼。”教授说:“噢,那好,我已经吃过午饭了。”...  相似文献   

2.
渔事     
正在云岭东缘大山的腹地,一条小河蜿蜒曲折,汇集了众多的山箐溪水,在两岸青山之间喧哗着,从我们村前流过。它是纳溪河的上游,在我们村前冲出龙截山垭口,往西直扑山外宾川坝子的万顷沃野。少年时,我曾沿着这条小河,进入过幽深的古典诗境,在两岸山峰剪裁得时窄时宽的天空下,往前走,再往前走,幻想在这大山的褶皱里,没准也能找到个桃花源。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头戴斗笠,身  相似文献   

3.
当我写下这几行字的时候,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头上顶着黑包头,包头下摆露出几绺白发,踩着三寸金莲甩着双手笑眯乐呵地朝我走来。而此时,那个老人离开我已经整整十年了。  相似文献   

4.
少年时代的一个轻率的行为导致了对一段师生关系的伤害。一个简单的"我很抱歉"的表达,能够获得谅解吗?启发当他还只有12岁时,这个大男孩做了一件多年后才意识到可能伤害了自己七年级任课老师的事情。那件事算不上很严重——而他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男孩儿长大了,变得明智了,他期望找到当年的任课老师,向老师道个歉。可是这位教师似乎在人间消失了。在过去了数十年后,这位当年的少年,  相似文献   

5.
正缘起张猛的故事是两年前我在一次下乡途中听到的。那个给我讲故事的中年妇女最后感慨地说:"谁又能想到呢,大学毕业后就混社会的人,如今会成为一个大老板!这就是命呀。谁又能想到呢?"我点了点头。"你知道他有多少钱吗?"看到我摇头,他就凑近我小声地说:"他的钱多到无法数清!"  相似文献   

6.
我是2月14日下午接到他的电话。当他的声音在电话那端响起.我脑中迅速闪过两个念头:第一,他跟那个女孩完了;第二,今晚我可能不会留在家里吃饭。  相似文献   

7.
我急匆匆地冲进当地的百货商场,想赶在节前随便买几件圣诞礼物。看着拥挤的人群心里不免有些怨气,这得耗费多少时间,圣诞节简直成了负担,但我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从人群中挤到了玩具部。我无意中瞥见一个大约5岁的男孩儿抱着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他一直在抚摸那个娃娃的头发。我情不自禁地注视着那个男孩儿,心想,这个娃娃是送给谁的呢?只见他转向一个女人并直呼他阿姨的名字说:"我的钱真的不够吗?"她略显不耐烦地说:"你知道你的钱不够。"她让男孩儿待在原地别动,她去买别的东西,马上  相似文献   

8.
谷子 《世界文化》2010,(1):13-15
没多少钱的James Wang没有去挣钱,在移民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只打了两次工,共3天。一次是给汽车配件烤漆,一进车间就咳嗽,辞掉了;一次是到CD厂包装CD,枯燥单一,无聊,又辞了。听起来,辞工的理由好像不是个理由。的确,真正的理由是:我觉得那里很闷,状态很差,生活如果是这样,对我而言,似乎没有了意义。"意义",有点虚无,有点缥缈,是个空壳,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地往里面填充任何东西,把那个壳填满了,那个"意义"就是你的了。因此",意义"因人而异。James喜欢享受自由自在、广交朋友、服务社会的生活,他说:"钱的最大用途就是换来满足和快乐,如果在我喜欢的生活中体验到了快乐,那么对钱的渴望度就不会那么强了"。  相似文献   

9.
正"碧碧,"71岁的安布罗斯·比尔斯坐在凉亭里,出神地看着大街上一位拖着脚走路的老人,对女儿说,"你看到那个老头儿了吗?我永远不会变成那样。上了年纪的人毛病多又烦人。"碧碧提出让他搬来和自己住,他笑了笑,说他一直想去墨西哥,去看看那儿的革命战争,"瞧瞧他们的子弹是不是走直线"。几个月后,他写信给侄女:"再见了——如果你听说我在墨西哥被人射成马蜂窝,要相信这是很好的死法,胜过老死、病死、摔死。死在墨  相似文献   

10.
上学小记     
转眼又到开学季,儿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这些天,我和妻子都在为他开始新的学习生涯而忙这忙那,自然地,让我想起了当年我上学时代开学前后的几个小片段. 1989年9月1日,我跟着二哥第一次走进了离家不远的村小,准确地说是巍山县牛街乡爱国完小大平地分校,属"一师一校"点.暑假里,父亲就叫大哥、二哥在放牛的同时,教我写名字和100以内的数字,为上一年级打下基础.毕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我们还没有听过"幼儿园"这个词汇.要成为一年级新生,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11.
读罢《名匾沉浮录》一,不禁感慨万千。二十五年前,我在连城与谢桂犀先生相识,那时,我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只因爱好学,常向谢先生请教。谢先生读的书多,有识有见,字造诣也很高。最重要的是,他性情谦和,温尔雅,待人坦诚而热忱。对我这个毛头少年,亦礼数有加,  相似文献   

12.
正148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位少年一手执锤,一手拿凿,正在石堆中埋头创作,一座半人半羊的农牧神雕塑即将完工。这时,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走到跟前,仔细端详了一阵,对少年说:"你雕得不错,但是,有个小问题,这是个老人的雕像,老人的牙齿很难有齐整的,而你这雕像的牙齿完好无缺。"少年感到十分惭愧,忙用凿子把雕像的一颗牙齿敲掉。这位少年日后名震寰宇,他就  相似文献   

13.
李婧 《大理文化》2012,(11):48-51
人总有一处一直想去而一直没去的地方,若是时间隔得很久了,便可称之为梦想。我总有很多想要去的地方,对我来讲,湘西的凤凰便是其中一处。我是一个在湖南求学的白族学子,是大学文学课让我重新认识了自称为"乡下人"的文坛巨匠沈从文先生以及他笔下那个动人而美丽的湘西凤凰,许多年前第一次读《边城》时,就已经被触动,随着阅读的增加,渐渐地被他笔下的湘西所吸引,似乎走进了他的作品深处,对于我而言,凤凰是沈从文的凤凰,深深地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凤凰在很多的人心  相似文献   

14.
五年前,伊恩·汉密尔顿着手为《麦田中的守望者》一书的作者 J·D·塞林格作传。《麦田中的守望者》出版于1951年。大约十年后这部小说才风靡一时,现在每年仍能在世界范围内售出25万册。50年代,汉密尔顿是个十几岁的孩子。那时,他同千百万同龄人一样,感到小说中叙述故事的那个少年霍尔顿·考菲尔德,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被这部小说迷住了。正是这种着迷的劲头使他开始探究该小说作者的身世。人们还真应该感谢他的着迷精神呢。然而,如今  相似文献   

15.
老鞋匠     
做好一件工作的自豪感是最大的满足他是巴黎历史上有名的马雷地区一家小店铺的一个老鞋匠。当我把鞋递给他时,他起初回绝我说:“我没有空。你把鞋送到大街上另一个伙计那儿去吧,他当时就会给你修好的。”但是我已在他的铺子里瞅了老半天,光看他工作台上堆满了工具和碎皮子,就知道他是个技术高超的手艺人。“不,”我回答说,“那个家伙准得  相似文献   

16.
不再网恋     
在虚幻的网络里,自以为"冷血"加现实的我,不会对网络产生什么依恋,更不要说网恋.然而我错了,没想到像我这样的女孩也一不小心掉进了网络陷阱里,演绎出一段伤心的网恋故事.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我在网络里苦心种植了一百零一天的"爱情之树",还未等到开花结果就已经枯死!更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那个曾使自己朝思暮想和寝食难安的"白马王子",居然是他……  相似文献   

17.
<正>几年前,我的家乡印第安纳州开始施行夏令时制,于是到了夏天,我们要把时钟调快一个小时。关于是否需要调整的讨论随处可见,但是在我看来,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操控时间,谁也夺不走我的夏日美好体验。我最爱夏天的夜晚,因为那些夜晚总是与快乐的记忆相连。这些年每到夏天,我和妻子的大部分时光都会在我们房子前边接出来的玻璃房度过,那是儿子斯宾塞在18岁时为了证明自己能力而建造的。不坐在房间里晒太阳的时候,我们会骑上1974年产的英国凯旋摩托车,去利兹顿郊外的乳品店转一圈。坐在车上,风掠过我的发梢,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光,还是那个为了能去乳品店而欢呼雀跃的少年。50多年前,老爸总是会因为或许是加薪,或许是家里换上了新床单,反正是一些不大的成就进行庆祝,对我们振臂一呼:"让我们去乳品店吧!"老爸开车带我们沿着0号公路一路向北,路过赫塞·迪斯尼家的农场,我们总要停下来看看奇怪的"马头树"。  相似文献   

18.
选择     
滕梅 《世界文化》2002,(3):11-12
“9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瑞奇。”贝蒂·什麦尔告诉我。“瑞奇·科瓦克与我在同一所学校,他喜欢科学和音乐。放学后他经常送我回家,我们无话不谈。”1938年,贝蒂全家在希特勒侵略捷克之前逃到了布达佩斯,瑞奇一家就住在那里。等到这两个孩子长成少年,他们之间的友谊变成了  相似文献   

19.
监利县,我的故乡,是个非常迷人的地方.……在那儿有我童年的笑声,少年的梦影.这是1985年我在一位朋友家里信手拿起一本散文集翻阅时读到的.当时,出于职业关系,我盯着文章标题右下方的作者姓名仔细看着——王轶猛!这竟是我慕名已久的一位旅台乡贤写的散文《月是故乡明》.虽然对作者了解不多,但我久闻他和他的胞兄王遐举先生是一对蜚声海内外的书法昆仲.一个在大陆被推为中国“书坛八仙”和京都“五大名笔”之一,另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到祥云县城是在16岁。那年的一个夏日,我口袋里揣着卖鸡毛得的二块六角钱,跟舅父一起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书。舅父是给当时正在读初中的表弟买中考辅导资料,我则准备买几本文学书,让自己也成为有书一族。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以"城"命名的地方。现在回忆起来,对那次进城记忆最深刻的,居然不是突然展现在一个乡下少年面前的城市景观,也不是一个少年乡巴佬初入城市面对大街小巷熙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