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查历史年代 新闻的五要素之一为“何时”,即要把握时间的准确性。 学习文史知识,使用文史材料,要注意把握历史年代的准确性。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准确具体纪年,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 从汉武帝起,开始用命名的年号纪年。汉武帝在位53年,先后用了十一个年号。用年号最多的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19年,就用了十七个年号,有时一年内换两个年号。据统计,历代皇帝使用的各种年号有700多个。 年号的频繁更换,使历史纪年纷杂而不易掌握,连皇帝本人也觉得麻烦。因此从明代起,一个皇帝不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的确切纪年是从共和元年(前841)开始的。前841年之后,我国先后使用了共和纪年、谥号纪年、秦始皇帝和二世皇帝纪年、年号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传统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我国从古至今还通用了干支纪年法。前841—前828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用共和纪年。前827—前141年,我国主要以帝王死后评定的谥号纪年,其中前221—前206年废除谥号,用秦始皇帝、二世皇帝纪年。前140年—1911年,用皇帝生前的年号纪年。1912—1949年9月30日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10月1日之后,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是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纪年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随着历法的进步和发展,记载我国历史的纪年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其主要纪年方法有:千支纪年法;王公名号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黄帝纪年法;民国纪年法,还有现在采有的公元纪年法.了解这些纪年法,对于我们学习历史,丰富历史知识,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历史就像一串糖葫芦,那么,纪年就是那根竹扦。纪年和纪事,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历史的一个个坐标段位。纪年有种种。如在西方,以传说的耶稣诞生年为根据做元年推算,在中国称“公元”纪年;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年号为纪年根据,到了中华民国,皇帝没了,纪年就称“中华民国×年”或简称“民国×年”。还有就是“干支”纪年,即将“天干”和“地支”相配,六十年一轮回循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国纪年从此开始顺用“公元”。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年,不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而是称为“公元1949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某一姓帝王家族世袭统治时都有一个“国号”,循自后来,每一姓王朝每一个帝王在位时,又都有自己的纪年和“年号”。因此可以说,国号是某一姓王朝统治的标志,年号则是某一帝王个人统治的标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有人  相似文献   

6.
年表。图录类 (一)年表 (1)历表、纪年表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编万斯年等补仃1981年中华书局再版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编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年表河南省博物馆《中国历史年表》编样组编198。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年号考李崇智编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历史大系表山西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组编1975 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文物出版社编样197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简表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简表》编写组编 1975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中国近代史历表荣…  相似文献   

7.
郝远 《编辑学报》2012,24(2):164-164
正我国国家标准的编号形式为"代号顺序号—年号",代号与顺序号间留半字空,顺序号和年号间用一字线连接,年号用全称,如"GB 3100—1993""GB/T 15835—2005"。1992年以前  相似文献   

8.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换算盘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之间的循环规律,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一种由作者制作的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换算的便利工具.此换算盘的功能是:在不使用年表的情况下,迅速查出与某公元纪年相对应的干支纪年和该年农历的干支纪月.  相似文献   

9.
春节和公元纪年无关,它是夏历体系中最大的节日。严格而论,中国"春晚"应当采用更为准确的中华纪年,而2012年的"春晚"则应称为夏历壬辰年"春晚"或简称龙年"春晚"。龙年"春晚"结束后,央视"春晚"制作团队又一次经历了一种包括观众、批评家以及业内人士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是从西周共和行政元年开始的。领头是前841庚申。即公元前841年,干支是庚申。为什么说干支而不说太岁呢?因为太岁是与岁星相应的,有超辰现象。用它纪年每隔144年要跳过一年即要运行145年。而表中纪年的干支是连续不超辰的因而也是人为的(即与天体运行无关的)。共和元年,在  相似文献   

11.
苏冰 《全国新书目》2022,(4):5-15+4
<正>中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是1980年的猴票,邮票名称为《庚申年》。之后邮票发行部门每年发行一套生肖邮票,至今已发行43套。中国的生肖邮票在发行之初就采用干支纪年的命名方式,这也反映了当时邮票发行部门对生肖文化内涵的精准把握。生肖纪年来源于干支纪年,是干支纪年的通俗化。用干支纪年命名生肖邮票,既强调了干支纪年与生肖纪年的内在联系,又完善和充实了生肖邮票的内涵,具有普及生肖文化知识、弘扬中国民俗文化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等多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震”出来的新闻公开?——汶川大地震报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一篇社论的标题:<伟大的2008年>,成了海外一些媒体的新闻.他们不明白,公元纪年中普普通通的365天而已.何以能用"伟大"来形容?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花了人民币三元,买到一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武林插图选集》。编者周芜,用力至勤,广搜博采,选图极精。本书印制质量也尚好,封面设计、纸张印刷,在目前的条件下,应该算是上乘之品。可惜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粗略翻读,错字比比皆是。全书文字部分(序目和图版说明)估计不超过三万,却有五六十处显眼误字(如果能核对原书,可能尚有脱漏讹误之处),如此成品,怎能不使买书的读者遗憾! 下面仅例举几处明显的史实错误。 1页1图有“宋乾亨二年(980年)”之说。按:乾亨是辽年号,宋为太平兴国五年。 48页72图有“清明治六年”(1649年)之说。按:“明治”系“顺治”之误。清朝无明治纪年。  相似文献   

14.
"凡史之所记,以表年以系事。"时间是记述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古人是如何记年、记月、记日、记时的呢? 中国古代记年的方法有帝王记年法、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十二生肖记年法和星岁记年法等。帝王记年法即以帝王在位的年数记年,如公元前七六九年记为周平王二年,公元前七六八年记为周平王三年等。年号记年法即以帝王在位时的年号记年,如公元前一三九年记为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八年记为汉武  相似文献   

15.
怎样查找年、月、日查找年、月、日和星期的问题主要是利用年表、历表. 1.什么是年表、历表? 年表是一种用以查考不同历法年代对照和编年史事的工具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单纯纪年的,亦叫纪元年表,一般是以表格形式把用不同纪年方法记载的年代对照列举,专门用来查考不同纪年之间的对照,如《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二是既纪年  相似文献   

16.
2019年4月1日上午,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新年号“令和”,从此开启了“令和时代”。新年号出自日本和歌集《万叶集》,是自公元645年日本开始使用年号以来,首次没有使用中国典籍。目前,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的国家,此次改元引起了日本国内及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日本为何执着于使用年号?年号对于日本的意义何在?不同的年号折射出日本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将日本新年号“令和”视为一种文本符号,探讨其自身及伴随文本中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深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和朝鲜的文化交流公元4世纪前,中国造纸术传到朝鲜,7世纪又由朝鲜传到了日本。4世纪后半叶,当新罗统一朝鲜后,王号、年号都采用了汉文,以后还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10世纪以后,高丽设立了专管造纸生产的“纸所”,并向中国输出用他们的纸抄写的《大藏经》等儒、佛教的经典以及其它大量书籍。11世纪中国的泥活字印刷术传入高丽,约在13世纪中期,朝鲜发明了金属活字。14世纪初高丽在元朝首都燕京开设了万卷堂,探究儒学、史学、文学和  相似文献   

18.
古戏台的创建年代对其价值的判断有重要影响。山西翼城四圣宫元代舞楼的断代一直未能精准判定。本文基于文献考证,辅以纪年法的规律分析,最终得出该舞楼精确的创建时间。研究表明,该舞楼东北角角柱柱础石铭文中的"石鼎"为石匠之笔误,应为"石碇",其意为柱础石,此铭文中的纪年是舞台断代之关键依据;铭文中"至正十一年(1351),岁次辛卯孟秋中旬七日"兼用了年号、干支纪年法,可说明舞楼创建于元至正十一年(辛卯年)农历七月十七日。  相似文献   

19.
郑直 《今传媒》2003,(3):76
翻开报纸杂志,药品广告铺天盖地,一天多似一天,看得时间长了,也渐渐看出了一些“猫腻”,这里顺手抄下几种: 其一,基因方法治XX病,自称是“21世纪高科技疗法”,省事省钱,药到病除; 其二,祖传秘方治XX病,自称是十代、八代传男不传女的“秘方丹丸”,治XX病有奇效;  相似文献   

20.
方孔圆钱在我国行用了2000多年,年号钱是其中常见的一类。帝王用年号始于汉武帝,但当时铸行的还是记重的半两、五铢钱。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则要推十六国时期李寿铸的汉兴钱了。李寿是西晋末年流民起义首领李特的侄子。301年,李特、李雄父子领导流民在蜀地起义,起义军攻入成都后,建立了大成政权。至东晋咸康四年(338),经过激烈的争斗,李寿夺得帝位,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了汉兴年号钱。汉兴钱按钱文的排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直汉兴;一种是右左排列,俗称横汉兴。横书比直书少见,形制均甚薄小,钱重一克左右,属于荚钱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