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富兰克林·D·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在美国历史和世界现代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新政”的实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不仅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且它也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国内外史学界历来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比较重视 ,研究成果颇丰 ,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着重大分歧 ,本篇文章力图展现国内史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及译著情况 ,为史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比较全面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历史过程之后,曾经提出某些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提出的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在俄国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总结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如何实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问题,从而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了指导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继承和发展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的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必修本一书的第三章第四节中有这样两句话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 ,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 ,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 ,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1〕很显然 ,这里的观点是把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性质定为资本主义经济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欠妥。尽管这种经济处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为主要潮流的时代 ,而且与之也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其性质不应该是简单的“资本主义经济”所能概定的。下面就此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达抛…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1920——1921年短暂的经济危机。但危机过后,便出现了所谓的经济“繁荣”,即1924年到1928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稳定’时期。特别是美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相对稳定”时期也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长。这一时期,恰巧在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嘉莉妹妹是德莱塞以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追寻“美国梦”的典型,而赫斯渥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悲剧性人物。小说展示美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纺织工业部干部学院王裕宗:贵刊设有“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一栏,我以为很有意义。这个问题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这几年“全盘西化论”重新抬头,有些同志把资本主义社会说得天花乱坠,引起思想混乱甚多,在教学与研究中深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之重要。西方可借鉴的东西很多,但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值得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我认为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能给青年一代提供一些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分析,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理论。160多年过去了。当代资本主义无论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还是在上层建筑等方面,都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有着巨大的不同。为此,市民社会和理论界有不少人对“两个必然”原理提出了怀疑和质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两个必然”理论,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二次大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工人的工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社会保险及各种福利设施得到了广泛发展。五十年代以来,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了一套所谓“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具体形式有免费教育、失业救济、养老金、免费医疗以及改善交通、住宅、俱乐部、体育场等等设施。目前,美国各级政府举办的种种社会福利措施多达八、九十项。资产阶级把它吹嘘成是“从摇篮到墓场”的“完美福利”,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与之相适应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地理上邻近的拉丁美洲。当时美国打出了“泛美主义”的旗号,目的就是要把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势力从拉美排挤出去,使“美洲成为美国人的美洲”。“泛美主义”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起源于冷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待遇、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歧视性的做法,也是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对策。“非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春夏之交,在我国发生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期间,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自封为“人权斗士”,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以争取“人权”为借口,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猖狂地进行着颠覆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权”不仅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党和人民进行较量时打着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和他们干涉别国内政的精神武器。回顾过去,思考未来。针对这场风波,从理论和思想上弄清人权问题,应该是政治理论战线当前的任务之一。笔者就这个问题略作粗浅的分析,请老师们指教。  相似文献   

13.
奥尔曼“内在关系的辩证法”超越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地方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后者仅仅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而前者却不仅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更在发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后者失去了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信心,而前者却再次论证了马克思“两个必然”的结论;后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批判和否定,而前者则不仅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而且要求在实践上进行这种批判。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110页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目里这样写道:“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展非常快,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的发展相对缓慢。”在这一段里,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两个概念。这里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是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德国和日本就属这一类;而老牌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韦伯把“资本主义精神”看做一支推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资本主义精神”又是源自“宗教改革”.这种把宗教教义等精神因素也视为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不仅是研究视角的变换,更开创了宗教经济伦理这一新学科.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并不是一个精神决定论者,他始终保持了对社会发展动力这样一个复杂问题要进行综合分析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的谬论…  相似文献   

17.
反托拉斯是美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反产业垄断的政治与立法活动。纠正托拉斯组织给美国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探讨工业化之后的市场管理体系和法律制度成为反托拉斯立法运动自始至终的主题。在反托拉斯立法活动中诞生的“组合资本主义”观念和政治模式成为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但不是任何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本意中的“卡夫丁峡谷”不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只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某些阶段和导致的经济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灾难。无论是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还是有关“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相关文献,马克思均没有提出“跨越”的思想,只是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的有益的思考和酝酿。“跨越”是指俄国在落后的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不经过”是指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通过其他的社会发展道路而过渡到社会主义,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大力推行旨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资产阶级学者借此大肄宣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福利国家”,贫困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回忆。美国的未来学家海·卡恩也断言:“人人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有保障的好时代来到了。”国内一些人也被西方国家五光十色的现象所迷惑,并对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既是美国历史上的大变革,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历来是教学的重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将罗斯福新政归人“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专题,对其认识只限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从宪政文明的发展来看,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宪政框架内实行的改革,是宪政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