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久前,我上《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课,讲到司马迁受酷刑时,有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我想问一下,司马迁到底受的是什么刑?”我一愣,学得“腐型”还是不要作太多介绍为好,毕竟不是很适合跟小学生尤其是女生讲,何况教材中也没有用“腐刑”的字眼,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这个问题画了一个美丽的“休止符”:“同学们,中国古代的酷刑有很多种,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谁知下课后不久,语课代表小跑来告诉我:“老师,小飞在讲司马迁是太监,还说粗话,搞得同学们都在哄笑。”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早年的一篇优秀散文.文中那悠闲、宁静的笔触散发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恬然沉醉与向往.文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大榕树的繁茂和鸟儿们的快乐自由.在把握了文本的重点后,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增强对文本的感受力就成了课件制作的原初动机.  相似文献   

3.
刘细凤 《江西教育》2004,(10):37-37
谈到自主学习,有一种很流行的做法是:阅读课文时,教师很大度地、一次次地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似乎认为这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然而.敦师却忽略了一点——这就是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存在一个自主学习方法、习惯的引导和培  相似文献   

4.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那么,如何驾驭教材,赋教材以活力,使教材丰满起来,充满灵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学期,我们对阅读教学如何“用教材教”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讨。一、用教材思辨,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知识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命活动,逐步建构和不断动态生成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要真正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非无原则地认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置学习材料(文本)的“应有之义”于不顾。个性解读、多元理解毕竟还要受一定的条件制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这些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教师心中要有一定的“尺”度,  相似文献   

6.
寒山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苏州,过去称姑苏。唐朝诗人张继,当年在姑苏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诗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据许慎《说文解字》日:是乌鸦。此处应泛指鸟)正是由于这首情景隽永的诗篇广为流传,把不起眼儿的桥、不起眼儿的寺、不起眼儿的船、不起眼儿的水提携的名声大振,举国皆知。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皇帝”还站在枫桥上对这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麻雀》“思考·练习”第2(2)题是: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我认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爱的力量,但有老师理解为“母爱的力量”。对此,我查过许多资料,说法不一。但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指“母爱的力量”,一种指“亲子之情”(这也是人教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我想,如若理解为“母爱的力量”,这就表明老麻雀是小麻雀的母亲;如若老麻雀是小麻雀的父亲,那就应该理解为“父爱的力量”。然而…  相似文献   

8.
《自己去吧》(人教版实验教材一语上册第五单元)一文,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小鸭学游泳、小鹰学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炼,就能学到本领。根据教材特色和儿童心理特点,教学中,教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全课主旨,以读为主线,整合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营造足够的自主读书、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原汁原味地学习语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感受阅读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中,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式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容纳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盒子里的果子,爪子就再抽不出。因为这种猴子有一个习性——不肯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猴子不肯放弃抓到的果子,于是被人捉住,失去了自由。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情为基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焕发活力呢?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1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若干明显的不足。比如:以对语文材料的全面分析代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以语言文字的静态灌输代替学生语言实践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学得筋疲力尽……教学机械,沉闷,模式单一、贫乏。这些说明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感情、文化和思维。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当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产生作用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该是具有生  相似文献   

13.
徐昌才 《现代语文》2004,(12):24-24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意蕴丰厚,笔法老到,脍炙人口其中动词运用的精炼妥贴是主要妙处之一。纵观小说情节的发展,透视孔乙己人生命运,我以为“偷”“摸”“爬”“窃”四个字精当传神地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前因后果:细加赏析,对我们深透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价值取向”,即在教学过程中,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贯穿于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而“独特体验”,就是学生个体在实践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内在情感活动及体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开启发散思维的问题后,由于个人  相似文献   

15.
16.
1.现代感。史若欣如此优秀的品质。真让我有些“羡慕嫉妒恨”呀!  相似文献   

17.
《学记》中写道:“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看来,积极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紧扣“生本教育”的理念,把握好“导”“扶”“放”的“度”,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蚂蚁》一课,印象特别深刻,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蚂蚁简图。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鸟的天堂》,作者巴金以朴实酣畅的笔墨,由美丽的江南水乡写到美丽的大榕树以及更美的“鸟的天堂”。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去感受这种景物的奇特美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感悟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何将思想教育因素与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呢?我苦苦思索,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在我浏览同学们的预习本上的质疑这方面内容时,有一个问题映入我的眼帘:小画眉鸟被我的掌声一吓,飞进了叶丛,为什么还…  相似文献   

20.
在悲壮的音乐以及宏阔的黑白画面的电影片段中,狼牙山五壮士向学生走来。教师选择剪辑音像片段的方式导入《狼牙山五壮士》这节课,在适当的谈话引导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四个问题是这样的:①知道五位壮士是哪五位壮士吗?②这五位壮士有哪些壮举?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