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乡的糍粑     
我是一个农家孩子,最喜欢吃一种家乡的特产——糍粑。每年的十二月下旬是我们家乡的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做糍粑的时候。那时,村子里就会呈现出一派热闹而繁忙的景象:两三户人家聚在一起,把粑槽、粑槌、热气腾腾的蒿叶和熟糯米粉集中在一起,大伙儿一起来打糍粑,那场面真是热闹极了!  相似文献   

2.
春来软雀香     
<正>不知道软雀粑的做法是谁发明的,我惊叹于她的巧手和巧思,能把大自然的馈赠和农民的劳作产物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我们老家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谚语,叫作:“叮叮咚咚打糍粑,茎茎沙沙软雀粑。”说的是最具农村特色的两种小食——糍粑和软雀粑。其中软雀粑一直是我心头最爱。我曾笑言:“软雀粑软雀粑,吃了不想家。”一想到它,我的味蕾总是忍不住地跳动。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是上了六十岁的老人了;可是存留在脑子里的儿时生活印象是那么深刻,那么鲜明;特别是每年一到过农历年的时候,我的灵魂便飞回我的故乡,沉浸在温暖的家里。一、做糍粑“糍粑”这两个字是俗字,《辞源》《辞海》上是查不到的,那是一种用糯米蒸熟后,再捣成糊状,然后先做成一个个圆粑,再放进雕刻有龙凤或梅花、牡丹花、喜鹊之类的模型里,用力按几下,倒出来,便是一个个美丽可口的糍粑。我家每年至少要做上千个,才能应付这些亲戚邻居。母亲最讲究糍粑的花样,她先一天采下一些柏叶来,洗干净之后,晾干,然后摘成一小朵一小朵放…  相似文献   

4.
糍粑好吃,家乡的人们也通过打糍粑这一习俗迎接春节的到来.大人们挥舞着木棒打糍粑,孩子们围在周围蹦跳着、欢呼着,等待香气四溢的糍粑新鲜出炉.小时候的我感觉只要打起了糍粑,整个冬天都是暖暖的.  相似文献   

5.
曹越 《中学生百科》2023,(Z1):16-17
<正>年,对于爷爷奶奶来说,是小辈们在一起彻夜喧嚣的热闹;对于姑姑姑父来说,是一年里难得能听到家乡话的日子;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是能找回无忧无虑的儿时的机会;而对于我来说,是炭火上烤糍粑的劈啪声。到新年,做糍粑,是我们家的传统。每年除夕之前,是外婆最忙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事情弄得人头昏脑涨,可不管忘了多少零零碎碎的事,外婆总记得我爱吃糍粑。二十七的晚上,外婆禁不住我苦苦纠缠,开始着手准备做糍粑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烤糍粑     
大年初一,我随爸妈到后港镇三河村的二爷家做客。大家围坐在一个大火盆旁,边取暖边闲聊。聊了一会儿,伯伯提议烤糍粑吃。我还从来没吃过烤糍粑呢,今天可要尝个新鲜!  相似文献   

7.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的奇妙.  相似文献   

8.
粑粑鼓,粑粑鼓,粑粑不鼓我不吃……每当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糍粑来。家乡的糍粑吃法可多啦。第一种是用炭火铁架烘烤着吃,第二种是煎着吃,第三种是用油炸着吃,第四种是混合甜酒煮着吃。  相似文献   

9.
家乡的糍粑     
我是一个农家孩子,最喜欢吃一种家乡的特产——糍粑。  相似文献   

10.
多味书斋     
小书斋只有一窗,朝北。室内,一床,一桌,一椅,一书架。关起门,便能把喧嚣隔在世外,容一人读书,真够理想的了。但读书无友,会孤陋寡闻。于是我便在床头仅有的一隙旮旯内增设一杌,以供书友落坐。时隔几日,床底下便接二连三塞进了瓷瓶、瓦罐、破茶壶,鸡食桶……还有腌菜坛;桌底下也不时加进了萝卜堆、山芋摊……还有浸渍糍粑的小缸。腌菜坛里叽哩咕噜冒着酸气,浸粑缸内泛着白沫散发着馊味,羼合着书味与墨香,在屋子里升腾、弥散。书友称之“多味书斋”,真是恰当不过。初闻够呛,久之也就习以为常。在这“多味书斋”读书,正好品味我这教书先生的多味人生呢!  相似文献   

11.
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是对土家织锦这一特定对象作出审美经验的解释,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对土家织锦发生学的研究,批土家织锦的自然审美意识;通过对土家织锦的技艺、形式、风格的分析,总结土家织锦的形式美学风格;通过对土家族族源的梳理揭示出土家织锦纹样符号隐喻中的深层次审美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仡佬族的牛王节仡佬族敬奉牛王菩萨,农历十月初一(公历11月份的某一天)为牛王节。那天,牛会受到优待,不用干活,能吃到最好的牧草和饲料。人们杀鸡、做糍粑、备酒,并且在牛角上挂两个大糍粑,将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传说这是给牛“过生日”。  相似文献   

13.
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土家语语音的演变一直在平衡与平衡破缺状态下进行。汉语的声韵调对土家语语音系统产生了较大扰动。正是在汉语的扰动下,土家语语音才形成了今天许多"鲜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土家语属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作为武陵地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文化空间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文化空间在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土家语提供使用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土家族聚居区民众使用土家语的文化氛围.因此,土家族民众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营造适合土家语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为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探索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土家语是他砂土家族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在他砂乡产生了大量的土家语地名。这些地名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只能通过汉语记音的方式来记录土家语地名,导致许多土家语地名出现误记或误释。作者在他砂乡土家语言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土家语地名约150个,选择其具有代表性的47个土家语地名,运用语言学和地名学的方法,从地貌特征、居住环境、农耕文化、民族活动四个方面,对他砂乡土家语地名进行考释,并简要论述这些土家语地名的来源及其文化意义。通过对他砂乡土家语地名的考释,辩证其误解,以更好地把握土家语地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龙年咏龙     
没有见到荞麦粑已经是三十多年了。记忆里能呈现的景象是十多岁的时候在二爹家吃过一顿荞麦粑。荞麦是高山农作物,我的老家子良园是半山,并不产荞麦。但我们的陈家窝子,一个叫桐木冲的地方却产荞麦。  相似文献   

17.
土家山歌的命名与武陵山区有密切关系,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艺术特色和生活气息非常浓郁,可以为土家文艺创造提供丰富的资源,也可以打造出标志性的土家文化名片,从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所特有的编织艺术样式之一,承载着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土家织棉所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致使其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土家织锦的文化内涵不为大众熟知、纹样单一化和同质化、传承人老龄化等。构建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积极实现传统纹样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织锦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保护与培训土家织锦传承人等措施能有效传承土家织棉工艺。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的江北小镇,没有大都市高楼林立的气派,没有江南烟雨迷蒙的浪漫,也没有海滨一望无际的壮阔,却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说到味道,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家乡的特色美食——小蒜粑,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吃了小蒜粑,它的独特味道保你过“口”不忘。小蒜粑之所以味道独特,自然离不开它的主角——小蒜。小蒜长得像长叶草,初春来临时,在暖阳的怀抱里它长得很快,尤其是一场春雨过后,  相似文献   

20.
长阳,是土家族聚居区,土家先民在八百里清江生息繁衍,孕育出浓郁醇香的土家文化。这里,有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民间传说,秀丽的清江风光,富有哲理的谚语、歇后语,以及闻名遐迩的土家名人,这些无疑都是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博采土家文化之精华,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