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有分歧。有人认为是单句,句子的主干是“情况有关系”,又有人认为是复句,是以分号为标志的并列复句。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单句也不是复句,而是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的“得”字句是这样两种:A:朱安清窘得满脸通红。(《工程师的一段恋爱史》下称A式)B:秋风吹得棒子叶飒飒地响。(《东方》第160页下称B式)这两种“得”字句词的序列相同,为了便于说明,本文用以下序列式加以表示:名1──动1──得──名2──动2长期以来,在AB二式的句型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争论的焦点是:这两种句子的名2是不是同一性质的句法结构成分,这两种句子是不是属于同一句型,应该归入什么句型。有人认为A式是主谓词组作补语的句子,B式是“主──谓(动)──得──宾──补(宾语补语)”式句子;①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3.
句子有单名和复句两种。单句和复句的主要区别是: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复句则有互不作句子成份的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有些同学往往分不清单句和复句,认为句子中没有标点的是单句,有标点的是复句,这种区别方法是不科学的。比如,“一见困难他就害怕”句中虽然没有标点,但它是一个紧缩复句。是由“只要一见困难,他就害怕”紧缩而成的复句。“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选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句子虽然很长,中间也有标点,但它是单句,因为只有一套句子成分,“认为”后面的句子都是“认为”的宾语。 那么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呢?下面介绍几种分  相似文献   

4.
是单句还是复句──《文学和出汗》中一个句子的分析四川省盐亭师范学校张宗源《文学和出汗》的末段有这样一个句子:1.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①从批评家听谈文,②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③这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曾引起很大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单句。单句说...  相似文献   

5.
两可式并列复句"A也行,B也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A也行,B也行”句式与一般并列复句及“要么A,要么B”句式的不同,认为“A也行.B也行”是特殊的并列复句,应该单独进行研究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虽然A但是B"与"尽管C但是D"进行分类和对比,明确这两种复句的语义和语用。两类复句都能为偏正复句,均能表示转折义。"虽然……但是……"意为"否前肯后,且强调后";"尽管……但是……"意为"姑且接受/就算具备C,反向强调D"。  相似文献   

7.
“有”字句新探——“有”的体助词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字句一般按其意义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存在”,例如: A:桌上有一本书。 院子里有棵树。 另一类表示“领有、具有”,例如: B:我有一本书。 老张有个女儿。这两类句子中的“有”显然都是动词。此外,还有两类“有”字句。例如: C:桌上放有一本书。 墙上写有“肃静”两个大字。 D:我有进步。 情况有变化。 我们认为这两类句子中的“有”与A、B两类句子的“有”性质有所不同,恐怕难以视为纯粹的动词。  相似文献   

8.
复句"A(x),B(y)"焦点的分布,在理论上应该存在着三种情况,即:F(A(x),B(y))、F(A(x))和F(B(y))。F(A(x),B(y))是指"A(x),B(y)。"共同表达复句的焦点,我们记作:F1;F(A(x)),是指复句焦点落在前分句A(x)上,可以由A(x)整个句子来表达,也可以由分句内某个句子成分来表达,记作F2;同理,F(B(y))表示复句焦点落在了后分句B(y)上,记作F3。许多学者倾向认为,"……,但是……"二重转折复句有焦点置后的规律,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分别从语义,否定、疑问,语用预设等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验证这一规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选择复句的研究成果很多,在综合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围绕选择复句在复句系统中的归属和选择复句自身分类展开;个案研究从语法、语义、语用等多角度对选择复句中的具体格式展开分析,研究也更加深入,但多集中在“与其A,不如B”和“宁可A,也不B”这两类格式上。  相似文献   

10.
复杂动结式“NP1 VP1 得 NP2 VP2”句式中NP1为客体致使者,且VP2指向NP2的句式可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有歧义。三类句子中VP1的语义特征和VP2、NP2的语义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C类句容易产生歧义。通过讨论三类句子的句法形成过程,发现表层结构相同的A、B两类句子有着不同的底层结构,而C类句式的歧义就是来自于兼有两种不同的底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