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休闲旅游意识的普及,旅游演艺市场的需求开始迅速增长,旅游演艺产品开始从附属产品转化为旅游景点新的主体旅游资源。敦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节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依托这样的历史文化积淀,敦煌旅游演艺项目和演艺市场均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敦煌旅游演艺项目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敦煌旅游演艺业的开发和发展应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优化升级旅游服务,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促进敦煌旅游演艺业的深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很早以前我就渴望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房,对于我来说这是对独立生活的一种渴望,自己的住房成为独立生活的象征。当我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后,我开始了对它的精心设计。回顾自己的装修历程,发现自己对家庭居室的装修观念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从装修风格和过程上看,这是一个由繁人简的变化过程。从设计理念上看,这是一个由审美为主,到实用为主,再到身心舒适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所显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家居室内环境设计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利器先生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和周绍良先生在《谈唐代民间文学》”,中正式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学者开始从宏观上研究把握敦煌文学,致力于整理敦煌文学概论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很优秀的论著成果出现,如张锡厚先生的《敦煌文学》、由颜廷亮先生主编的《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以及张鸿勋先生的《敦煌说唱文学概论》等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尤其是颜廷亮先生组织全国敦煌文学研究的代表学者撰写的《敦煌文学概论》一书,“进一步驱散人们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狭隘理解,把敦煌遗书内俗文学和雅文学均归入敦煌文学的研究范畴,分别予以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95后"大学生的思想独立,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自信而又张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对"95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与其个性化特征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以《敦煌变校注》为范本,参照《英藏敦煌献》、《法藏敦煌西域献》、《俄藏敦煌献》以及《敦煌宝藏》所收敦煌原卷照片,指出《敦煌变校注》录方面的疏误。  相似文献   

6.
济宁学院外国语系始建于1981年,历经三十余年的风雨,现已发展成为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师资学设施不断完善的院系之一,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外国语系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独立的外语教学楼,软、硬件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数字化语言实室6座,具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英语专业教学以及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台,也是由学生自主管理,定时播放音频、视频等丰富的外语视听材料。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  相似文献   

7.
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发现110周年之际,笔者着眼于长江之南的九华山与丝绸之路的敦煌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考证了[天仙子]留住九华云一片,[捣练子]原是傩残<孟姜女>的片断、傩舞<舞回回>竟然是<西凉伎>的孑遗、敦煌也有<目连救母幽冥宝传>、敦煌壁画中的地藏菩萨、流落海外的地藏绘画品等文化现象,研究了敦煌与九华山的文明互动,初探了敦煌与九华山之间的文化因缘.  相似文献   

8.
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在继承汉文本占卜模式的基础上,又从适应吐蕃传统信仰、凸显族群本位的取向出发,对汉文本进行了改编。此过程发生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可能性绝大。受苯教向敦煌地区渗透的影响,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呈现出强烈的苯教色彩。但在敦煌苯教深受佛教排挤以及佛教对苯教文化有所融摄的背景下,流寓敦煌的吐蕃苯教师、敦煌佛教僧人均有可能成为藏文本的创编者与使用者。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兼具汉族数术文化与吐蕃宗教习俗的多元特质,从一个侧面上映现了吐蕃时期敦煌社会不同族群、宗教间对立与融汇交错互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9.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在甘肃,甘肃学术界没有辜负这个地利条件,在敦煌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可喜的成就。在甘肃敦煌学人中,张鸿勋教授对敦煌讲唱文学积数十年独到的研究,为国内外敦煌学界誉评。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的季羡林主编《敦煌学研究丛书》的十二种内,有他的《敦煌俗文学研究》论文集,就是他的代表作结集。在敦煌文学研究中的热门内容有二。一是校勘注释,一是变文的名义及由来。张先生则慧眼洞观敦煌文学大部分作品的通俗性和表演性,从而把它们更准确而具体地概括为讲唱文学,从事独辟蹊径的探讨。全书有从1987年到2000…  相似文献   

10.
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举重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的考察发现,敦煌壁画和嶓画中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古代举重活动,如举象、举钟、举车、举铁等.敦煌壁画中的举重运动是我国所见较为珍贵的举重形象资料,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石窟第120窟后壁被127窟打通,关于其开凿学时间学术界有两种看法,在127窟之前抑或在127窟之后。通过对120窟艺术风格及供养人题记中武兴镇、白石县设置时间及隶属关系的研究,我们认为120窟开凿在127窟之前,时间大约在497年至524年之间。  相似文献   

12.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镌刻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即公元559年。题记对研究陇右石窟造像建造时代及北周时期陇右风俗、地理、官职、民族等社会情况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考察.题记书风表现出雄强英武、朴拙浑厚的魏碑风格,峻利刚健的线条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与北魏龙门造像题记一脉相承.散发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泼辣气息。它上承魏晋,下开隋唐,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0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结合“五一”长假前后参观游客数量的变化,对莫高窟室内外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污染气体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加强连续观测,获得了莫高窟室内外大气环境污染的初步数据。在观测期内,室外、非开放窟[320窟]和开放洞窟[257窟]大气TSP的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38.4 μg m-3、228.5 μg m-3和286.4 μg m-3。TSP中水溶性离子分析表明,Ca2+、SO42-、Na+和Cl-是水溶性无机离子的主要组分,且室外水溶性离子浓度高于窟内水平,长假前后水溶性组分浓度有明显变化。碳气溶胶分析显示,开放洞窟相对于室外和非开放窟具有较高的碳气溶胶的浓度水平。获得了研究区NH3和气态HNO3的浓度水平。游客数量对TSP质量浓度,水溶性离子浓度,碳气溶胶浓度和污染气体均有显著影响,旅游高峰期污染物质浓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4.
围绕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壁画的主要图像,中外学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结论。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图像尚不能形成统一的定论,但是基于欧文·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论,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宏观上把握这些图像的组合原则,可以初步形成一个图像学的解释:不同文化渊源图像的“混用”汇聚成一个整体,共同表达了一个隐藏在图像背后的意义,即一个融合了外来佛教思想和本土道教思想的古代敦煌人心中的宇宙幻象。  相似文献   

15.
敦煌体育文化的历史成因和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体育文化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与敦煌地区各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包含了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随丝绸之路繁荣而发扬光大,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相交融的敦煌地区特有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对云冈石窟的雕塑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希腊雕塑、印度佛教艺术对云冈石窟雕塑特点的影响。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阶段,其艺术特点上承汉代之雄浑,远袭希腊之宏伟、印度之华丽,体现佛教之平等,鲜卑之大度,下启盛唐之丰腴,完成了中国雕塑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由于其故事内容的差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逻辑,不同的叙事逻辑又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敦煌变文》的叙事时空总体来看呈现出强烈的超现实性特征,占多数篇幅的演唱佛经故事的敦煌变文,由于其叙事逻辑受到了佛教轮回思想以及三界空间的影响,其叙事呈现出了超现实的叙事时空特点,即便是演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敦煌变文作品,其叙事时序也往往不按正常时间的顺序,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18.
敦煌现存唐五代时期的碑铭共有46篇,其史料价值早已为学者们所认识.并有丰硕的研究成果问世,但其文学价值则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文献整理研究基本完成、文献基础确定之后.应当从文学本位出发,对其作进一彬的研究。《李君修慈悲佛龛碑》是敦煌碑铭文中的代表作,意境优美,结构谨严,句式整齐匀称,平仄相谐,用典恰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敦煌碑铭文学研究对于碑铭文学吏及赋体文学流变吏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对于修订文学地图和当今赋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形图像应用广泛。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东渐,龙在佛教石窟艺术中同样表现非凡,充当八部护法之一的角色。云冈石窟中出现大量龙形图像与其皇家工程有关。它是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北魏民族汉化过程的产物,上承秦汉之风,下开隋唐之气,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大同市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和观音堂等都是著名的佛教旅游资源。本文以云冈石窟为例,分析了大同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构想,以期为大同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