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年,我们在山西陵川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金代郝经文学讨论会".与会期间,曾对陵川曲艺队进行采访调查.经了解,自解放以来,这里的曲艺队以陵川鼓书为主要表演形式,培养以盲艺人占大多数的后继人才,培养人数至今已达500名左右,基本上解决了陵川本地的盲艺人的生存问题,以及向外输送盲艺人人才和储备盲艺人后备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偶像养成"是指演艺公司选拔一些新人,进行艺术专业培训并经过逐步包装后推向市场。在整个过程中,艺人的粉丝群体一直陪伴和支持。这类艺人的官方微博的话语模式和互动关系都体现出与传统艺人微博不一样的特点。随着艺人逐渐从业余水平进化为偶像明星,一种体验"身体时间"的家族式粉丝文化和拟态环境被媒介塑造出来,艺人与粉丝通过急速变化的身体媒介形象进行着沟通。  相似文献   

3.
山西一地人文荟萃、卷帙浩繁,孕育了深厚而绵长的私家藏书文化。本研究以山西私家藏书为中心,通过挖掘和利用山西地方志、文集、藏书史等相关研究著述,从藏书家个体、晋商藏书家、山西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等方面对目前已开展的山西私家藏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认为研究山西私家藏书文化不仅可以再现山西历代私家藏书、读书、刻书、校书等行为风尚与精神文化,填补山西藏书文化史的有关学术空白,亦能为深入研究三晋传统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出版广角》2019,(10):1-1
主编冯俊杰王潞伟定价:1800元(全套八卷)购书联系:029-82667874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间小剧种抢救与研究》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戏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本项目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近30年的民间小戏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是目前国内首套全面介绍民间小剧种的系列图书,该套丛书对小剧种的分布与流变,艺人原汁原味的表演艺术、生存现状都有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菩萨蛮队舞是唐代艺人李可及所创作的经典队舞,他借鉴天竺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融合中原本土舞蹈音乐进行了创新,成功编制出一曲风靡唐朝的经典队舞,不仅深受皇帝喜爱,也对后世舞蹈和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丽欣  孙壮 《兰台世界》2014,(12):61-62
菩萨蛮队舞是唐代艺人李可及所创作的经典队舞,他借鉴天竺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融合中原本土舞蹈音乐进行了创新,成功编制出一曲风靡唐朝的经典队舞,不仅深受皇帝喜爱,也对后世舞蹈和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正2014年2月25日至3月2日,由福建省图书馆和福州市晋安区文化馆联合主办、福州艺博园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闽台木雕精品展"在福建省图书馆一楼大厅展出,共展出38件福州和台湾两地木雕艺人创作的木雕精品。福州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2007年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台湾木雕传承了闽籍木雕艺人的传统技艺,又糅合了台湾原住民平浦族文化、西洋美学及东洋文化等诸多元素。该  相似文献   

8.
土味文化进入大众文化视野,近期的"脚艺人"又引发了一场模仿热潮。其盛行原因与短视频的传播特性、媒介为大众赋权、互动仪式密切相关,充当大众的解压阀,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脚艺人"本质是土味短视频文化的无意义迷因,土味视频景观诱发了媒介内爆,模仿式迷因促使大众狂欢,这样的土味文化转向畸形审丑的审美,在文化工业的利润驱动下迫使传播语态下沉,暗含着众多负面效应,因此呼吁理性回归和主流文化严肃性建构尤为重要,规制土味视频文化的乱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0,(16):4-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近日在山西调研时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在基层、落实靠基层。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继续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旧城改造已成为城市化建设深人推进的当务之急。 一、旧城改造 旧城是指城市建成区中具有一定历史文化沉淀、房屋年久残旧,市政设施缺乏、环境质量差的地区。而旧城改造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旧城改造更是成就瞩目,涌现出了一批颇具规模和影响的街道与片区,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如北京的菊儿胡同、平安大街、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海宁路石库门、南京东路步行街,苏州的桐芳巷、南京的夫子庙等等。而苏州的周庄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则将整个城市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进行了改造,成为地道的真古董。既恢复了建筑和社区的原本面貌和韵味,又改造了落伍于时代的使用或服务功能。实现了保护、改造、发展的完美融合谐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人,诸如此类的旧城改造的比重还将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影视产业的整体业态,也改变了艺人经纪和艺人传播的方法和途径。借助SEO推广艺人,通过游戏与粉丝互动,布局、借力优质IP资源,通过艺人APP在垂直领域发力,通过PAI深度经营粉丝等,开发社交功能以塑造艺人积极正面的形象、增加艺人曝光度,使艺人的信息更容易被获取。还需要注意各网络平台之间艺人信息的完整性、系统性、互补性和新鲜性。  相似文献   

12.
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的地面文物甲天下,这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那些寺院、壁画、石窟矗立在那里,无言诉说着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这是山西在文化方面的硬实力,而在文化的软实力方面,山西依旧有不俗的表现,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常丰富。这一硬一软,构成了山西丰富而又多彩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相声在北京天桥撂地儿的时候,段子里一旦涉及买卖人,相声艺人一般就会"倒口儿",十有八九会倒成鼻音浓重的山西口音. 这也难怪,山西人在北京做买卖从明代就非常活跃,到清代晋商在京城商界已经势压江浙帮、山东帮、潮州帮而独占鳌头了.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以记录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发展迅速,这既跟国家提出的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的理念相契合,又符合当前社会对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追求。由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节目中心打造的《匠心》节目,作为一档探究山西传统手工艺,宣传山西传统文化的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以专题兼具纪录片的方式,多角度展现了山西匠人匠心的故事,弘扬山西匠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怀梆戏     
怀梆,流行于古怀庆府(焦作在明清时期称“怀庆府”)地区,形成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其前身为海神戏。旧时每当大旱,人们在神前陈列供品,于盘中放一小蛇当“河大王”敬奉,组织一些艺人,不化妆,不登台,不表演,就地围桌说唱,祈求降雨。后逐渐演变为登台化妆表演。因当时河内县居民多由山西洪洞—带迁来,海神戏保持着山西戏剧的表演形式,结合本地的风俗习惯和方言土语。逐步形成了与山西中路梆子近缘而又别具怀庆府一带特色的梆子戏,  相似文献   

16.
魏亮 《新闻世界》2011,(8):269-270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电影再现了历史变更时代京剧艺人的生活。叙述学是对于文化的透视。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深刻,深度挖掘中国灿烂的文化历史、人性,片中影像华丽精致、剧情细腻自然。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表现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这种对历史的挖掘,是大胆独到的。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17.
历代山西藏书家人数的变化是与本地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联系的。对北朝至清代山西藏书家形成、发展脉络与地域分布予以统计与分析,揭示古代山西图书收藏业的兴衰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呈正相关。其分布特征:北朝到清代经历了点到片的空间分布过程;历代收藏家的人数由南向北依次递减;藏书文化重心集中于山西中部地区,以沿河流域和城镇为中心进行分布。  相似文献   

18.
<正>为使宁洱的洞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及传承,2016年8月24日,普洱市档案局邀请了专业老师到宁洱县拍摄、录制洞经音乐。为确保录制工作圆满成功,宁洱县档案局与宁洱县普洱府文化研究会取得联系,老艺人们经过一周的排练后,在宁洱县的回龙寺内进行录制工作。参加此次演奏的有14位老艺人,平均年均为70岁,他们都是宁洱文化传承人。洞经音乐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洱府历史  相似文献   

19.
"盘子会"是山西柳林年节仪式中以祭祀为核心的庙会文化,本文拟通过对山西柳林盘子会仪式及其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逐步探析其对柳林县各村落社会秩序的象征性建构和展演作用,据此探讨媒介仪式在"盘子会"的文化传承中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平遥国际电影展“从山西出发”单元通过对山西导演、山西故事、山西空间、山西文化的全景书写和时代深描,将叙事的诗性与抒情性融会贯通,在完成对历史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渐趋圆融,从个人到集体,不断寻唤着更广泛的思想共鸣和审美升格。透过充溢温情治愈、情感哲思的山西故事,俯瞰时代罅隙中的个体命运与审美旨趣;经由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体悟传统与潮流的精神思辨与思想意蕴,从而实现对山西的文化显影与思想巡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