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蛋壳与拱桥     
东春 《良师》2004,(23)
蛋的形状我们都很熟悉 但你知道吗 蛋形有两个特殊 , ?性质 一是在表面积一定时 蛋形容器的容积更大 盛的东: , ,西更多 二是这种形状的物体最坚固 我们这个实验就是要 ; 。证明蛋形物体的坚固性 。取半个蛋壳 把边沿弄平 倒扣在桌面上 使凸面朝上 , , , 。拿一个铁钉 钉尖朝下 在蛋壳正上方 10厘米处松手 使钉 , , ,尖正好击在蛋壳最凸起的位置 蛋壳破了吗 。 ?取半个蛋壳 凹面朝上 放在瓶口上 重复上面的实验 , , 。 。结果怎样呢 ?不同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认真做实验…  相似文献   

2.
蛋壳与拱桥     
正蛋壳与拱桥能有什么关系?大脸兔先卖个关子,不说,做了下面这个实验,再来揭晓!【魔法材料】半个鸡蛋壳、一支铅笔(笔尖不要太尖),一个矿泉水瓶盖。【魔法进行时】1.把鸡蛋壳放在桌上,凸(tū)面向上,然后用铅笔戳(chuō)它。鸡蛋壳会被戳破吗?2.把铅笔举到鸡蛋壳上方5~10厘米处,笔尖对准鸡蛋壳,让铅笔自由落下。鸡蛋壳会被戳破吗?  相似文献   

3.
拱桥与蛋壳     
石拱桥是由很多块楔形石块垒成的圆弧形建筑.拱桥结构不仅外形优美,而且稳定坚固,用料节省,是古代人们解决建筑跨度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思想设计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里的景,情是儿童心里的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三味书屋”部分可略学。所谓“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之说,较牵强,有概念化之嫌,可不涉及。教学本文,可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想像、动手实践、模拟表演、口头作文、书面写作等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2.能力目标: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教学重、难点:1.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2.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理念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相互交流的习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所以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寻找美、感悟美、表达美、创造美。二、教材分析1.《蛋壳粘贴》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创编的“工艺课”校本教材。粘贴创作教学针对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个性强,有的甚至自私、不喜欢与他人合作等问题,从小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品质。2.《蛋壳粘贴》课前学生准备:有条…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8.
本是作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标定位】1.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初中语文第一册正是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的是作者儿时嬉戏的乐趣和读书生活 ,所写风物 ,无不着有儿童之色彩。故此 ,教学本课 ,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和文章结合起来 ,感悟童稚情趣 ,更好地解读文章 ,深刻领悟语文和生活的关系。2 .在能力方面 ,据单元教学要求 ,我们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 ,要指导学生如何默读 ,使其默读能力得到初步的锻炼 ;指导学生养成随…  相似文献   

10.
(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备课说明 为了使这节内容清晰、结构明朗,我试图对这节课作一番内容结构的重组。大致思路有两个:一是主体内容是唐初四帝的政绩;二是在重点内容“贞观之治”上,以太宗引用荀子语:以古为镜,以人为鉴为主线贯连太宗在这一时期的清明统治。以上意图通过讲课—板书—讨论—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学习课文前,教师先播放自编、自导的《从三到万》的课本剧录像,然后用电脑显示本课的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从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点评:课文所引的《从三到万》的故事是用文言写成的,教师以课本剧形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前半部分〉百草园 教学目的:1、培养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提高状物、叙事、写人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深入认识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工具,它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在上一章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从本节课开始研究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使学生体会方程建模的思想,感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理解百草园之"乐"。2.归纳段落中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通过课后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重点:仔细揣摩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的遣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多种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清段落思路及作者的描写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大致浏览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全文,并对文章划分了层次。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  相似文献   

16.
学情分析: 1.学生从生活中和本单元其他关于秋天的课文中已经对秋天有了一定的认识, 2.本班的朗读能力较好,学生表演欲望强,许多同学爱画画,平常喜欢用彩笔画一自己喜欢的东西。 3.本班人数较多,差异性较大,中等学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7.
学情分析:⒈学生从生活中和本单元其他关于秋天的课文中已经对秋天有了一定的认识。⒉本班的朗读能力较好,学生表演欲望强,许多同学爱画画,平常喜欢用彩笔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⒊本班人数较多,差异性较大,中等学生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庄稼、水果、蔬菜收获景象的诗歌。有三小节,结构相似,语言浅显易懂,音律明快、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已经完成第一课时全文初读感受,以及第一小节的学习。现在设计第二课时二、三小节的学习。教学目标:⒈感受秋天庄稼、水果、蔬菜丰收的景象。⒉体会画面的色彩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识字。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设计流程 一、看图,逐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 2、点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课前先写好课题、课文出处、体裁、画好 P280图)二、检查预习(主要是课后练习三)请两名学生分别将城市名称支流名称及相应的位置填入图中。三、讲析宜宾段(1—5节)一学生以解说员的语气朗读1—5节,其他学生脑海中想象相应的电视画面,要求听完后能不看书回答所听到的有关宜宾的内容(宜宾的位置、和长江的关系、以东有条南广河、棘人悬棺”等)。(翻书)结合你刚才听到的,说说这几段文字你最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采用这些手法各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重点学习重庆部分(6—23节)经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特点:山城、雾城、古城等。学生以解说员的语气齐读12—15节。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大批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他又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对现实独特、深刻、富有前瞻性的思考;他还是一位革命家,拿笔杆子与黑暗势力进行着最艰苦、最卓绝的斗争,他的思想影响着无数的人。在我看到的鲁迅先生的照片中,他给人的印象很严肃,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看到的童年时期的鲁迅却跟我们身边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天真,一样的有好奇心,一样的充满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