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唐代的咏蝉诗很多,其中以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最为出色,被称为“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更是把蝉清逸的形象与诗人高洁的品格融为一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的下垂部分,诗中以此比喻蝉头部伸出的触须。“饮清露”写蝉的生活习性,暗含生性高洁、清雅之意。次句写蝉声因桐“疏”无阻隔而远传。三、四句随次句而下,水到渠成,有“桐”所以“高”,有“流”所以“远”。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晴之笔,一“自”一“非”,一正一反,告诉人们品行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而自能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2.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初唐著名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初仕陈隋,为秘书郎。入唐,先为秦王记宝参军,太宗即位后,领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懿,陪葬昭陵。虞世南善书,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书家。”唐太宗曾向他学过书。《宣和书谱》说:“世南虽以正书见称,而行字出奇处,亦不在名流下。”他的正书继承多于创新,主要仍是受王书的影响:遒美含蓄,藏筋抱骨,血肉相融,刚柔兼济,没有  相似文献   

3.
孙莉 《初中生》2017,(22):24-25
北宋仁宗时期,宰相吕夷简和大臣明镐都是深得民心的忠臣良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精英人才,在整顿军队的弊端上,不约而同地做了一回“心机男”. 有一年,西部边疆骚乱,镇边主帅阵亡.战事传回京师,朝中大臣纷纷议论说,是朝廷派去做监军的宦官插手军事,胡乱指挥,扰乱了主帅的部署,才导致战争的失败.大臣纷纷上奏要求对监军太监治罪,还请求皇帝废除宦官做监军的惯例.  相似文献   

4.
水墨五绝     
20世纪,中国画艺术在强烈的历史转折中发生剧变,风起云涌,名家辈出。其中五人: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黄胄,笔墨卓绝,创造了各自的水墨符号。于此,歌以咏之。  相似文献   

5.
明孝宗在位的弘治时期,君臣恪守制度,朝政相对清宁,被后世誉为"弘治中兴"。这种彰显秩序、维护稳定而少创新之"守成之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弘治君臣以理学为宗的理政意识及其为政风尚有关。特别是辅政大臣刘健,以其深厚的理学底蕴、果敢的为政风格、刚正的人格魅力,以及与明孝宗的特殊关系,在辅成"中兴之治"中产生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但秉持理学精神的刘健最终也只能在辅成"守成"的范围内发挥其政治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骆秉章为晚清重臣、名臣。可是一般所谓中兴"四大名臣"并没有他的名字。当今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国近代历史教科书对于骆秉章的名字也很少提及。其实骆秉章的所作所为跟所谓"中兴名臣"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骆秉章跟曾国藩、左宗棠等名臣过从甚密,在曾、左等所谓名臣事业成功的台前幕后,往往都有骆秉章的影子,骆秉章对于他们的"历史功绩"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柏心为晚清湖北名臣,一生志于经世,关注时政,精通军事,熟悉湖湘、关陇之地理形势。他与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有密切往来,在他们事业成功幕后,出谋划策。其诸多主张和策略多被曾、左等所采纳,并对他们的军事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9.
宋代全国书院兴起,作为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府书院对北宋的教育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而师从于此又执教于此的范仲淹对书院有开创奠基之功.后人为纪念范仲淹在掌应天府书院和教学中的巨大贡献,自宋、元、明、清各代,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均保留着他当年的书院讲堂,办起了"范文正公讲院",并立有<宋范文正公讲院碑记>,建有藏书楼.由此范仲淹与应天府书院的不解之缘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相似文献   

11.
欲研究元朝大一统的历史,须从蒙古入定中原开始;欲研究少数民族蒙古族的文明开化的历史,须读懂耶律楚材;而要看清耶律楚材的人品,又须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俊杰识时务,甘为异族臣。耶律楚材,是辽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父亲耶律履,因学问品行出众,奉事金世宗,特别受到亲近和信任,官至尚书右丞。耶律楚材久居中都(今北京),三岁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扶持下,楚材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律  相似文献   

12.
儒医名臣窦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梅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78-80,56
窦默是元初杰出的医学家,对针灸有深入研究,在理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与忽必烈以及"邢州学派""正统儒学集团"等关系密切,在元初政坛上有着独特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3.
载入《明史》的王宗沐不仅是一位清廉有政绩的官员,还是一位勤奋务实的学者。他为官重事功,重视教育、改革漕运、探索海运、关注民生;为文强调经世、资治。  相似文献   

14.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明末清初直隶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其曾祖谦光,任明嘉靖年间湖广衡山知县。其祖父纯粹,明万历甲辰(1604)进士。任河南阳武知县又调永城,后升山西道御史,均有德政。魏商介自幼受良好教育,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顺治三年(1646)三月,参加清朝的首次开科取士,获第十二名,成为满清入关后以科举录用的首批汉官之一。历任顺治朝的工科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工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康熙二年(1663)拜吏部…  相似文献   

15.
汤斌是清代勤政爱民、刚正廉洁的名臣。他兴利除弊,为民造福;同时毁淫祠,兴社学,挽颓风,厚习俗,民风为之一变。他选择任能,大力整治吏风。他严于律己,自奉俭约。他的学问人品为同代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6.
关于虞世南与太宗皇帝的事迹,多种文献均作载录.但因文献来源不一、引作有别,加之后人时有敷衍,故使得书史研究莫衷一是.基于此,本文愿以议谏、奉诏承旨、日常交往为线索,试对虞氏与太宗皇帝的事迹略加考索如次.  相似文献   

17.
186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咸丰皇帝仓皇出逃,京畿要员纷纷作鸟兽散。时任天津知府的贵州人石赞清,却在英军面前表现出了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极大提高了民族士气,成为晚清一代名臣。  相似文献   

18.
19.
【原文】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世基①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②。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  相似文献   

20.
虞世南为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多为后世品味,而其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对书法美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笔髓论》多为后代所品读,本文从"法"与"意"、道、"法"与"兴"三个方面去解读这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