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邯郸成语典故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邯郸的成语典故文化曾以多种形式展现于历史舞台上,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从文献记载、戏曲传承、旅游开发、品牌打造几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对研究邯郸地方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邯郸记》中的卢生形象多有论及,但研究者大多将其定位于一个"恶"者,此论失之偏颇,有将问题简单化之嫌。若以新的视角——"情欲论"加以观照,就会发现卢生形象善恶兼具,其复杂性恰恰折射出当时社会保守势力对人、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3.
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与现代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化体系。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这个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以其丰富的内容、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成语典故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邯郸被称为"成语典故之都",很难再找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成语典故文化能与邯郸的这种文化相比拟。作为邯郸城市文化典型代表的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有五大特征,研究和推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邯郸以黄粱梦吕贤祠为叙事景观,产生了《睡公卢英》这样极具民间价值立场的邯郸“黄粱梦”故事。在与沈既济《枕中记》的比较中,前者的民间立场、观念尤为凸显,而且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5.
成语典故文化是邯郸文化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个文化现象,在邯郸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国也有者广泛的影响。因此,开展对于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成因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笔者不揣浅陋,拟从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等方面对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形成的原因进行概括性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邯郸记》这部戏剧一方面极力渲染了邯郸之地的人杰地灵,另一方面又通过卢生的波折命运,表现出赵文化中勇武任侠、放荡游冶的特点。因此,《邯郸记》不仅是黄粱梦故事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一部彰显地域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骈文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文体,不管如何发展和演变,其特征均为"骈",即对偶、典故、敷藻与调声。对偶体现建筑美,敷藻则具绘画美,而典故两属之,都呈现一种视觉效果;唯调声乃指向听觉效果,具有铿锵的音乐美。对偶、敷藻、调声都属形式层面,只有典故独担叙述、抒情、议论甚而写景的重任,典故叙述就是用过去的事和过去的话包括这些事、这些话所发生的特定环境语境、所指涉的特定的人、事、物等与文本创作者所处之现时性的人、事、物及特殊的环境语境形成一种同构,通过典故思维,以故为新,以古况今,来叙说现今的人、事、物、情。骈文之"极则"乃六朝,骈文之"正轨"、"正声"当为庾信,而庾信的《哀江南赋》恰是典故叙述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8.
邯郸成语典故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足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都,仅目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条目就达数百条之多。大量的邯郸成语典故被人们所使用,诡朗了邯郸成语典故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也说明了邯郸成语典故蕴含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予以研究。本文拟就对邯郸成语典故的特点予以阐述,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的《邯郸记》,以浪漫的梦幻为戏剧构成,寄予了作家凝重的警世之叹.其中卢生被迫选择婚姻、无奈求取功名、不得不屈从于权贵的命运浮沉,既是对晚明动荡社会的真实反映,也是汤显祖性格、思想矛盾在创作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王勇  马婧贤 《文教资料》2010,(19):113-114
邯郸作为成语典故之乡,其成语典故中蕴含了大量的有关古城邯郸的战争、军事文化。本文旨在从语言本体对含有战争、军事史料价值的邯郸成语典故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的《邯郸记》,以浪漫的梦幻为戏剧构成,寄予了作家凝重的警世之叹。其中卢生被迫选择婚姻、无奈求取功名、不得不屈从于权贵的命运浮沉,既是对晚明动荡社会的真实反映,也是汤显祖性格、思想矛盾在创作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黄粱梦诗歌美学是研究邯郸黄粱梦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黄粱梦诗歌旷达美学特质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旷达这一美学范畴内在的独特品质,进而从深层次解析了黄粱梦诗歌表现出的人生彻悟美、梦的形态、精神超越和现实态度,第一次提出了黄粱梦诗人群的概念,对黄粱梦诗人群中王安石、范成大、王世贞的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探索,推测了作品的创作年代,分析了诗人们在面对人生中重大事件、失败、痛苦时的情感态度,指出了作品中的美学特质与作者人生经历、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中的许多成语典故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意义已变得与最初的意义完全不同,这里略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英国长老会来华传教士宾威廉和王汉川博士对《天路历程》的译本为例,进行典故翻译的比较,表明在具体的典故翻译实践中对直译和意译翻译策略的动态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以今文《尚书》作为典源的典故词语共98个,其中有关国家、政治和君主的居多。此类典故词语所蕴含的语义内容反映了殷商西周时期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君臣共济的治国理念,体现了统治者制定的严谨完备的礼俗规矩与刑罚制度,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天文现象的纯朴认知。典故词语在流传使用过程中,意义发生变化,与典源逐渐分离,现代人大多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词语的语义内容,因此其典故中的文化含义逐渐隐退。研究典故词语的文化意义,并在相关语典的释义中做出注解,可加深语言使用者对典故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典故词语的传播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圣经》中的许多典故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各种艺术形式中。俄罗斯的诗歌也不例外,许多俄罗斯诗歌创作的原型、意象和底蕴都源于圣经。了解圣经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为赏析俄罗斯诗歌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漏收了许多应收的典故,笔者现已发现有1000多条.漏收的典故有人物典故、事物典故、词语典故三类.漏收的性质有全典漏收、变式漏收、义项漏收等.漏收主要是由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原因造成的.《汉语大词典》修订的时候,这些漏收的典故如能得以重新收录,将会使祖国的语言宝库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词典》在解释“龙工”、“鼠虎”两词时,分别指出了它们的源头,然均有误。“龙工”一词典出舜服龙工潜出深井之传说,而“鼠虎”一词则典出于东方朔“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