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郭璞在其注中涉及到语音的“轻重”现象,人们对“轻重”的含义看法不一,且多把郭璞训诂中的“轻重”和音韵学中的“轻重”混同。从现代语音学的观.董来看,郭璞注中的“轻重”实际上是一个听觉概念。  相似文献   

2.
说“红女”     
现行中师第六册语文课本对《促织》一文中的“红女白婆”注为:“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笔者认为对“红女”的注释欠妥贴。“红女白婆”属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这种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并列组成的,短语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功能相同,整体和组成成分的功能相同。“红女白婆”中的“红”若指。红妆”,那么“白”也  相似文献   

3.
陈志祥 《现代语文》2003,(11):45-45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的练习二“本文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到关系。说说下列语句中‘而’字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其中第4题材是“溪深而鱼肥”。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溪深而鱼肥”中的“而”解释为并列关系的连词的依据,可能是《辞海》。《辞海》“而”字条注⑦“语助词。表示并列关系。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相似文献   

4.
1.and,but,or and和but为并列连词,or为选择连词。and意为“和;又;而且”,表示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and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but意为“而;却;但是”,表示否定或转折关系。or表示“或;或者;还是”,or连接的短语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的数由最靠近它的那个名词或代词来决定。在否定句中,并列成分的列举通常用or,意为“也不”。如:  相似文献   

5.
or的用法     
or是初中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单词之一。其含义和用法较多,本文拟将初中英语课本中出现过的or的词义和用法作一小结,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or用在肯定句中,连接两个并列成分,表示部分肯定,意为“或,或者”。例如:ItusuallycomesinSeptemberorOctober.(BII,L.11)(它[中秋节]通常在9月或10月。)二、or用在选择疑问句中,表示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中选择其中之一,意为“还是”。例如:Isshelikehermotherorfather?(BI,L.34)(她像她母亲还是像她父亲?)三、or用在否定句中,连接两个并列成分,表示…  相似文献   

6.
“分号”的表意功能河北省清河县第二中学王广文从中学语文教科书上的定义看,“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复句之间的停顿。这个定义给人们提供了两个信息:一、分号是一种较长的停顿;二、分号是复句并列关系的一种标志。于是教者也往往仅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对于前者进...  相似文献   

7.
如今不少报刊,乱用“位”字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此话怎样?请先看《汉语大字典》对“位”的一条注释:朝廷中群臣的位列。《说文·人部》:“位,列中庭之左右谓之位。”段玉裁注:“庭当作廷,字之误也。”《尔雅·释宫》:“中庭之左右谓之位。”郭璞注:“群臣之侧位也。”邢注“位,群臣之列位也。”郑玄注:“位,朝位也。”由此可见,“位”的本义是很庄重严肃的因此,后转用为量词时,很自然地表示对人的尊敬,如:诸位、列位、几位等。对这一点,《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有说明毛泽东很注意这一点。他在《…  相似文献   

8.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9.
薛梅 《语文知识》2006,(2):26-27
助词“等”有两种用法: 一、表示列举未尽,常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词语后,也可以用在单个的词语后。多用于书面语、例如。  相似文献   

10.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如屈原,名平,字原,扣合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扣合为“巩固”。并列式:名与字是同等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东汉文学家王充,字仲任,“充”与“任”属性相同。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彻,例如东晋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涛”之意,寓有履行常规惯例,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表达了远大的志向。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如…  相似文献   

11.
连词”而”,表示并列、递进、顺承、转折、目的、因果、让步和条件等多种连接关系,而表示条件,又分必有和或有两种:用法灵活,解说众多。然而”众”说虽多,但也大同小异,独独忽略了假设连词’’而”,或混同为转折连词,或误解为人称代词,既不符合古代汉语史实,也不符合现代汉语现实。大有碍于我们对于古今假设连词”而”的认识和使用,须说个明白。  相似文献   

12.
"一半p,一半q"是配对使用的关系词语.它可以是复句关系词语,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格式"一半……一半"可以充当小句中的句法成分,也可以不充当小句中的句法成分而仅仅表示句法语义关系.同时,它也可以是非复句关系词语.  相似文献   

13.
郭璞在其注中涉及到语音的“轻重”现象,人们对“轻重”的含义看法不一,且多把郭璞训诂中的“轻重”和音韵学中的“轻重”混同。从现代语音学的观.董来看,郭璞注中的“轻重”实际上是一个听觉概念。  相似文献   

14.
“in”与“on”在英语学习中是运用较多的两个词,即可用于表示时间,也可表示地点。一般来说,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指地点时,“in”表示“在…里面”,常指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如:intheroom,intbottle,inthebox等;“on”表示“在……的上面”,常与某物相接触的表面上,如:onthefloor,onthetablonthehill等。然而,在某些地点,人们常常将二者混淆,如:1.Somebirdsaresinginginthetree.Therearemanyapplesonthetree.(apples是树上长出来的,用介词“on”,birds是来的,而用“in”。)2.There'sabigwindowinthewall.T…  相似文献   

15.
郭璞《尔雅注》蕴含了较多的词源研究成分,通过对郭注材料的具体分析可以总结出郭注在词源研究三个方面的成绩,并可对《尔雅注》和《方言注》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课堂中教师发怒现象普遍存在。应客观、辩证地看待小学课堂中教师的发怒,不能简单地把教师的发怒行为定性为一种非理智的“反教育”行为。教师发怒的诱因来自两个方面:学生方面的诱因和教师方面的诱因。教师发怒的结果可能产生有害于教育活动的负面影响,也有可能产生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正面功效:教师发怒结果的性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发怒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既A又B"、"既A也B"的异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A又B”和“既A也B”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结构.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1680万字语料为基础,对“既A又B”、“既A也B”进行了形式、意义考察,以期进一步明确两个格式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共同与另一个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便构成“共用”辞格。例如:“大家都知道并且也都指出过,太阳的本身还有黑点。”句中“知道并且也都指出过”为“并列成分”,共用“太阳的本身还有黑点”。如果着眼于并列成分的内部关系,除常见的并列式(如上例)外,中语教材中的“共用”还有下列几种类型:一、推移式。构成并列成分的语言单位在内容上有由先到后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由,名词作定语,或者说名词居于名词短语的偏位,表示事物的性状,即用如形容词,是一种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其例甚夥,但前此似未为人们所注意和论及。又形容词和名词、动词相比,是一个较为晚出的词类。不少形容词即由名词演变而成。本文主要讨论名词用如形容词,同时兼及名词演变为形容词。《尔雅释虫》:“蝒、马蜩”。孙炎注:“马蜩、蝉最大者。”郭璞注:“蜩中最大者为马蜩”。《说文》段玉裁注:“凡言马者谓大,马蜩者,蜩之大者也”。《尔雅释虫》:“蚍蜉大暟”。舍人注:“蚍蜉即大蚁也,小者名蚁”。郭璞注:“大蚁俗呼为马蚍蜉”。段成式《酉阳杂俎》:“秦中多巨黑蚁,好斗,俗呼为马蚁。”马蚍蜉即马蚁,今字作蚂蚁,盖受类化影响。  相似文献   

20.
点号使用最复杂的是分号.《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分号是“用在分句之间表示大于逗号而小于句号的停顿”,这是前提认识,在这个前提下,分号的用法有两类:一类是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一类是非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