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用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改实践中的某些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把握好课改的方向,去“浮华”求“真淳”,使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
3.
沈鸣 《江苏教育》2000,(9):46-47
听于永正老师上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设计和教学方法更是独具匠心,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凡是听过于老师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阅读课应该如何构建自主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这是当今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主流课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为例,详细地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课构建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做法,并对构建这一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卢谦 《教学随笔》2007,(10):46-47
笔者多次听过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每一次听于老师讲课总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于老师课堂中如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而且在精神上也能产生愉悦的感受。研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案例,发现于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语感、有情感、有美感,“语文味浓”。现撷取于永正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新增 《山东教育》2005,(16):35-35
一、自主探究——实现与心灵的“对话”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通过与心灵的“对话”,发掘潜能,激发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感悟语言文字蕴藏的内涵,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构建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这样,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从而以自由开放的心态去读、去思、去悟,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对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报纸、杂志等媒体对他的介绍上,但“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笔者有幸听了于老师的《全神贯注》一堂阅读课。这堂课,不仅让我领略了于老师精湛独特的教学艺术,而且还受到了一次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9.
吴芳 《江苏教育》2000,(9):51-51
以前,我对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报纸、杂志等媒体对他的介绍上,但“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笔有幸听了于老师的《全神贯注》一堂阅读课。这堂课,不仅让我领略了于老师精湛独特的教学艺术,而且还受到了一次教育观念上的洗礼。  相似文献   

10.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到广州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五重教学”艺术所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于老师每次板书,特别是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都是把身子蹲得很低很低,大腿与小腿之间几乎弯成了九十度,那样子似乎不太雅观,有些听课的老师都为此窃笑。可笔者却认为:于老师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特别是个矮的学生,看清老师是怎样板书的,尤其是看清每一个生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书写要领等等,是真正的理解学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喜欢用简单朴实的手段,巧妙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品味语言神韵,品读语言美,让人回味无穷。一、感知形象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凭借联想、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理解语义,感受语境,赏析语言技巧,积累语言。在这方面,于永正老师确实是别具匠心。他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3.
走进新课程的作文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自由写作的王国,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于永正老师的《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不同凡响,他在指导写作方法的同时,处处体现出对学生自由写作精神的激励,是一道亮丽的课堂风景。  相似文献   

14.
听于永正老师上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设计和教学方法更是独具匠心,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凡是听过于老师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寻找和恰当地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关素材,让学生写作"有米下锅"。他在寻找和选择读写结合点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教学艺术。一、读写结合点是文中的一个词语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老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写在  相似文献   

16.
庞会春 《山东教育》2005,(13):24-26
走进小学生中间,问一问他们喜欢什么学科?占课时最多的语文课并没有引起大多学生的青睐;了解一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除了老师布置的必读书(篇)目之外,竟有不少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缺乏情趣,扼制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感悟的灵性,恐怕是其中至为关键的因素。一段时间以来,我较为系统地阅读了《教海漫记》(于永正著)、《于永正文集》、  相似文献   

17.
对名青年教师来说,能与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同台上课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如果能在课后聆听于老师评课,展开对话与交流,那无疑是青年教师梦寐以求的。而我,居然都幸运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18.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的细节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细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教学过程的丰富程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既温厚敦实、血肉丰满,又摇曳生姿、妙不可言。细品起来,与他关注教学细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孔子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级教师于永正深谙此道,他所讲的“重情趣”,首先是重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就意味着教学的真正成功。  相似文献   

20.
识字学词是阅读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深读课文的基础。但我们不少老师在这一环节上往往用力不足,轻描淡写,也有些老师干脆省掉这一环节,直接带领学生阅读感悟。等到课文上完,学生还读不通课文,还有许多字词不理解。忽视识字学词的阅读课是不完整的阅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