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海越 《新读写》2020,(2):28-30
七十载的光阴倏忽而过,无数的故事发生在这片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我的外婆就见证了这七十年来的沧桑巨变,她时常感慨万千地向后辈们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寒假的一天早上,我从睡梦中醒来,惊喜地发现屋外已是银装素裹。“这雪可真亲切啊!”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地上,外婆不由得感慨道。我知道她又想起了那段去北大荒插队的知青岁月。“来,我给你讲讲我年轻时的故事。”外婆谈兴颇浓,拂了拂额前有些发白的头发,便开始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24日14时15分许,在湖北沙市宝塔湾,两名男孩不慎落水。长江大学十余名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下水施救。两名落水者最终获救,但陈及时、何东旭、方钊溺亡,均年仅19岁。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虽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也经历了一些有意义、很值得一提的小事。特别是有一件事,我一做,就是四年。小学五年里,除了有一年是去食堂吃饭,其余四年,我们都是待在教室里吃午饭的。可坐在教室里吃盒饭,谁来分汤呢?这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全班几经商讨之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我身上。一开始我是不情愿的,呵,虽然我是班级中个子最高的,可谁又愿意将自己一半的吃饭时间用在分汤上呢?特别是刚开始分汤的时候,因为技巧不熟,长长的勺  相似文献   

4.
作为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中国人,幼年的记忆中,除了伴着活泼的大鼓游动的形声兼备的小蝌蚪,还有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还有就是这只  相似文献   

5.
刘向权 《教育文汇》2012,(11):37-37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七十年代末,叶老针对当时老师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一听一讲之事"的看法,又提出必须矫正"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申"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笔者觉得,叶老这一观点仍然有它鲜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论断在实施新课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春节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经过世代的沿袭,在过年时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贴对联,贴窗花,穿新衣,吃团圆饭,放鞭炮,邻里、亲友互相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吃饺子……幼儿感受过过年的热闹气氛,但对过年的来历并不了解。结合我班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过新年”,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10,(6):2-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2000多名同胞失去宝贵生命。地震发生后,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我们都和玉树“在一起”,共同关注玉树,为灾区人民祈福,为他们尽上我们的一份心和一份力!在各方抗震救援中,我们看到一张张感人的面孔,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不倒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教学管理的极致是"发现",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独特发现,好的教学管理应该是发现亮点、汇聚亮点,形成文化的过程。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铸造了北大精神,梁启超的一场精彩演讲逐步成就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魂。穿过时空的隧道,陈独秀的激进,辜鸿铭的保守,胡适的智慧,钱钟书的狂傲,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这些逝去的大师栩栩如生地站  相似文献   

10.
黎加厚 《电大教学》2011,(5):111-111
9月5日下午,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国际会议大厅,我参加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加州影子校长项目展示会"。这是上海市教委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校董事联合会的一个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自2008年始,已顺利完成3期,选派了44位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园长和中职校校长)参加培训。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2月31日晚7时,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2年新年贺词。下面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一起品读新年贺词的部分内容吧!开启新征程,向人民致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