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东  任飞 《寻根》2001,(3):45-45
夏文化的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界最关注的一个课题。近五十年来,考古工作者紧握手铲这一最基本的考古专业工具,栉风沐雨,跋涉于田野工地之间,寻觅着与祖先对话的契机,缀合着可能出现的缺环,修正着后人对前人的认识,解读着天书般的人类文化遗存。本书是编者对二十五位活跃在夏文化前沿的考古学者的访谈录,读者从中将了解到夏文化探索中重大的考古发现的背景知识和研究过程。《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张立东 @任飞  相似文献   

2.
徐诚一 《寻根》2005,(3):67-71
无锡是我国民间艺术惠山泥人的产地。惠山泥人以传神写意闻名,与写实细腻的天津泥人张南北呼应,代表着我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最高水平。地方志记载无锡惠山地区有一种专门从事手捏的艺人经常携带泥块走街串巷,遇到生动有趣的形象一边与其交谈,一边双手藏在袖管里凭感觉捏塑,几分钟后就能把对象捏的活灵活现。《兰舫笔记》也曾记载这些手捏泥人的高超技艺。江浙一带有让民间手捏艺人捏塑自己的肖像,传给后代子孙留作纪念的风俗。  相似文献   

3.
陕北婚姻习俗□岳珑择亲——揭开婚姻序幕择亲,在陕北也称“相亲”、“提亲”、“合亲”,是将“六礼”的“纳采”、“问名”一体举办,其中各地关注的内容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当地男女婚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互不见面,未交一语,全凭父辈作主,媒人穿针引线。陕...  相似文献   

4.
提起皮影戏,当下的年轻人难免陌生,这是一种通过灯影折射于白色布幕上的平面偶人表演,其艺术效果近似戏曲。皮影戏是中国的独创,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皮影究竟源于那个时代,一时难以考察。据说,宋代时皮影戏已相当繁荣,有咏影戏诗写道:“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手,非常软和,不像手艺人的手。每逢三月街,父亲大大的手,总是紧紧握着我小小的手去赶街。父亲的手,牵出我的是梦魂萦绕的童年,有时像一条涓涓细流的小溪,而有时又像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一直伴随我的人生的脚步。童年的记忆中,父亲身着白衬衣,黑领褂,神采奕奕地在三月街上走着。他跨一步,我需要走两步。三月街上的人很多,五颜六色、四海汇集。父亲总是紧紧牵住我的手,生怕我走散了。通往点苍山中和峰麓的三月街之路,尘土飞扬,满街嘈杂,商铺林立,人山人海。也就是在麦香柳绿的季节,在赶往三月街的路上父亲给我娓娓讲述了那些神幻迷人的童年故  相似文献   

6.
座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备物品,它随处可见,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闲带来便利。也许人们并不像欣赏艺术品那样去关注椅子的颜色与式佯,但这平凡的造物却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灵感。椅子的发明改变了人类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它那多姿多彩的形式演进更体现着人类明的前进步伐。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着现代设计与观代科技和现代艺术同步发展,由此涌现出大批经典设计。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经典座椅,它们形式新颖,风格多变,以精湛的现代工艺、丰富的艺术内涵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们的设计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一经推出便风靡世界,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7.
海宁皮影戏的起源与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宁皮影戏的起源与造型艺术张谷良皮影戏,又名手工剪纸画,是把人及其他的形象用灯火照在帷幕上操纵着投影的游戏。开始时,只是人用手操纵剪影形象,做一些单纯的表演;不久,便加入音乐和台词,以达到戏剧的演出效果。黑白的剪影也发展为彩色的剪影。中国皮影戏起源远...  相似文献   

8.
在黔东南卅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绚丽多彩的苗族妇女服饰中,银饰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据传,银饰是用来避邪秽、驱鬼脏,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银饰由求吉祥,保平安逐渐演变为富贵与美丽的体现。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品种繁多,女子配戴银饰很普遍,男子也有配戴银饰的。种类繁多的银饰表现了不同地域的独特多彩的精湛工艺,这些银饰又因各地服装的款式不同,其造型、纹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银饰的种类有银帽、银衣、大银角。银冠、银花、银项圈、银项链、银梳、银雀、银菩萨、银耳环、银耳柱、银耳坠、银手阈、银手圈以及各种银…  相似文献   

9.
几位成人肩上各站一位活泼可爱的5、6岁的小演员,他们伴随着打击乐、弦乐,在悠扬的曲调声中,小孩边唱边舞,而脚下大人则伴随着他们的手和头部动作变换台位,或跨步、或跪步、或小跳步,上下如一,配合得十分默契。这就是沙县肩膀戏。沙县肩膀戏起源于清宣统年间,是全国独家的民间艺术,向来以演技奇特、唱腔灵活、戏路宽广、场地不拘,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拿手剧目有:(花子过关》、《补锅》、《小放牛》和《辕门斩子》、《打鱼杀家》等。沙县肩膀戏可以在室内舞台上演出,更多的是在露天走街串巷表演。福建省沙县肩膀戏  相似文献   

10.
李欧 《世界文化》2006,(7):51-52
手相术在英语中通用的术语为“Palmistry”,但由于运用时并不局限于手掌“Palm”,而是从手指到手腕,甚至指甲都在观察范围内,所以,在一些职业看手相中,“Chirosophy”或“Chirology”这些称谓更为常见。另外,在一些从事手相研究的专家中,“Chirognomy”和“Chiromancy”也在使用。前常指根据一个人的手去辨认其性格,后则指预测未来的命运。这些词语都来自于希腊词根“Cheir(手)”。  相似文献   

11.
阿妈在远方     
正一"尖角老牛啊,你辛苦还是我辛苦?我的辛苦可以说给你听,你的辛苦却说不出……"世人皆苦,老牛更甚,吉祥自小就会唱这一首牛歌,是阿妈教会她的,苍凉忧伤的旋律一遍遍重复,似乎能把世间的疾苦冲淡。爷爷说,你阿妈喜欢抱着你坐在堂屋门前,一只手轻轻拍着你的背,嘴里低声唱着牛歌,你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爷爷讲述的场景很温馨,吉祥觉得后背一热,仿佛阿妈温存的手  相似文献   

12.
吴白匋先生诗词集序程千帆光师和州胡君翔冬,自一九二七年掌教金陵大学至一九四零年归道山,以诗律授诸生者十有三载。其所论次遍及八代唐宋诸大家,乃逮文昌、浪仙、玉川、*发亦所不废。从游之士莫不钻仰昔贤,因其性分之所近而取则,作手辈出,而无为余磊霞、上元高石...  相似文献   

13.
扶桑低吟     
去年8月,我有机会东渡扶桑,在那片海洋环绕的土地上生活了20天,亲身感受到了一种欲说又止的复杂心情。日本人严谨,忠实规矩几近刻板,初次与之相处难以理解,但细细思量又不难解读这份刻板与当今日本社会秩序井然的必然联系。与中国文化相比,日本文化并不悠久,但日本人民却非常珍惜本民族的每一份文化资源,许多历史遗物,原貌依然地留存在现代生活的背景里,珍藏在文化民俗的长廊中。太鼓在日本历史悠久,冈山几乎每个町都有自己风格的太鼓。我们领略了日生町的甚九郎太鼓、中央町的鬼太鼓、备中町的备中太鼓和早岛町的冈山钱太鼓。除冈山钱太鼓外,其他太鼓形式较相似,都是当中一个鼓架上放着一只长桶双面鼓,一男一女两名鼓手各执鼓槌分立在两边,横鼓前排列5个大圆鼓,大圆鼓前站立5位鼓手,再往前排列着小一点儿的扁鼓,扁鼓前坐着4位鼓手。鼓手有的是清一色的女子,有的男女搭配。参加表演的鼓手一律身着黑色行者服,头扎红绸带。鼓手都是中青年人,略通五线谱。太鼓虽不及中国的威风锣鼓那么有气势,但也十分令人振奋。其鼓点节奏于明快中富于变化,特别是备中太鼓,先是由笛子吹奏一段清幽而略带哀婉的曲子,有点儿像出征前的勇士与亲人告别,散发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绪,当笛声戛然...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日本漫画家手塚治虫创作的漫画《铁臂阿童木》甫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日本;上世纪60年代,手塚将《铁臂阿童木改编成卡通片,成为日本电视卡通片的开山鼻祖。手塚不仅塑造了阿童木可爱的外表形象,还赋予了阿童木纯真,善良,活泼,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5.
书香·心香     
厌倦了这个世界的喧闹与繁华,我手捧着书,静静地待在那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的角落里,嗅着书香,身心与灵魂开始飘飞,慢慢升腾……  相似文献   

16.
人和事距今已经很久了,但今天仍有必要反思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那是1980年12月8日晚10时许,在纽约曼哈顿达科塔公寓外,一名胖胖的二十多岁的男子站在门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在他的衣袋里,汗涔涔的手中握着一支零点三八口径的手枪.10点50分,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了公寓门前,车上下来一对男女,二人手牵着手走向公寓,边走边说着一...  相似文献   

17.
深秋对话──一场琵琶与打击乐的即兴演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庆祝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琵琶演奏家杨静与瑞士打击乐演奏家樊鸥联袂演出,推出一台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名为“深秋对话”。近日在北京接连演出,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两个人的即兴表演。既有意趣上的交流,又有音乐上的配合。音乐会分为三个部分,两头较为即兴与自由,音乐的徐疾张驰,全凭两人心领神会,会意沟通。中间部分出现了亲切的音乐主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一个关于孩子的音乐主题,故事出自瑞士赞助商、希望小学捐赠人瑞士航空公司总经理史玛库先生的一次西藏之行。琵琶给予了充分演绎,流露出对孩子们的祝福。又如,在一…  相似文献   

18.
手套     
祥子最先注意的,是芳子那双漂亮的手。那是一间很大的办公室,坐了十几个人。祥子和芳子是新分配来的,对桌,坐在一个角落里。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他们不说话。祥子那时候非常腼腆,不大抬头看人,所以他稍稍抬头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芳子的手。  相似文献   

19.
治中国近代思想史不能不关注四川,而一提到四)I随代思想,则不能不令人想到大名鼎鼎的吴虞。当年胡适先生称颂吴虞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将其与陈独秀相提并论为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一时吴虞之名满天下。这反映出吴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相似文献   

20.
雪冬 《世界文化》2009,(7):21-23
敢于向恶势力抗争 一阵鼓掌声在她身边响起,现年16岁,身穿印度传统白色宽松套装的西玛(化名)接过了一只装有一对金耳环的盒子。这名苗条、优雅的少女笑容满面地跪下身去,用手抚摸着对面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士的双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