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与幸福,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2.
人的解放问题历来是众多思想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始终关注着人的解放。他立足于西方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是造就单向废人的罪魁祸首,认为人的解放实质是人爱欲的解放,其实现的途径是审美与艺术,这样才能使人在压抑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从1964年的《单向度的人》到1969年完成的《论解放》,马尔库塞在这短短的5年之间完成一个“大悲大喜”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与60时代的社会大背景密切相连。从悲观走向乐观是一种逐步推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它是马尔库塞积极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与生命意义的关注。以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为目的的教师培训关注的是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生命成长。人文素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对教师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次,有助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师人文素养培训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正没有人离得开教育,哪怕他从未上过学。不只是"学校"才是教育的场所,"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无处不在。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德国柏林的地铁上,我经常可以看到一种鲜明的对比:德国人,或坐或站,往往手持一本书或电子阅读器,一律安安静静地埋头阅读。罗姆人(即吉普赛人),尤其是他们的少年儿童,或随意吃喝说笑,或旁若无人的肆  相似文献   

6.
1835年秋天,马克思写下了这篇毕业作文。当时,马克思和他的同学面临着毕业后的深造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有的人希望成为诗人、科学家或哲学家,献身文艺和学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士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羡慕资产者的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马克思与其他同学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他认为,选择职业是关系到个人生活目的和生活道路的重大问题。而最终,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都体现了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一种渴望,都始终关注人的存在与生活的意义问题,但二者又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人类的渴望及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中的人性观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个不同的精神维度.古希腊文化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展示了人的自然欲求;基督教文化用爱的感召来消除人性罪恶,对于人性完美的追求建筑在忏悔和禁欲基础上,专注于彼岸的价值,在"原罪"与"救赎"中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展示了人的形上欲求;人文主义崇尚理智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反抗一切权威,既强调人的本能欲望与意志自由,又呼唤精神彼岸对于人的意义的提升,体现了人的理性欲求;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则看到人性的异化,以虚无和荒诞来界定人的存在并重新踏上人类灵魂救赎之途,同样蕴涵着人性关怀和反思的精神.不同精神维度的延伸与错综,展示了由生命意识的统一和谐与分裂冲突所体现的人类自我灵魂的挣扎,支撑起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