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写作和生活不能割裂开来,让学生坐在几十见方的"笼子"里去凭空捏造生活,还要形成语言文字,并记录下来,写成作文,这是多么不切实际的行为。由于学生不能感悟生活,不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导致写作中产生如下一些弊端:复制、照抄、翻版生活,缺乏个性、细节、情趣,内容失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让学生走近生活,观察自然、社会,我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充实,饱满,有灵性。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要求我们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笔者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尝试并小有收获,下面就其中几点与同仁分享。一.年味十足话快乐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家家团圆,万事更新,鞭炮礼炮敲开的是人们的幸福之门,灿烂的是人们花一样的笑脸。而贴春联和看春晚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是必做的两件事。作为高中生,少了小学、初中时的单纯和稚嫩,正处在人生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而,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语文课程标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化为语言文字,学生的写作活动应该是自主性写作。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  相似文献   

5.
提起写作文,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写什么东西呢?我们有的同学挠着后脑勺怎么也想不出可写的内容来。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积淀。那么,如何做好积淀呢?其实,生活就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材,关键就看你是否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情况下,生活的精彩显得妙不可言,但它的许多妙处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引领学生从感悟生活入手进行写作,学生的作文就只能是干巴巴的骨架,没有了生活的血与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感悟生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发现学生常常感到作文难,甚至发出作文难于上青天的感慨。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认为主要是因为无米下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源头。毋庸置疑,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用来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而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源自生活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老先生曾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表,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是啊,生活的激流波澜壮阔,生活的长河奔腾不息,生活的魅力更使人迷恋、回味无穷,它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然而我们的学生拥有这五彩斑斓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从教三十年,教了三十年的作文,从农村小学,到都市学校,从三十年前的贫困到现在的小康,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是我们写作的唯一土壤,至少,对小学生是这样。农村有极其丰富的写作资源,城市有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我出生在农村,每次给孩子们讲农村里的见识时,孩子们都是那样专注——  相似文献   

10.
王普林 《成才之路》2012,(26):17-I0012
正很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生活范围狭窄,材料有限,用词不当,无啥可写,每次作文抓耳挠腮还是挤牙膏似的写不出什么东西。针对诸多教师遇到的共同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力求畅通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写作环境,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组织者,要把自己作为学  相似文献   

11.
每当学生习作时,常会如此抱怨:又是作文,唉!不知写什么好。客观地说,学生接触生活的面确实很窄,但因此就无习作的素材了吗?我们认为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悉心感悟生活,俯拾皆文章。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因此,我们要让作文与生活同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凭一双“慧眼”,将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挖掘出来,学生的写作一定会进入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那么,如何将生活与作文有机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呢?  相似文献   

13.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来源,而观察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主要门径。对于生活中的外部信息,必须通过观察,才能进入人的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中发现可写的材料,并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相似文献   

15.
写作文需要通过观察来积累生活素材,需要通过思考来整理生活素材,需要通过阅读来感悟生活素材。如果缺乏观察、思考、阅读,那么写作文当然就成了一件难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颇有哲理性,让我们感悟到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从生活中去汲取素材。如果把学生的文章比作溪水,那么如何让文章"清澈美丽"呢?我决定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学生汲生活之活水,荡思想之洪波,赏美文之涟漪。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并非真的没什么可写 ,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 ,不善于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作文 ,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什么文字”。仔细体会 ,我悟出一些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一、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人的生活。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最好方法是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多想想“为什么?”。这样观察仔细了 ,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就多了 ,这就是作文素材。比如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要引导…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且作文教学耗时长,见效慢,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本人认为应从大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19.
反思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教改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成功之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细心观察生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前提写作材料从何而来?“写作材料的来源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向前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的流淌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反手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即内容和形式两个问题。在作文训练中,要注重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