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家煌都市小说所呈现的美学风范表现为一种深刻的批判精神,他从市民批判、爱情批判、家庭批判、社会批判四个方面展露的近代社会的都市病,具有很强的生活实感,并在平淡素朴的文字背后,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愤懑。  相似文献   

2.
周霞  欧阳彬 《天中学刊》2007,22(3):45-47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面对“独立于哲学”的思潮,西美尔提出了“哲学社会学”的思想。哲学社会学就是对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这一关于哲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思想在他的《货币哲学》中得到了具体体现与运用。在现代思想语境中,西美尔的“哲学社会学”思想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在现代化小康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上海城市精神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美学是以都市的眼光和出发点来研究美学问题和审美形态,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正是都市美学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都市美学为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内容及实现途径,同时在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过程中也推动了都市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成熟。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视角,以现代都市法律文化为分析焦点,考察法律文化与现代都市的复杂关系。基本观点是:都市法律文化并非一个外在不变的客观社会事实,而是一个内在互动的意义生成过程。作者试图在方兴未艾的法律文化研究领域,以经验社会学的方法进一步拓展法律文化的研究空间,同时也希望引发人们对中国当代都市法律文化生成方式和样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其以伦敦为创作背景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黑暗与腐朽。本文以西美尔的城市与精神生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小说中体现的都市精神生活加以分析,从而加深读者对小说情节的理解能力,同时对都市精神生活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6.
美学精神的实质是追求自由,回归生活的德育强调主体的自由意识和人性的解放与至善。这表明美学精神和生活德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契合。本文从实现德育与美学的深层交叉,美学和生活德育契合构建着眼,通过对生活德育内涵及美学精神的理论分析,寻求两者的契合点,进而实现美的享受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相统一、知情意行的协调一致和能动发展的契合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告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通常研究其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作者则将广告置于现代都市文化的背景上,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都市文本解构其符号意义,进而展开美学阐释。以新的视角突出广告文本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及其相互作用,论述广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须一瓜是近年文坛上比较活跃的作家之一。她的都市小说除了讲述了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形态各异的人物外,还深入探讨了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精神世界的荒芜。通过对其都市作品的分析,从精神生态的层面来感受作家对现代人孤独空虚,信仰缺失,失去自我,抑郁绝望的精神病态的烛照,并藉此来感受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货币对于现代生活世界产生的巨大效应引起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赫斯、马克思与西美尔对货币化生活世界采取了不同的批判路径。赫斯提出了类哲学的货币批判;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对货币提出政治经济学批判;西美尔将马克思对货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着重研究货币的社会文化效应。他们的货币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君毅 《新读写》2011,(2):60-61
我们不能希望一小块地方,能建筑一大花园或都市;不能希望一都市的空间,能有川源交错,山脉纵横;亦不能希望在一地球之面上,有日月星辰来往。我们同样不能希望在狭小之度量胸襟之中,能有伟大的精神生活,与精深广博的学问知识。这些东西,无空间加以容受,是不会来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中空间视野的运用及发展与都市研究的演进脉络有着紧密的交织。以都市研究中的空间视角为主轴,对现代都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问题进行的梳理与反思表明:对都市社会学来说,空间视角的引入与挖掘是推动都市研究理论及方法论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应受到学界重视并得到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城市精神史"这一概念指向城市人对自己身处城市时的精神状况的体认,城市人对城市物质性生存的寻求,以及城市人为其存在寻找精神和心理依据的心理历程.王安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话语通过对城市人飘零孤独的精神特征的描述,对城市人物质欲望的实现与失落的发现,以及对城市人沧桑心理体验的书写,展示了城市精神史这一以前未受重视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 《教育》2014,(5):76-76
精神中生活,是与物质生活对等的名词。孔子尚中庸,并没有绝对的排斥物质生活,如墨子以自苦为极。如佛教的一切惟心造。例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等形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民间音乐以独特而丰富的品性,凝聚、延续族群的价值信仰和精神品性,与现代人的伦理观、生活观、自然观、发展观密切联系。文章挖掘中国民间音乐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价值及作用,发现民间音乐生发了现代人伦理关系的共鸣,蕴含着现代人朝向美好生活的追求,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活和现代都市的关系应予讨论。波德莱尔在19世纪中期发现的巴黎已经显现出了现代都市的特征:碎片化和瞬间性。之后,西美尔在柏林也发现了大都市和精神生活的复杂关系。接下来的本雅明重新考察了现代巴黎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波德莱尔、西美尔和本雅明的相关论述为今天的都市论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王红丽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65-67,70
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对中唐女性的精神生活进行了解读。认为:宫中女性的精神生活因其人数的众多和依附对象的特殊性而带有惨烈的色彩;因为别离,中下层家庭中的女性对丈夫的情感变为执著的爱恋与热切的思念;而社会伦理关系外的女性,其内心世界自然是凄惨无比的。虽然各有特色,她们的精神生活普遍仍然是单调愁苦的。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推进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富裕,是复兴民族大任之需、实现美好生活之基、全面发展时代新人之要。目前,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着与时代要求、社会期待不相适应的状况,一些大学生存在崇尚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物化倾向,淡漠情感交流导致精神境界矮化等问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全面发展理念,精准对接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拥有富足、充盈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 ,是人们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 ,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也是人们追求的生命质量目标和现代标志。一、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协调发展人的整体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部分组成的。联合国世界…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都市的出现,带来了种种“都市症”。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产生,正是源于这一背景。中国都市在三十年代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化的节奏却使人们疲于奔命、无所适从。穆时英从明快迅捷的电影摄制技巧中获得灵感,于是有了与众不同而充满都市味的小说。刘呐鸥的小说表现出都市人的“感觉串味”。施蛰存则显示出都市人的孤独与冷漠。都市人的命运在《现代》杂志创作中,有了一次集中表现与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