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开之后,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冲击下,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裂变.中华民族面临着外国列强坚船利炮的侵略和先进资本主义精神文化的双重挑战.面对前一种挑战,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作出了英勇反抗外国侵略的回应,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面对后一种挑战,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政治派别作出了不同的回应.有的对此一筹莫展,主张继续奉行闭关锁国的排外政策;有的恪守传统夷夏观念,对西方的精神文化持不屑一顾的态度,只有经世派士大夫率先走出中世纪,睁眼看世界,开风气之先,作出了挨打之后不得不向对手学习的痛苦抉择,近代社会思潮便由此萌生.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综观他一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维新教育是他维新变法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关于教育制度、教育行政管理、义务教育、女子教育、教育经费保障、师范教育、教育科学化等方面的一些思想 ,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他在这一历程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一、近代教育制度化的先驱者变科举、兴学校。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腐朽性作了深刻的揭露。他说 :“八股取士 ,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 ,行之千年 ,使学者坠聪塞明 ,不识古今 ,不知五洲 ,其弊皆由于此。”“科举…  相似文献   

4.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举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郭田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6):111-112,F0003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变革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以此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打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并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主流。虽然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在西太后的绞杀下宣告失败,但是它对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抹杀的。从维新指导思想和教育实践入手,有助于探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对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从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发展到学习外国科技、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图自强,从在国内兴办近代新式学堂发展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求学,以便更迅速更直接地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使中国加速了其固有的发展步伐,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道?上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并为中国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及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的海军教育,肇始于水师船政学堂的创办。这是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在体会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后,以学习西方“求强求富”为目的,开始筹划海防,创建海军,其前提和标志就是创建海军水师船政学堂。关于创建水师学堂的动因,是极其复杂的,对清廷统治者和开明地主洋务派而言,更是极其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作为窗口,开风气之先,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实践首先在通商口岸出现,教会学校、新式学堂和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等新生事物首先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继而向内地推进,中国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发生动摇,出现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绵延中国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取代而走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爱国主义思想和“兴学育才”,“求才治国”的近代教育观的指导下,张之洞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并展开实践活动,创办新式学堂,推进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创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新学制等,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会和,而且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有力地推动教育近代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洋务运动的全面展开,变革中国的传统教育,学习和引入西方式教育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新式学堂的创办、西学书籍的翻译、留学生的派遣、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但由于洋务派人物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因此这些教育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字又陵,又名几道。严复不但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研究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新学以变革社会的同时,还耗费极大精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879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后,即应聘担任福州船政学堂的教习。次年,又应直隶总督李鸿章之邀,前往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90年升任该校总办。1912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校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严复对教育的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教育变革的紧迫性也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和著述,提出了许多变革主张,不遗余力地为新教育的诞生鼓吹呐喊。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思想界和教育界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华传教士中的不少人积极从事教育活动,在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在近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不同看法,评价也很不一致。确实,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群体,其介入教育的动机各异,从事教育活动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很难依据个案指责他们是西方殖民势力在中国教育界实行扩张和渗透的工具,或颂扬他们是兴学以传播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14.
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吴洪成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其中包括在中国传教和设教堂、建学校的特权。在以后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中,西方传教士联翩东来,足迹几遍及大半个中国。远来东土的传教士为了...  相似文献   

15.
盛宣怀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名的封建官僚和工业家领袖,尽管他的政治思想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但他以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为后唐,一生不遗余力地兴办教育,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教会中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扩张、兴盛、衰退四个阶段。教会中学传播西学,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和对象,对我国中学教育的产生有直接示范作用,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产生重要影响,教会中学的管理、教学模式对传统教育模式冲击很大,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其文化渗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译著是近代西方教育理论传入中国的重要形式。通过早期传教士的翻译、教育期刊的介绍及留学生的译编,教育译著随之被传入到中国,教育译著的导入加快了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形成并加快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论述李善兰作为近代数学及教育思想的开拓,翻译科学作,会通中西的工作及其学术思想。论述了天算学馆的数学教学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近代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轨迹中国教育近代化经历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五四”这一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通过教改和学西方两个基本途径进行的。(一)清末19世纪中叶,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开眼看世界,提出并努力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西学”思潮的序幕。此后出现了洋务派思潮。洋务派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同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和学习“西技”。首先办起培养外语人才的高等学堂,随后又办起培养工矿企业、军火工业、新式陆海军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在维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