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长期订阅《工人日报》,深感这是一张比较严谨的报纸。而读了2001年10月31日《工人日报》的几篇报道,我觉得有几处毛病。虽是“白壁微瑕”,但有指出的必要。“他们”不能代替“一个”第一版通讯《首钢为何要实施战略大调整》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首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世纪之交,他们又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首钢’的奋斗目标。”这句话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2.
王声骋 《视听界》2005,(6):81-83
我是在1989年初进入《视听界》杂志的。我亲历和目睹了《视听界》“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它也成为我一生中一段难忘岁月。从期刊发展的轨迹来看,“三证”的取得应是一本杂志从小到大的成熟标志。在我所处的那些日子里,《视听界》迈了三大步:第一步是领到“出生证  相似文献   

3.
我踏入新闻这块“田地”,已有二十五六个春秋了。这些年来,虽然我步履维艰,贡献不大,但从主观上讲,在新闻这块“田地”上,我是怀着挚深的情、炽热的爱,尽心竭力地拉紧肩上的“套绳”,一步步地进行着耕耘。实践是最好的课  相似文献   

4.
30岁的年轮仿佛一声警钟,敲响了行色匆匆的我。常言道:“三十而立”,要立德、立言、立功。那么,我立了什么,能立什么,又该怎么立?兴许做一番阶段性的检视和小结并非毫无意义。用放飞的心情说“行色匆匆”,是因为我挚爱新闻事业。敬业第一,做好本职工作成为我做...  相似文献   

5.
当得知本期“好彩之道”栏目的主题是谈好彩是如何培养店长时,我异常兴奋,因为我就是从好彩的一名普通员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店长的,在征得了总经理许明科先生的同意后,本期我来和大家分享我在好彩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6.
话中有画     
“199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纪委、监察部查处我老耿,我在全国出名了。下一步告状的人可能到联合国告,我就全世界出名了。”  相似文献   

7.
马佳 《档案管理》2006,(3):92-92
“坐班族”是需要坐着上班的一族。它的覆盖面很广。如教师、编辑、记、医生、IT人员等,都是经常坐着办公的人群。笔也是一名“坐班族”,年纪轻轻就落下了“坐班族”的通病——肩周炎、腰部酸痛、下肢静脉曲张、全身乏力等。笔给“坐班族”推荐几种锻炼方法,希望广大朋友也能和我一样,在工作的时候进行锻炼,锻炼的时候进行工作,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换种说法     
有次与一位主任记者去某厂采访,回来由我执笔写篇消息报道。想到这个厂三年产值、利润连年成倍增长,我便信笔写下新闻报道中的常用词:“这个厂三年迈了三大步……” 这位主任记者看后,用商榷的口吻对我说:“用这个词的人太多了,能不能换种说法?”经他提议,后来改作:“梅开三度,连跃三阶。这个厂……”含义虽然相同,读来味道可大不一样了。 此事过了两年,最近在一评好稿中,想不到又与“三年迈了三大步”频频相遇。一位评委说,就其内容看,实际并不是连续三年迈三大步,而是不同时期的三年迈了三大步。说使用套话成癖似乎过分,但这种经久不衰,硬往上“贴”的劲头,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6,(3):23-23
一、描出“意境”播下余音 满足于“我曾到现场看过了”.或者“我听过当事人对情况的介绍”.还欠火候。必须冉向前跨一步——对被描写的事物达到“见真”、“知深”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目击     
熄别 2月20日零时,首钢第一炼钢厂熄灭了燃烧40年的炉火,宣告全面停产。此举在首钢为调整产业结构,还北京一片蓝天而压缩200万吨钢铁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首钢第一炼钢厂是中国最早的转炉炼钢厂,它的3座转炉曾被誉为“世界上转得最快的转炉”。2002年,首钢存在污染问题和不符合未来企业发展要求的初轧厂,特殊钢公司电炉炼钢和第一炼钢厂3座转炉中的两座已先后停产,  相似文献   

11.
我是省档案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2004年考入省档案局后,主要工作是计算机网络维护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实施。2007年6月,组织派我去宁波市鄞州区档案局进行基层锻炼,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我欣然前往。一年很快过去了,回顾这段经历,感慨良多,收益匪浅。如今,档案系统正在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活动,我结合基层锻炼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四月中旬,新华社北京分社组成三人报道组到首钢总公司采访,调查研究首钢改革成就和经验。分社一位同志得知此事便问道:“首钢已作过很多报道,怎么还去那里?”话中透着一种诧异。可我们觉得,首钢虽然是个老典型,但现在去报道正是时候,问题在于要写出新意来。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和写作,报道组共发了十  相似文献   

13.
夏士娟 《档案与建设》2008,(3):49-49,48
26年前,我走上档案工作岗位,回顾走过的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高中毕业的我成了一名“知青” 1977年我在无锡市高中毕业,按照当时的政策,我必须下乡。命运的无奈,使我成了一名“知识青年”,下乡务农。对一个生长在城市的阳光女孩来讲,农村是艰苦的,但也能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起步于采访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在较长的时间里我从事着基层管理工作,这是一项既需要直接参与而又要做好管理服务的工作。它繁忙而又有乐趣,使我得到了锻炼,体味到了自信和合作的快乐,更和同志们在并肩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种感觉时时激励着我,也为我干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信心。  相似文献   

15.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工作在基层的“小记者”,面对大名人往往不敢“轻举妄动”,总有一股自卑感。但我觉得,只要不畏难,这种“捏着一把汗”的冒昧采访,正是锻炼“小记者”的最佳机遇。不久前,我“壮壮胆量”,采访了前来太仓的电影老演员于蓝,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那是去年10月下旬,我得知原北京儿重电影制片厂厂长于蓝要来太仓。她是六十年代《列火中永生》中“江姐”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难成材。回顾我的新闻路,还真是一步步被磨过来的。两年前,我们团创办了一份《铁骑月报》,虽然只是团办小报,各连队也都想在上面“露露脸儿”,纷纷挑选,“笔杆子”上阵。当时还是连队文书的我也加人了玩“本报讯”的行列。从此,原本就连新闻门朝哪开都不知道的我算是给新闻“磨”上了。刚开始写稿,真不知从哪下手,那种感觉跟小学生初次写作文差不多。结果可想而知,写了不少,可一篇没中。不久,我被调到团报道组,为了来个“开门红”,我将一气写就的一篇洋洋洒洒近万言的报告文学送到新闻干事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地     
“八五”期间首钢第一项重点改造项目——二号高炉大修改造工程,采用了23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技术、除了高炉基础未动以外,其它全部拆除重建,拆除和安装总量达3.8万吨。象这样大型现代化高炉的设计,按常规需用一年多时间。在设计过程中,我公司档案部门为专业人员提供了大量档案材  相似文献   

19.
练笔     
一遇到过很多初干记者的同志,大都有过这样的“苦恼”,开始采写一篇东西,常常蒙头转向,不知从何说起,有时一篇文章开个头,反复再三,真是煞费苦心。这样“启蒙”的过程,应该承认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虽然每人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个过程会有长有短,但是不经过一步步的艰苦实践,是难以登上高峰的。启蒙要有过程,提高更是一个长过程。干记者这桩事,做到老,学到老,现实生活日日在变化,写作艺术又永无止境。从这些意义上说,写作的“基本功”新记者需要练,老记者同样需要练。锻炼写作的“基  相似文献   

20.
干校惊雷     
我有一篇《反二簧与狱神爷》,那文中写到我在湖北咸宁县“向阳湖干校”的后期情景,是每夜(凌晨)四点钟即起来,披星戴月,涉水登堤,去守护“菜地”(古湖边沿淤地种菜之处).其实从无一人盗过菜果(如西红柿),若真有之,我这“缚鸡”之力岂能斗得了护得住?此“象征性”锻炼考验而已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