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以研究评价的效度为框架,就社会调查方法中出现的社会称许性偏见效应问题作了分析。认为社会称许性偏见效应对研究的影响根源于研究的均思不足,进而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构成极大的威胁,又影响到研究的外部效度,同时,作对社会称许性偏见效应出现的条件以及克服方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性格测量在人事测评与选拔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可能存在的应答失真等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以及雇主的关切,尤其是自陈量表的可作伪性问题.其中社会称许性反应成为关注焦点.在综述了关于社会称许性构成模型;社会称许性应答能否影响性格测量效度;被测量者是否会采用社会称许性应答影响测量结果;社会称许性控制以及社会称许性"污染"与特质反应等有争议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雇主在人事测评与选拔中必须正确认识性格测量,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全球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备受关注,与之相关的大学生学情研究也蓬勃发展,为高校进行教育教学自我诊断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学情研究的范式基本固化在了学情调查这一单一的研究路径之上,特别缺乏长期深入的质性研究设计和相应的研究工具来考察大学生学习的动态性与情境性。文章聚焦日记研究法,详述其概念意涵与核心要素;在解析其方法论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大学生学情研究的意义;分析其应用于学情研究实践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思路,并提出日记研究法对深化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线学习技术是否与时俱进地满足了学生的多元高阶需求,对于大学生能否持续参加在线学习至关重要。基于技术接受和任务技术匹配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利用全国258所本科高校100 801名大学生的学情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任务技术匹配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任务技术匹配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并仍有提升空间;在诸多因素中,任务技术匹配的影响效应最大,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变量;任务技术匹配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使用态度的中介作用,显著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持续参与,应进一步完善在线学习技术支持,把握大学生任务需求,优化平台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改进在线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68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社会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社会态度、主观幸福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变量之间两两相关显著;(2)大学生社会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且为正向影响;(3)在大学生社会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应对方式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利用13339名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创业支持(关系嵌入)、创业阻力(结构嵌入)、价值认同(认知嵌入)和文化规范(文化嵌入)四个社会嵌入变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以及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四个社会嵌入变量分别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支持、创业阻力和价值认同产生显著积极影响,文化规范产生显著消极影响;(2)四个社会嵌入变量分别以创业自我效能为中介间接影响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在社会嵌入和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嵌入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总效应量达到0.761,关系嵌入在四个社会嵌入变量中的效应量(0.483)最大。  相似文献   

7.
调查显示:1)农村中小学校长生活满意度和自我实现水平整体上高于中等水平;不同人格类型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其自我实现水平有显著的差异。2)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对自我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情绪稳定性,其次是外向性。3)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和社会称许性对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情绪稳定性,其次是外向性,排在最后的是社会称许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48所高校、共计59372名大学生进行了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不产生直接影响;院校声誉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和谐校园;加大校园支持力度,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培养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围绕家庭收入与大学生教育投入的关系及其认知与行为表现,通过对广东、河南、云南等地大学生的调查,从家庭收入与教育投入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的学情与影响因素,提升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理性认识,营造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情既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也包括教学活动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信息。大学生学情不是固定不变的,社会工具理性、社会环境和社会转型引起的学情变迁及其"学情危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学情的变化,诸如学习质量下降、学习方式危机、学习动机不明确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的办学质量,因此需要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同体、校园生活共同体等来建立新型的学情,推动大学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