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将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划分为半固定契约、非固定契约及一体化契约三种。运用微分博弈理论,本文探讨共性技术产学研合作研发契约选择及考虑政府支持策略的一体化契约实现问题。研究发现:半固定契约与非固定契约下,企业的商业开发努力水平相同,非固定契约下学研方的基础研究努力水平、技术知识量期望和方差及研发总利润较高;当产学研合作研发协同度足够大时,一体化契约为占优选择,提升产学研协同度是一体化契约实现的前提,而政府非补贴支持策略是提升协同度的重要切入点;产学研合作研发契约受到共性和个性两类因素影响,需区分不同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促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具有产业特征的合作研发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仍处于政府主导发展的初级阶段,联盟的构建涉及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的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关系,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调节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的"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特征,分析指出当前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存在供给严重落后于需求之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以政府研发供给为主导、产学研联合研发为辅助、市场研发供给为发展方向的共性技术研发供给战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阶段多方参与的复杂产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引入技术弹性和扩散度,构建讨价还价动态博弈模型并进行帕累托改进,得到最优利益分配系数、研发主体最优努力水平和政府最优补贴等。研究结果表明,共性技术弹性越大,共性技术研发主体分配的利益越多;最优研发努力水平随技术弹性和扩散度的增大而增加;技术弹性较小时,应选择企业合作模式;技术弹性较大时,政府参与的企业合作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特征及差异,以我国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合作专利数据为基础构建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0-2018年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研发主体空间特征、产学研合作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的发展规律并提出有益启示。结果表明: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具有动态演化特征,演化过程中的网络结构存在共性与差异;合作网络中研发主体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集聚性,各地区在不同产业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不同;企-企合作是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中的主要合作模式,各产业产学研合作程度有待提升。研究结论对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制定差异化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围绕上海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的现状,分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种关键研发供给主体的优劣势,探讨三者与政府之间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诉求及动机。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需求与供给的若干建议,以期为上海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民 《情报杂志》2013,(2):196-200
产业共性技术是介于基础性研究与市场化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在技术创新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障。尚未明确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持和政策保障,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等使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成为我国技术创新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产业共性技术不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技术,但却经常是跨产业部门的重要技术,为多项其它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多用户所用,规模效应明显。本人认为,对于今天逐步走向自主创新的中国,产业共性技术对促进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樊霞  黄妍  朱桂龙 《科研管理》2018,39(1):34-44
以生物技术领域为例,在运用平均技术共现率(MTCR)和平均技术共类指数(MTCI)对生物技术领域专利技术进行共性特征的分析基础上,引入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相同基本特征下的产学研合作专利、企业-企业合作专利、企业单独申请专利的技术共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效用。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生物技术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不同技术领域以及不同国别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在发挥产学研合作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考虑不同技术领域特点和区域政策的情景差异,从而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共性技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产业广泛应用,使企业能够进行再研发形成专有技术,借此获得商业利益的基础性技术。虽然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动力,但是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高昂的成本。这是由产业共性技术本身的外溢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等特质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共性技术是能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它的研发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探讨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机制建设,分别分析动力机制、选择机制、扩散机制和监督服务机制的构建,以期为推动我国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保护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活动健康发展有很多因素起作用,但最重要是三个因素:体制、机制、法制。首先,处理好企业、大学和研发机构联合研发共性技术需要体制保证。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曾经成立专业研发机构,由政府出资,为国营企业提供共性技术。这种模式由于高耗、低效,事实上没有能够满足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这些研发机构绝大多数转制为企业。目前有一种趋势提倡在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众所周知,德国弗朗霍夫协会所属研究所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笔者在弗朗霍夫协会访问时曾经问过,在德国,所谓(中)小企业是什么样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共性技术是能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它的研发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探讨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机制建设,分别分析动力机制、选择机制、扩散机制和监督服务机制的构建,以期为推动我国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共性技术研发过程,提出了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概念框架,借鉴Stackelberg主从博弈思想,本文构建了共性技术供给及后续商业开发承担企业、市场收益实现承担企业和政府三方博弈模型,考虑企业在产业中不同的主导地位,研究政府不同补贴对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应谨慎同时提供两类补贴;当共性技术研发努力成本较高时,政府应优先使用研发努力补贴;当市场收益实现承担企业占主导地位,研发努力成本较低时政府应优先选择使用单位成本补贴;无论是否处于主导地位,企业技术水平对政府补贴相关参数均有较大影响,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时须给予充分考虑。研究结论为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及共性技术研发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彩电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溥琳  赵兰香 《科学学研究》2004,22(5):498-502
本文首先从合作目的角度将产学研合作分为三类:以获得信息为目的;以获得人才为目的;以获得技术为目的。然后通过回顾彩电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指出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表现出不同的主导形式,用交易成本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解释了其原因,并得出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具有创新性、成功欲、冒险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等特征。在产学研合作研发中,企业家精神在为研发活动注入活力、促进协同创新、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建设有技术创新中心的企业中,参加产学研合作研发的302个中小企业为样本,对企业家精神在产学研合作研发中的价值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与激进式公司,还是与渐进式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企业家精神都能提高产学研合作研发绩效,对产学研合作研发起到引导、促进和资源整合作用。此外,产学研合作研发企业RD投入水平和企业自身的硬件水平也会对产学研合作研发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处于跟随地位的中小企业而言,产业集群是有利于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但由于受到技术和市场生命周期更迭的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状态.产业集群对共性技术的跟踪和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对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而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则取决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的形成和配套服务网络的完善.广东佛山市产业集群在合作创新平台方面的建设正说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处于跟随地位的中小企业而言,产业集群是有利于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但由于受到技术和市场生命周期更迭的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状态。产业集群对共性技术的跟踪和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对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而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则取决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的形成和配套服务网络的完善。广东佛山市产业集群在合作创新平台方面的建设正说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19.
郑月龙  杨柏  王琳 《科研管理》2019,40(5):164-174
通过共性技术研发过程及研发失灵根源的剖析,指出属性根源和规制根源是共性技术研发失灵的两大根源;据此,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共性技术研发行为演化动态,研究发现共性技术研发失灵是企业基于共性技术收益权衡的研发行为动态演化结果,市场机制下由于共性技术属性及企业逐利行为极易导致研发失灵;政府支持利于缓解研发失灵,相对补贴而言,知识技术支持缓解研发失灵更有效;据此,从产生原因视角分析了共性技术研发可能出现风险规避、知识外溢和投资替代的“供给失灵”及后续商业开发难、市场不良预期和投资替代“扩散失灵”,若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或方式不当还可能出现“政府支持失灵”。最后,从政府支持角提出缓解研发多重失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出现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技术体系复杂导致供给困难,技术开发时间长、风险高。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加强对策,包括:依托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现象,通过组织创新克服组织失灵现象,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企业集群供给产业共性技术,对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模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