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材料:厚0.3毫米左右薄钢片一块,长15厘米,宽1.5厘米;薄木条一块,长10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长2厘米的小铁钉2颗。制作:从距铜片一端2.5厘米处起,每隔1.5厘米,在其宽度中央用小锤轻敲截去尖端的铁钉(长约6厘米铁钉),在铜片上做成四个小窝。将木柄与铜片的另一端用2颗小铁钉铆合,重叠部分为2厘米(如图)。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将火柴头用剪刀剪下4枚放入铜片窝内,然后手持木柄让铜片的另一端在酒精灯  相似文献   

2.
在对热传导实验的研究中,我多次改换材料进行实验,发现用吹塑纸代替火柴和凡士林效果很好。具体方法如下:1.用剪刀把吹塑纸剪成长5厘米,宽1厘米的长条穴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把吹塑纸剪成苹果、梨、辣椒等形状),并在其一端2毫米处钻一个小孔。2.用粗铜丝或粗铁丝把这些吹塑纸通过小孔串接起来穴见图一雪。穴要求每两片吹塑纸之间的距离相等雪。3.点燃酒精灯给粗铜丝或粗铁丝加热,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吹塑纸总是靠近酒精灯一端的先熔化,并掉落下来,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还可以把粗铜丝和粗铁丝的一端绞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就是在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表象 ;在民主的研讨中进行总结概括 ,以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在人教社小学自然第九册《热传导》一课的教学中发现 :仅通过课本中的实验一 ,形成的感知不够丰富、表象不够清晰 ,很难让学生形成并牢固掌握这一概念 ,为此 ,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组有层次的实验 ,以充分展示出热传导的本质。a .展示出热在“线”上传递。热沿着铁丝朝一个方向传递是热传导中最简单的形式 ,学生也最容易理解 ,所以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铁丝 ,为了加深影响 ,体现出层次 ,又把铁丝折成了几种不同的形状 (如图…  相似文献   

4.
1 实验原理 利用氯化钴得失水分时颜色发生变化的性质。氯化钴在一般空气中只含有2个结晶水,其颜色是蓝色的,吸水后它含有6个结晶水,颜色变成粉红色。如果它的水蒸发掉,其颜色又从粉红色变成蓝色。2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A,C都是一端带孔的钢锯条,B为与A尺寸相同的铜片或铝片,在B的一端也钻上小孔,用螺丝将三块金属片在O点固定成“Y”字形。在演示时把片C夹在铁架台上。3 实验操作及现象 a.将吸水性好而又不太厚的纸(如打字蜡纸上的棉纸,做风筝的棉纸)裁成与A,B条一样长宽的两片。 b.把氯化钴(一般化学实验室都有)溶解在水中制成氯…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自然“热传导”实验教学中,教师引进电教媒体,把实验器材与投影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两幅投影片,并运用实验器材进行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投影片一(附图-(a))是根据课文插图教师自制的抽拉片。基片是火炉与一只铁锅,抽拉片涂成红色,表  相似文献   

6.
在教人教版五年级<热传导>一课时,按照书中的实验装置操作,实验花费的时间过长,火柴棍不易掉下,效果不够理想,现将自己重新设计的实验装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教人教版五年级《热传导》一课时 ,按照书中的实验装置操作 ,实验花费的时间过长 ,火柴棍不易掉下 ,效果不够理想 ,现将自己重新设计的实验装置简介如下 :1 制作材料   18 7cm× 44 9cm木板 1块44 9cm× 3cm长木条 2根16cm× 3cm短木条 3根18 7cm× 44 9cm玻璃 1块红色液体温度计 3根口服液空瓶 3个橡皮塞 3个16 5cm铁丝 2根 ,17cm铁丝 1根粘得牢胶水 1小瓶泡沫一块 ,铁钉若干2 制作方法2 1 将木板木条用铁钉装钉好 ,制成槽状 ,在木槽一端EFG处钻孔 ,将焊接好的铁丝穿入 (见图 1)。图 12 2 将口服液空瓶…  相似文献   

8.
日光灯上启动器的主要部分是U形双金属片,利用受热时弯曲的现象,可以组成自动控制电路(见初中物理第二册P.39的小实验).而将该电路应用在热传导的演示实验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取两只日光灯启动器,去掉金属(或塑料)外壳,再小心地把玻璃泡打破,就露出了它的静触片和动触片.  相似文献   

9.
一、热传导实验的改进实验器材金属片、清水、毛边纸片(和金属片同样大小)、酒精灯、铁架台(毛边纸也可用软薄深色再生纸代替)。实验步骤1.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金属片上铺上湿润的毛边纸,分别从一边或中央加热金属片。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六年制自然第九册《热传导》一课中的实验2,旨在培养学生比较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能力,从而自己归纳得出结论。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当14个实验小组的热水都倒在烧杯中,它们均有一定的温差,第1实验小组与第14实验小组在时间上至少相差3min。这样,学生在感知物体露在杯外的一端时,就会有差别,结论也就大相径庭了。因此,笔者经过多次实验,觉得如下方法较好,以飨同行。1 实验器材铜棒、木棒、铁棒、塑料棒、玻璃棒、铝棒、(直径均在1.0cm以上)各1根,纸条6~8张,酒精灯1盏等。2 实验步骤及现象a.将1张纸条依螺旋状…  相似文献   

11.
12.
宜昌市第七中学于2002年秋季开始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笔者使用该教材数月以来,深感教材内容弹性很大,给了任课教师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因此,从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观的理解出发,试着对教材里的几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热传导演示实验按实验室配置的器材操作起来颇为麻烦,表现在:课前要事先把火柴用蜡烛的蜡凝固上去,不便于短时间内重复演示。笔者尝试利用特种材料"感温变色油墨"进行改进,不仅教具制作简单,实验操作省时省力,而且演示效果非常直观明显。感温变色油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如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村、山区实验器材及辅助设备严重短缺等情况、我对两个中学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一、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实验的改进 a、找一木条、玻璃瓶、白布一块、氯化钴水溶液。  相似文献   

15.
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第二册热膨胀热传递这一章中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实验,按课文是用药棉浸酒精燃烧给铜棒加热,使指针偏转来演示。这个实验,由于固体热膨胀微小,学生肉眼看不到,观察到的只是指针的偏转,效果不理想。鉴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第二册(试用本)第197页中光电效应实验的光源,是用弧光灯,但弧光灯一般用交流电,当电弧使用时,阳极和阴极两根碳棒,同样地逐渐消耗,经过一定时间,要重新调节两根碳棒的距离,电弧才能继续存在。如果使用过久,限流器发热很厉害,易损坏仪器,实验难以...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智能手机、ESP32芯片和BME280温湿度/大气压强传感器模块组合测试装置分别定量探究并测得同种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以及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种气体的体积。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得到气体摩尔体积。该组合测试装置结构简单,现象直观,数据相对误差较小,应用于中学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定量探究意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做热的传导实验时,一般都是用蜡作“粘合剂”把火柴梗、黄豆之类的东西粘在金属丝(板)上,利用蜡受热后熔化而降低“粘性”随之火柴梗一类东西掉下来,显示热在金属中的传导特点。但因蜡在常温下会凝固,所以实验前必须加热进行“粘接”,因而操作繁琐,不利于重复使用以及学生实验。所以,我在准备这个实验时选择了一些  相似文献   

20.
“物体热传导差异”实验按教材第53页的装置进行实验,既费燃料又费时间,有时还不能确保实验成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学自然教学》1997年第3期王立贤、1998年第6期彭金荣、1998年第11期陈斌等老师进行了一些探索,我在教学中也多次进行研究,最后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