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希光 《青年记者》2010,(19):35-36
媒体的"尖叫原理" 从传统的定义来讲,谈到媒体,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媒体是社会的良知,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但是,在媒体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媒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毫无疑问,媒体就是一个商业企业,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媒体社会良知的功能已经丧失.  相似文献   

2.
成露 《新闻三昧》2006,(7):28-29
媒体是社会的良知,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在“全民娱乐化”的媒介语境和高度商业化的媒介生态中,作为从业于主流大报的新闻工作者,该充当何种角色,又该坚守一分怎样的职责?格里高利·法弗里说过:“报纸是一群人的完美集合体——包括各种肤色、所有性别、不同经历的人,这些人崇尚公正,对没有希望或没有声音表达他们希望的人充满同情心。”今天并非一个没有深情、浅尝辄止的年代。充满深情地关注贫弱者的利益表达——应当锁住主流大报的编辑记者的视线,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不可忘却的责任。关注贫弱者的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标榜"形式为王",还是宣称"内容为王",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地争夺市场份额,报纸内容同质化和新闻职业操守沦落,受到业内诟病和读者质疑.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批评道:"在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媒体社会良知的功能已经丧失."  相似文献   

4.
本该开民塞启民智揭示真相彰显良知的媒体竟然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中频频遭到利用和愚弄,甚至成为制造假相的帮凶,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传媒人的一大耻辱,记者社会评价的大幅下滑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社会各界对媒体作为社会的良心这一角色的动摇和怀疑。可以说,在不实新闻屡屡见诸报端、虚假广告轰炸着受众的视听空间的今天,媒体正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这对刚刚作为一个产业被提起的国内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没有新闻传播事业,再高的科技也无法整合沟通现实生活难以计数的事实原态.这个过程中,记者是一切流程的开始:搜集、采访、整理成文,才有了可供传播的物质基础.因此,很长时间以来,在广大受众的眼里,记者代表社会良知,是"无冕之王".然而,在媒体市场化、企业化的进程中,一些记者的不良作为引起大家的置疑:"现代化的记者"是否还怀有其原态的社会良知?是否一如既往地遵守应有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破解媒体商业化谜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业化的媒介环境中我们的记者是谁?20年前,那个时候一个新闻工作者确实是社会的良知,是在满足人们的知情权;是政府的舆论监督的工具,同时也是监督工商企业的工具.今天如果媒体变成商业化的企业,我们的记者职业如何定位?在商业社会里记者就是一个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的人.为什么这样讲?他可能是非常忙碌,他非常忙碌是忙碌什么呢?要忙碌一个封面文章,要忙碌一个独家报道,因为媒体老板很清楚,媒体要追求利润,以最低的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处于囧境中的传媒业并非没有机会,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 时代"中社会传播领域新的需求空间.应该说,环境监视与议程设置是传统意义上媒体的基本角色与职业责任.在"危机中"的社会.由于全民表达时代的到来和社会议题上"共景监狱"的形成.媒体的角色与责任必然发生深刻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一向被视为极具危险的媒体权力,曾长期处于向欧洲君王发威的时代.但今天,过度市场化和政府的严格监控,使媒体"第四权力"的地位--共和制的灵魂正在自由滑落.媒体变成追逐广告利润的商业组织,监督政府的欲望大大减退;法律授权政府用大量消息淹没记者,操纵媒体监督的借口不露破绽."第四权力"的滑落完全是自行的,除了市场引力和法律"自尽"外,没有任何力量迫使它陷入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9.
在探究财经报道的功能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软文"对于新闻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传媒经济学"所涉及的部分.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像传媒那样是三方模式(媒体、受众、广告主)的.媒体打包出售受众,就势必会受到广告主(不仅是商业,还有政府)的步步紧逼.这是一个从神权、君权过渡到金权的社会,漠视这个现实而一味鼓吹新闻专业主义,是学术"乌托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格局"是近年来较为流行,但没有明确定义的一个概念.广义和开放性的"新媒体",包括了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①因此,在这一指称下的"新媒体格局",一是指与"旧媒体格局"相对的,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与融合为特征的格局;二是强调"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与舆论引导中的变革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最近,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而承担着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责任的媒体,在树立新型荣辱观进程中,不仅应该充当宣传队,而且应该反躬自省,彻底摒弃有辱使命的陋习,从而坚守媒体操守.  相似文献   

12.
最近,"张悟本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养生专家",接连被央视和多家媒体曝光,"张悟本神话"迅速破灭.而就在两个月前,各大媒体还在大肆宣扬张悟本的养生理论,张悟本从一个针织厂的下岗职工,迅速蹿升为"中国食疗第一人",也是由媒体追捧起来的.张悟本食疗神话的产生和破灭,说明了当代社会的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山西繁峙金元宝案中,4家媒体11位记者受贿,声讨之声犹在,而如今"封口费"事件又起.山西霍宝干河矿难,真假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炒得沸沸扬扬,令新闻界蒙羞失色.不仅伤害着民众的信心,也刺痛着每个有良知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14.
"三流记者能写稿,二流记者勤跑会,一流记者拉广告",这样的话在业内流传,透出的是对写稿记者的调侃——收入偏低,地位偏低. 媒体是内容提供商,记者写稿即是为媒体提供内容,服务媒体的核心业务.在媒体这样一个内容提供商里,提供内容的记者却没有能够挣到最多的钱,应该说是一种错位.  相似文献   

15.
超越实证主义的高端理性是新闻学的理论之根,没有"根理论"高屋建瓴的指导,新闻报道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经常困扰新闻工作者.重大史实证明,媒体背弃社会根理论,新闻报道势必颠倒黑白,破坏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梅兰 《今传媒》2007,(7):51-52
媒体责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当前,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在有些都市类报纸的情感类栏目中,媒体的社会责任却多有缺失,这我们可以从其"记者手记"栏目窥见一二.  相似文献   

17.
健康风险传播理论是国外媒体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最重要的参考之一,中国媒体在健康风险传播中是否有可遵循的原则?本文选取了媒体在2008年奶粉事件报道中的一个"盲点"作为分析入口,期望对中国媒体的健康风险传播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讨论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优劣高下,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其实不然.随着网络媒体及其各个变体更新换代速度的提高,网络媒体的各种弊端也日渐突出. 在众人高喊"网络媒体必将取代平面媒体"的时候,从根本上认清两种媒体的优劣,才能从根本上找到两种媒体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一个"小众"时代,消费者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分化成-个个具有共同兴趣或生活态度的小众群体.与此同时,以往的大众媒体也不再.大众化",而更倾向于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特定受众群体.媒体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媒体的细分成为一个潮流,一种趋势.时代创造需求,时代也创造机遇.要想在"小众"时代"大"有可为,出版业也必须顺势而为,冲破固有的出版模式,积极探寻"小众"出版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上门女婿"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独特的存在群体.在"上门女婿"不断涌现的背后.媒体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媒体又给时下的"上门女婿"赋予了怎样的群体形象?本文通过叙事理论和符号学的分析,对媒体在"上门女婿"群体角色构建中的影响作了批判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