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宗茹 《图书馆》1998,(3):73-74
本文介绍了珍贵的清代大型书法刺绣《岳阳楼记》的价值、来历、流藏及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叫裘群珠,196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技艺独特、名扬海外的金银彩绣,一直是宁波人引以为傲的工艺品。金银彩绣技艺历史悠久,与中国传统刺绣血脉相连。现在老人们还常常谈起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金银绣千手佛,至今还被奉作日本国宝的故事。彩绣发展到明清,宁波城内就出现了刺绣教坊、绣衣和绣庄等商铺。清代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传统刺绣开始分工操作,绘图设计与刺绣分开。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和鄞县(现鄞州区)都成立有绣品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杨建红 《大观周刊》2012,(47):51-52
一、黔东南刺绣简介 黔东南州民族刺绣由苗族刺绣和侗族刺绣两大刺绣体系组成,刺绣风格各具特色。本文以苗族刺绣为例,黔东南少数民族刺绣技艺针法共有挑花、平绣、插花、锁绣、破线绣、锡绣、蚕丝绣、辫绣、疙瘩绣、两针绣、短针绣、堆花、盘线绣、打籽绣 、贴花、针织绣、滚边17大类,其中锡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使用金属进行刺绣的技艺,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的321Ⅶ-22苗绣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清代救荒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又尚待开垦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研究清代顺治元年(1644)至道光十九年(1839)的荒政(文中所称"清代"均指上述时期)。一、清代灾荒概述 (一)清代灾荒的发生数量、分布及发展趋势清代是历史上灾荒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关于灾荒数量,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灵尚绣品公司以传承于灵石县、交口县一带的手工刺绣技艺为核心,建立起由设计、生产、营销和销售环节构成的刺绣产业组织,面向农村妇女开展刺绣技艺培训,不断提升绣品设计水平,开拓手工刺绣消费市场,将刺绣从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从非遗保护视角来看,这不仅再造了地方手工刺绣新的文化生态,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包容性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13,(10):22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3月21日,由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等整理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子弟书全集》新书发布会暨子弟书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子弟书是由清代八旗人士创制的一种说唱艺术。大约在雍正、乾隆年间兴起于京城,至乾隆、嘉庆时期已经广为流行,清代后期,传至沈阳地区,被称作"清音子弟书",至天津地区的则别名为"卫子弟书",最后随清代的覆亡而消歇,前后流传时间将近二百年。子弟书取材十分广泛,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是了解清代中后  相似文献   

7.
黄艳 《文化遗产》2017,(3):132-139
许炽光,男,1932年11月出生于广州一个刺绣世家,6岁就开始参与家族刺绣,很快成为家族顶梁柱,至今从事刺绣近80年,是目前广绣行业里刺绣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后的"花佬"①.他见证了半个多世纪广绣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刺绣经验.目前他已80多岁了,仍然奋斗在刺绣的第一线,倾注一生的精力只为广绣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艳云 《青年记者》2009,(24):98-99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处于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的关键阶段。报业在清代前、后期有截然变化,本文所指清前中期是清朝建立至鸦片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传播活动还属于前报纸时代的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清代报业沿袭明代制度,继续在全国范围发行邸报。  相似文献   

9.
养蚕、缫丝、刺绣都是妇女操劳之事,妇女与刺绣有着天然的关系.中国历史上,勤劳智慧的妇女辛勤劳作和不懈创造,才使蚕丝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产生了缤纷的丝绸、多姿的刺绣. 以苏绣为代表的江苏刺绣,产生于苏州地区,它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又是一种家庭手工业.历史上,苏州地区人多地少,尽管稻作精耕细作后产量逐年增加,但统治阶级盘剥沉重,下层民众也只能够勉强度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部刺绣专著《绣谱》及其作者丁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清道光元年(1821)的《绣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刺绣专著。全书分《择地》、《选样》、《取材》、《辨色》、《程工》、《论品》六篇,通过将刺绣与绘画、书法等艺术进行比较,深入浅出地解说了刺绣的特点。《绣谱》的作者丁佩,长于针黹,能诗善绘,且与当时江浙名媛多有往来。本文对《绣谱》的内容、特点及作者生平进行了考证与介绍。  相似文献   

11.
王智沛 《大观周刊》2012,(25):33-33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其在服装上的运用自始自终都保持着新鲜的活力,让刺绣服装在国内外舞台上大蔽鼍韵.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史志宏所著《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研究》,2014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户部银库是清代中央政府的国家库藏,维系清朝财政正常运转,每年收支规模约为当时全国财政岁出入总额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该书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银库黄册原件、现存银库黄册抄档及其他档案,对户部银库历年大进大出、出入盈亏和历年结存银钱数据进行系统统计,进而分析清代户部银库收入、支出、盈亏分析以及库存变化。全书分为五章,分别是清代的户部银库、现存户部银  相似文献   

13.
去年1月,我站在区公所的支持下,办了一期刺绣培训班。当时,我就觉得“刺绣”这一工艺技术,在我们黑龙口区来说,是一个新开发的项目,它是引导我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很有新闻价值,于是我把学员们正在刺绣过程中的情景拍入镜头,先后寄往《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等,结果连一张也  相似文献   

14.
<正>河北省在清代属直隶省,拱卫京师,为畿辅之地。河北省档案馆现保存有清代档案6132卷及部分清代资料,档案形成年代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这些档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清朝县级政权,特别是清代县域经济历史概貌。2022年档案馆精选馆藏部分清代珍贵档案,按职官、军事、政法、文化教育卫生、财政、农林工商业等类编辑出版《河北省档案馆清代档案精粹》(下称《精粹》),以更好地保护档案原件,更好地服务民众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6月7日至9日,"清代档案与清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青岛大学历史学院、青岛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以海内外利用档案研究清代社会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国际视野下晚清档案与清代社会、清朝档案反映的法  相似文献   

16.
高雅 《大观周刊》2012,(34):52-52
刺绣是指用针线在布料、丝绸等织物上进行穿刺,绣制一些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刺绣业运用的非常广泛,而且充分融入传统和现代的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运用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在封建社会,地契是拥有土地的证据。四川省新都县档案馆收集、整理了现在稀见的清代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至宣统(1805—1911年)106年间的196件地契,年代较为连续,内容翔实丰富。虽为挂一漏万,仍不失为研究清代政洽、经济历史的重要资料。 四川省新都县档案馆所保存的清代地契档案,都是由卖主所立,买主存执,体现了民间  相似文献   

18.
潞绸是产于山西泽潞地区的丝织品,是明清两代的重要丝绸贡品,其纺织及染色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北方丝织的最高水平,也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明清历史文化色彩。然而,由于后期潞绸产业的衰落以及历史资料的缺乏,目前鲜有人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潞绸肚兜,色彩鲜艳亮丽,光泽度好,肚兜上的刺绣配色丰富,各色丝线多达十余种。本文通过薄层色谱分析、质谱检测等实验,对这件肚兜的染料成分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潞绸肚兜的各种染料均提取自天然植物,分别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染色工艺,染色技术精湛,是我国古代丝绸染色技术发展至巅峰水平的典型代表,也是潞绸在明清时期成为朝廷贡品,并且畅销全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清代政府档案的价值认知与整理方法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自清代至当代官员、文人、史学家、档案学家的观点和行动,分析自古代到近代对文书档案价值定位的变化,以及民国到当代档案整理方法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认为今天清代档案整理研究可以通过挖掘清代公牍知识资源、结合古文书学视角再出发.  相似文献   

20.
手工刺绣在中国有超过7000年的传统.是古代广泛流传的民间手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刺绣作为中国传统女红似乎己逐渐式微.但是作为欣赏和时尚趣味却留存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