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及教学形式、操作材料的适当改变能给枯燥的数学活动带来勃勃生机。为此,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能够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有机配对、填充、组合。2.能探索图形组合的不同方法并能做记录。3.体会变化、操作的乐趣,获得空间组合、观察、想象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思路】中班上学期,我班幼儿数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能发出声音,手口一致地点数事物,能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也初步了解了5以内数的"多1"和"少1"的数概念。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我围绕幼儿平时比较喜爱的糖果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游戏化学习活动,让幼儿听声音数糖果,鼓励幼儿尝试默数7以内的数并找出相应的数字,进一步了解"多1"和"少1"的数概念。【活动目标】1.能默数7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  相似文献   

4.
5.
6.
正设计意图4—5岁幼儿是认识图形的重要时期,能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能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但容易忽略隐性特征。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数学认知"目标:4-5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科学探究"目标:4-5岁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我设计了"图形宝宝"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动手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相似文献   

7.
<正>活动背景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本班幼儿认识了数字8并感知了8以内的数量关系,见到身边的物品都喜欢去数一数.一旦数到数量较多的物品,比如在区域活动收拾插塑等玩具时,很多小朋友会问老师:"这(插塑)有多少呀?"可见,中班幼儿对较大数量关系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4-5岁儿童的数学认知,不仅要"感知数学的有趣与有用",而且要"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9.
活动要求练习原地纵跳触物,发展幼儿跳跃能力。情况分析在发展幼儿跳跃能力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已进行过原地向上跳,双脚行进跳和从高处往下跳等动作的训练,幼儿对跳跃动作有一定的基础,但在活动中有少数幼儿动作掌握不协调,弹跳不起,落地动作不稳。如卢澄、李文浩等小朋友;多数幼儿动作协调,有一定的跳跃能力;也有几个幼儿弹跳力强,落地稳,很轻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标1.在有趣的绘本故事情节中,感知、发现和创造多种排列规律。2.感受绘本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和有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提供小珠子和雪花片让幼儿串一串、排一排,提供平板电脑和可以无限克隆的图标,让幼儿练习平稳地点击拖动。材料准备:《蜈蚣叔叔的袜子》课件,白板一块,平板电脑人手一台,红绿黄紫四种颜色的袜子各四双。活动过程一、小脚运动,导入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有趣的规律排序现象。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比如在区角玩游戏时,他们常常兴致勃勃地按颜色或按形状用间隔排序的方法穿木珠、排列车厢或拼搭积木等,但是这些经验都比较简单、零散,而且一些幼儿在自发排序中经常出现失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整理已有经验,提高他们按规律排列物体的能力,本次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生活化材料,旨在通过材料的增减和摆放方式等变化,引导幼儿探索生活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知道物体按不同的方向排列时,有时它的次序是不一样的. 2.学习二维空间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知道物体按不同的方向排列时,有时它的次序是不一样的. 活动难点: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相似文献   

13.
冷妩 《家教世界》2014,(20):19-20
正作品分析: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对5以内的数能进行目测,但6至10之内的物体一定要手口一致数才能数正确。绘本《红气球不见了》,讲述丢掉了红气球的小老鼠,就像一个害怕黑夜、孤独、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所以,他一定要找回自己的伙伴。每一次,那黑夜中出现的一片红,不仅是这个孩子追寻的红气球,也是他心中不断涌起的希望,更是照亮前路,让他勇敢前行的灯火!故事中蕴含了许多的数数,例如1只猫头鹰,7个红苹果,10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背景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近期,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深海历险记》的热播,班级里又掀起了有关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讨论热潮。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角色喜羊羊等入手,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营造了一个"羊羊小镇旅行"的游戏情境,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参与数学的探索与学习。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比较粗细并找出一样粗的物品。 2.启发幼儿动脑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胶水、擦手布。 活动过程 1.制作纸筒。教师提出任务:谁能把正方形的纸变成纸筒?幼儿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操作。  相似文献   

16.
17.
情况分析:我班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答案往往只有一个,教师也只需要一个,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影响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日常生活中虽然量词的使用很普遍,但我班幼儿只习惯于用“个”、“只”等。不能正确使用量词,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想象各种可能等,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并通过找找说说活动,练习掌握量词。 要求: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幼儿表达的积极性,练习掌握量词,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的指导精神,在参与我园"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课程"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开发和利用了幼儿所熟悉的本土文化景观方塔、虞山、尚湖等公园作为课程资源,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和阶段教学目标"认识物体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出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并运用按颜色或形状等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规律。 2.引导幼儿主动、专心地进行操作活动,并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珠子(颜色和形状各异)、绳子、贴纸红花、泡沫展示板(2块)、标志图(与事先穿好的项链相对应)、教师自制的珠子项链(1条)、挂项链的学号标志、磁性黑板、各种按一定规律排序的物品(盘子、花瓶、衣服、围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发挥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 幼儿只有在“做”,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有所体验,获得感性经验。这种体验和经验是幼儿建构初级数学概念所必需的。所以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协调、统合作用,让幼儿通过“看”“听”“动作”来理解、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倾听暗处的铃声,举起相应数量的数字卡片;看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