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笔者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活动与探究”这一栏目的使用过程中有几点质疑。 1“活动与探究”的数量编设偏多 教材上下两册共编设了29个“活动与探究”,按常规组织好一个“活动与探究”至少要用一个课时,共计要用29课时。理想状态下上完教材所有内容至少需要72课时(含单元小结),减去“活动与探究”的29课时,只剩下43课时。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中的一个探究活动。本节安排课时,第一课时讲的是“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第二课时是,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实例,如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的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的形成和危害  相似文献   

3.
“活动·探究”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活动·探究”以“活动”“任务”代替单元导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现状,从自主阅读过程、自主活动过程、自主评价过程三个角度倡导过程化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探究学习是新一轮高中地理课改的一个亮点,湘教版教材必修Ⅰ所涉及的探究活动与思考达七十处之多,这些活动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应用于实践”这样一条线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教学任务重,课时数少,  相似文献   

5.
探究学习是新一轮高中地理课改的一个亮点,湘教版教材必修Ⅰ所涉及的探究活动与思考达七十处之多,这些活动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应用于实践”这样一条线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教学任务重,课时数少,  相似文献   

6.
<正> 课时紧张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模块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活动就安排了14项,另外还安排了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等活动,但由于课时紧张,有些活动未能在。教学中落实。课时紧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相似文献   

7.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写作”“活动·探究”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成为其写作资源。立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巧借文本资源,有效梳理、整合,进而促进读写活动的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8.
我们建议学校在安排课时的时候采用7:2:1的比例,即70%的课时要用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0%要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将单元内的知识结合起来,做一些小型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最后10%的课时用来进行一些大型的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吴斌 《读写月报》2022,(20):32-34
<正>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部编版初中阶段教材中的首个活动探究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活动探究单元的引领作用。本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相似文献   

10.
本次活动选自省编教材——系列活动《快乐转转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初步探究和制作转动的玩具,感知使物体转动的秘密,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比较探究。教材将有关陀螺的活动分成了两个部分,“玩陀螺”和“制作陀螺”,目的是让幼儿先在玩陀螺中通过比较的探究方法感受使陀螺平稳、持久转动的条件,而后再迁移经验,  相似文献   

11.
化学(九年级)新教材的12个单元中共有“活动与探究”内容33个,所需课时约占新授课课时的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三避免”.让“活动与探究”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陈天侠 《成才之路》2010,(21):87-87
一、写成功与不足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目的,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分析性地记录下来。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的难点,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变一课时为二课时。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写到:本节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相似文献   

13.
赤壁是古人咏史作品中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学题材。以部编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赤壁”作品为基础,研究“赤壁”意象的历史内涵及其教学,有利于以历史的视野把握“赤壁”意象的发展嬗变与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提高自身诗词素养的基础上,开展比较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地理、历史知识,探究“赤壁”意象。  相似文献   

14.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注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九年级语文上册“活动·探究”诗歌单元巧妙地与本单元的诗歌文本相结合,实现了“精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结合单元的设置主旨,从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学创造三个角度分别设计教学环节以及对应的活动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注重“活动·探究”单元任务,将阅读、写作结为一体,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教材,宏观建构‘读写结合’的体系”“注重以专题上溯,将群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打通”“建构微观思辨,形成自我阅读的意义”。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谈一谈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基本特征,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前、课后、校内、校外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中.其教学形式也因此更加强调体验、研讨与探究。但是,按照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教师很难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知识传授与调查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针对这一矛盾,在实践中,我们结合教材单元主题活动编排的特点,尝试进行了“单元组织教材、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具体步骤是:提出探究问题——制定探究计划——自主调查探究——汇报交流深化——实践拓展内化.其中,“提出探究问题”和“制定探究计划”为第一个阶段,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课时完成;“自主调查探究”为第二个阶段,由个人或学生自愿组成的合作探究小组,深入社会生活,用一至二课时和相应的课外时间自主完成;“总结汇报交流”为第三阶段,由学生将各自的调查探究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用一课时完成;“实践深化提高”为第四阶段,由学生将探究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社会生活中去实践检验,逐步内化为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是单元目标落实和课时目标达成的实践转化,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课后习题中的“选做”内容是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1~6年级课后习题中设置的“选做”内容,指向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选做题为弹性作业设计和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思路,教师应将选做题与课堂教学整合,与课后作业结合,与学生生活融合,从而有效落实语文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8.
一编制上的一个特点世界历史课本下册是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用的,共计教材四十四课时。一般地说,一个学年里第二学期的时间总是短一些,初三第二学期或许更短一些,因此教材只按照十六周的上课时间支配,共计四十八课时,其中讲授新课四十四课时,复习四课时。在四十四课时的教材里,第六编中世中期(续)占三课时,第七编小世晚期占九课时,第八编近代占十八课时,第九编现代占十四课时。总计近代现代部分占下册课本总分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把上下两册合计,近代现代部分占有全部世界历史教材的百分之三十五  相似文献   

19.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原来(第三版)的教材与2014年新出的教材(第四版)安排在同一个地方,都是在学完“计算器”后,接着学习的一个内容。这是因为:在探究“有趣的算式”的过程中,有大量繁复的计算,只有使用计算器,才有探究的必要与意义。否则,单纯的计算,就把“有趣”变成了“无趣”。  相似文献   

20.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打破了传统的篇章组合的形式,形成多元组合、内容多样、实践探究的学习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群文的形式组织教学,注重核心议题的选取和多种活动任务设置,综合提升学生的素养。结合“活动·探究”单元,从群文组文、活动开展、成果评价三个角度,构建群文视域下的读写一体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