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炳枢 《寻根》2005,(3):44-48
至今仍流传于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作为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传递和延续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不死的人文精神,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保存在青藏高原东部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特色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太岁"破解     
孙克诚 《寻根》2005,(2):90-93
近几年来,河北、天津、山西、北京等地相继报道:发现一种掘自地下、团栾状、能生长、切割能自愈、难辨动物植物的肉形怪物,引起了人们的诸多猜疑。难道这真是民间传说的,能给人带来咎殃的凶煞之神“太岁”的化身?  相似文献   

3.
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是闽东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极为艳丽。独具芬芳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许多鲁族舞蹈都几近失传了,经过闽东文艺工作者这些年的挖掘。整理,现有了优头舞》、《铃刀舞》、《猎捕舞》、《迎龙伞》、《六结花》、《婚礼舞》、《祈福舞》等数十种畲族舞蹈。闽东的畲族舞蹈主要表现祭奠祖先、生活习俗与信奉宗教等方面的内容。《龙头舞》、《铃刀舞》是在宁德市挖掘出的祭祖之舞。《龙头舞》是纪念祖先创业功绩的舞蹈,该舞分为三个舞段进行。第一段(日用舞)…  相似文献   

4.
笔者退休前,不会跳交谊舞。也不知什么是国标舞。退休后果坐家中无事.初次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玩,看见很多同龄人跳舞,给人的感觉好极了.在朋友的鼓动下。报名参加了中心体育舞蹈(交谊舞的总称,含社交舞和国际标准舞)组和老年大学体舞班。从此与老年舞友们学开了。大家每天欢聚在政府专门提供的室内外场地,老师无偿教舞,舞友互帮互学。  相似文献   

5.
奥迪赛舞属印度传统舞蹈的一支,一般是在盛大节日庆典中祭神或敬神时表演。表演时,舞蹈者必须赤足以敬神,胸挂铃铛、头戴花冠、面额上方点缀吉祥点;同时,奥迪赛舞也很注重服饰的搭配,红中透青,粉装配黄,以素妆淡雅为主。奥迪赛舞特别注重手足的动作及眼神的流动。手足的舞动或移动的每一个姿态都带有象征意义:如手托腮表示正在思念,双手合十表于感谢和欢迎等等。眼神的流动是奥迪赛舞最具唯力的灵魂,真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感。善于察颜观色的眼神,也是奥迪赛舞的基本技能,人们可以从舞者的眼神中看到舞蹈和音乐,也可看到明亮而…  相似文献   

6.
西盟侃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65年,同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赞誉。1986年该团创作的(木鼓舞》、(射日舞)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获一等奖,鹤蚁舞》、(甩发舞》、《芦竺舞)获优秀奖。1994年(木鼓舞》获“20世纪中华民族舞蹈经典作品提名奖”。1992年该团舞蹈(侃山之春)、《着米)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多年来,该团先后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珠海、哈尔滨、沈阳、大连、洛阳、郑州、乌鲁木齐、南宁等地演出,广受好评。向您介绍:西盟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  相似文献   

7.
盛唐气象不仅是一个诗学范畴,而且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总概括。具体到乐舞领域,亦有着其一脉贯注的精神风貌。文章通过考辨《教坊记》、《乐府杂录》所列健舞、软舞中的胡舞,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盛唐气象的丰厚内涵,即博大兼容的文化精神之展现;以《剑器浑脱舞》的流传为一个侧面来审视盛唐气象的多元性与延续性。  相似文献   

8.
说到中国的汉族民间舞蹈,必然从“秧歌”拉开话题……在以黄河和长江为核心的汉族文化区域,河流交错,土地肥沃,人们以农耕为业。起源于农耕插秧生产的民间舞蹈“秧歌”,是汉族人民在节日和祭扫活动中主要的娱乐方式。普遍流行的“秧歌”,是歌、舞、戏的综合形式。歌,是穿插在舞蹈间用于清唱的“民间小曲”;舞,一般包括“过街”(队列舞)、“大场”烟案舞)和丰富多采的“小场”舞蹈;戏,是有人物情节的歌舞小戏。这一协调的艺术整体,包括了各种不同节目,表演时热闹非凡,观者如山。同是“秧歌”,但因地理文化诸因素不同,各地…  相似文献   

9.
我们已经进入新世纪,而现代舞这个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舞蹈品种,到底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蓦然回首,让我们来次全球大扫描。准确地说,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和德国爆发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舞蹈大革命,它彻底否定的对象是封闭僵化、逃避现实、沉浸在《睡美人》梦幻中不愿自拔的古典芭蕾。百余年轰轰烈烈的史册上,在美国可分“自由舞”、“早期现代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和“后后现代舞”5个时期;而在德国,则可分“新舞蹈”和“舞蹈剧场”两个时期。“自由舞”时期的代表人物当属美国舞蹈家邓肯,正是她那声石破…  相似文献   

10.
樊海涛 《寻根》2007,(5):50-55
滇国青铜器以写实见长,社会生活、人生百态、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均以鲜活的姿态活跃在各种青铜器图像中。滇人用高超的铸造技术和巧妙的装饰工艺,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在滇人现实主义的笔触下,一些奇形怪状的"动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些怪兽或有翼能飞、或拟人而舞、或獠牙狰狞、或面带微笑……诸般形态,令人目醉而神移;种种秘密,扣动着我们好奇的心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