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相似文献   

2.
如梦令     
《英语沙龙》2009,(10):43-43
遥夜沉沉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 霜送晓寒侵被。  相似文献   

3.
1.找出下面这首宋词中“以景喻人”的句子,并简析之。木兰花晏几道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评家历来认为这首写雪诗笔法独特,新颖、别致、不俗,有神来之笔。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此种观点的具体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4.
词里夜色     
遥夜沉沉如水。这是秦观一首如梦令中的句子。恰是在夜里,开了台灯,淡黄的光欲语还休地柔柔地撒了一地。心尚有些躁,没能从白日的喧嚣烦躁里完全遁出,便只好握了杯热茶。打头便是这一句。遥夜。沉沉。如水。就听见自己的心"哗"一声破水而入,沉到不知名的所在,夜色如深潭深潭如夜色,幽幽幽幽。漫溯而去,不知深浅,不辨日月,犹如曼声放歌在一个巨大的梦里。水底的歌声,听不见的清凉彻骨一线不绝。四周的黑暗跟水气一起注进水里去了,于是出奇地冷出奇地静,纤尘不染杂念全无。心境便似词境一般清绝,褪却一切修饰再缓缓如花初绽——雪莲一朵,通透…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姜夔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1)这是一首______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出自姜夔的______。(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绕”字的表达效果。(3)后三句用的是湘妃的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忆仙姿贺铸莲叶初生南浦①,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②,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注]①南浦为送别之地,在古…  相似文献   

6.
春宵     
正请珍惜时光,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译文:春天的夜晚,只一刻便价值千金。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相似文献   

7.
[原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  相似文献   

8.
何伟松 《现代语文》2009,(7):130-13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一文中,对“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假寐”一词的解释争议颇多,教材注解中解释为假装睡觉。配套的教参书中,在练习说明第二题第二句解释假寐这一加点词时也解释为假装睡觉。可见,编者对“假寐”一词的释义确凿无疑了,学生手头许多辅导书也对假寐作这样的解释,大家都认同“假装睡觉”这一解释。其实也很好理解,假,假装;寐,《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意为睡觉,这样假寐解释为假装睡觉也顺理成章了。但有人对此提了不同意见。《您真的理解这些词?》一文中(《半月选读》第七期郭灿金许晖)指出“假寐”解释为假装睡觉是错误的,并引用《诗经》:“假寐永叹,维忧用老。”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日假寐。”高郭注:  相似文献   

9.
宋祁的这首词,表现春天城市的游乐生活.有明显的商业市井色彩。这从“毅绉波纹迎客棹”的“客棹”中可以看出,船是租来在水上划着玩的。作者也很注意表现春光的美好,突出气候的特点:一方面晓寒还在,一方面绿杨已经笼炯。作者精心地把这种乍暖还寒的风物,组织成一幅图画,把晓寒放在绿杨之外。加上一点雾气(烟),让画面有层次感。想来.这一句费了作者不少心力,但是并没有在后世读者心目中留下多么惊喜的印象.倒是下面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轰动一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  相似文献   

10.
本诗为作者1813年20岁时所作,共二首。此选其一首。作者于题下自注“少作”,当为他离开邵阳赴长沙参加省学政选优考试而寄寓岳麓书院之时。介景台,其地不详,有人揣测为“八景台”,明《一统志》云:“八景台在(长沙)府城西。”全诗给人以凄清孤寂之感。 夜上空台上,回看列岫林①。苍然太古色②,敛入③万山深。湘水深不改④,遥城微有音⑤。龙蛇蛰大泽⑥,此夕气阴沉。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1.有评论者认为,一个“咽”字,传尽箫之神韵。你认为这个“咽”字用得好吗?请阐述理由。2.有人据“汉家陵阙”谓此词悲壮,有人据“西风残照”谓此词衰飒,你认为它的风格是什么?为什么?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谪仙怨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1.“朝阳初升,落日西沉…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一首《点绛唇》中这样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自己荡罢秋千,因腼腆害羞不愿见人而慌忙逃走的情形刻画得活灵活现。词中,原本一些平凡的词语,一旦被作者巧妙地嵌入诗词中时,便灵动起来,静态的文字就有了动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词是欧阳修现存六十一首词中成就较高的一首。全词曲尽心事,深婉和约。一起一结颇受后人推崇。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对此词就极为赞赏。她曾在同调的词序中说道:“余酷爱之”,可见此词是确有长处的。  相似文献   

14.
幼儿趣事二则朱淑华“本人”啥意思李老师请李娅小朋友送张便条给三楼的张老师。李娅一边骄傲地巡视着其他小朋友,一边从老师手中接过便条。李老师催促道:“快一点。”“是!”李娅一个立正,立即转身向门外冲去。李老师又强调了一句:“一定要交到她本人手里。”“好咧...  相似文献   

15.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①有人认为颔联表面上是写流水、暮禽,实际上是作者移情及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②这是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写的一首诗。诗中颈联用了“荒城”“古渡”“落日”等意象,请分析其寓情于景的意境。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秋思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①,江湖…  相似文献   

16.
《诵帚庵纪闻·闻雅》第一则补全李清照《转调满庭芳》“消摩金锁”句,可信。第十二则读枚乘《七发》“薵蓼”为“绸缪”,解“壮骏”为“雄骏”,远胜李善、王念孙之说。《诵帚庵初学稿·无题二首》仿李商隐之作,分别讽刺张学良、评判汪精卫,极为隐晦,然皆寄意遥深。  相似文献   

17.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中的“夜来”一词的意义是什么?课本无注释,教学参考用书中也未作补充注释,有关选本中也找不到注释。看来,似以为此词无何难解之处而不需加注。有人认为“夜来”一词应释为“夜里”,笔者以为不对。将“夜来”诠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 ,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 ,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 ,气魄雄伟)。今天 ,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一)抓住课题 ,引导发现 :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遥望、观望、仰望……)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题 ,想想你能发现什么?(二)学习自读课题 ,探索发现[发现一] :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或遥望……)自主探学] :1 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  相似文献   

19.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两本教材中给出的注释基本相同,都将上下两句分开释义。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和相关论著,此处应是互文见义,上下两句内容互相包含,词义相连,不宜分开释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诗的王国,历史上才思敏捷的诗人经常即席赋诗。其中有些诗前几句为常言拙语,看似“败笔”,收笔处却异峰突起,别开生面,终使“败笔”生辉。有人把这种诗称为“逆挽诗”。下面介绍几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