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八个记者节过后,记者职业的"围城现象"成为新闻业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沸沸扬扬的讨论过后,笔者不禁开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围城"现象?当代记者的职业状况到底如何呢?抱着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才能面对记者这个职业?本文将从行外和行内两个角度对记者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记者职业状况的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内地调查记者行业的第二次全国性普查,与六年前进行的首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调查记者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趋势,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从业人数下降幅度高达58%;调查记者行业依然由男性主导,且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相对更高,从业经历也更加丰富;调查记者高度集中在7家传统媒体和2家新媒体机构,41%的调查记者工作地在北京,曾经籍贯最集中的"调查湘军"现象呈衰落之势;他们在择业动机、角色认知方面与首次调研结果高度相似,但职业认同感显著下降、工作自主空间有所收缩、职业忠诚度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自我报告的职业满意度并未出现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入行的调查记者和新媒体机构的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3.
张志安  沈菲 《新闻大学》2012,(4):125-132
本文是国内首次针对调查记者群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择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比"工具理性",调查记者的择业动机更具"价值理性",具有较高的职业追求和较强的社会责任;相比"记录者"的角色,调查记者更注重"倡导者"的角色;此外,年龄、经验和继续从事调查报道的意愿,对其择业动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调查记者这个概念也从西方引入中国。由于我国调查性节目的不断开办,使调查记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调查记者是常年工作在新闻调查第一线的人员,对新闻业的整体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调查记者的特点、调查记者发展的局限性、调查记者的两种模式、我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趋向以及我国调查记者的改进方向五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卢义杰 《青年记者》2016,(19):50-52
因为需要严密的逻辑和多样的突破技巧,调查报道是最能激起记者职业热情的报道类型之一.我在以操作调查报道为主的部门工作刚满3年,以我粗浅的认识,调查报道的采访可以概括为两件事:一是找到人,二是让对方说话.如何找到人?依靠各路信息.如何让对方说话?依靠一个正确的角色,并且设法获得对方的信任.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性电视栏目中担任出镜记者,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是质疑者、交流者,也是见证者、验证者.那么身为一名调查性栏目的出镜记者,究竟需要哪些方面的素质?如何才算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7.
调查     
您心目中中国记者的形象如何?如何看待媒体公信力、是否相信新闻报道?怎样评价正在进行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调查人:本刊记者李薇调查时间:2009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每天接触和体验陌生和新鲜的事物,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这正是记者职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但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纷纭变化的事态中,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记者在采访中进行“角色换位”,以获取新鲜的新闻素材.记者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角色换位”呢?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22,(5):26-28
如今,女性已成为新闻事业的"半边天",但女新闻工作者与男新闻工作者面临不同的社会角色期待和认同评价.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媒体生态下,女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如何?面临哪些职业困惑?如何保护女新闻工作者的权益?2月8日,《青年记者》在本刊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新华号发布问卷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并将问卷定向分发给央媒、省级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代中国调查记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对于自身职业角色的认知状况。结果发现,在调查记者中间,倡导式与中立式两类职业角色都有体现,并有从倡导向中立转变的趋势。不过,随着微博平台的出现,调查记者的职业角色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面向。一个可能的趋势是,倡导与中立两种角色会长期共存,二者相互缠绕,难分难解,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杨敏 《记者摇篮》2008,(3):33-34
有些记者工作多年后,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觉得司空见惯,缺乏新闻敏感性,缺少采访写作的激情,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作记者的职业疲劳。那么如何来医治这一病症呢?练就一双"勤快腿"炼就一双"勤快腿",是记者适应工作的必然要求。记者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动态性的工作。每天要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针对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第一次总体普查所得的调查报告,研究发现:调查记者行业主要由男性主导,年纪较轻,学历较高;他们普遍有8年从业经历,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1/3的籍贯来自湖南和河南,服务媒体和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他们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强调媒体的监督、启蒙作用;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职业水平,不轻易受名利诱惑,不愿意被行政权力和商业利益制约,更加具有自主性.不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有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为此,我们建议既要改善其职业待遇,更要优化其报道环境,保障采访权利、扩大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职业,每天需要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如何与这些人物打交道,又应该持怎样的姿态,不仅关系到采访的质量和效率,更关系到记者的职业形象。当前,各种媒体跻身新闻报道的领域,无疑加剧了同一地域媒体之间的新闻资源争夺战。新闻信息来源广、虚实  相似文献   

14.
产业发展需要“高调”过节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职业吸引力调查:记者——失落的无冕之王》一文,本次调查显示,5%的公众将自己不选择做记者的原因归结为“记者门槛太低,良莠不齐”。18%的公众明确表示不会考虑记者职业。文章称,记者行业内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暗,在职业选择日益丰富的今天,记者若不恪守行业的道德准则、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离社会公众的尊重会越来越远。另外,台湾“1111人力银行”9月31日也发布了一项针对560多位记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有高达63.74%的台湾记者想要转业。这就是今天的现实,记者这一职  相似文献   

15.
廖靖文 《青年记者》2017,(25):39-40
和医生、教师等职业一样,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记者这一职业的权威也面临着被消解的困扰.调查报道的工作模式、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精神、纸媒的荣光,似乎都开始远离我们. 在融媒体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记者?在我看来,这个时代更需要专业记者,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做专业记者.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何昆 《新闻导刊》2007,(1):22-23
如果随意问起一名职业记者,工作中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几乎所有的记者都会这样回答:缺少新闻线索,特别是缺少能够打动人的"好"线索。  相似文献   

18.
甘红 《传媒观察》2015,(3):62-63
随着3G手机的便捷以及网络的无线,曾经作为喉舌的信息传播通道被彻底踩平。面对无处不在的公民记者,传统媒体的职业记者或积极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或消极堕落为网络"文抄公",职业前景堪忧。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专家学者多谈媒体怎么办,却较少谈及记者怎么干。本文从记者的视角探讨了职业记者在"速度"、"广度"等受困的情况下,如何传承老一辈记者的优良作风,从高度、深度和温度上实现新的突围。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23):42-47
记者的职业角色认知影响新闻实践及其产品的最终形态。迄今为止,有关记者职业角色认知的研究多聚焦个体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福建报业为切入点,采用调查的方法,考察媒体和组织因素对地方报记者的职业角色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报记者最看重"信息传播"角色,其次是"社会疏导"、"喉舌"、"监督"和"营利"角色;媒体和组织因素不影响记者对于信息传播角色和监督角色重要性的感知,媒体类型和组织支持影响记者对于社会疏导角色的重要性的感知,组织目标和组织支持影响记者对于喉舌角色的重要性的感知;组织支持影响记者对于营利角色的重要性的感知。上述发现的内涵亦在文中得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