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8个测站1961年-2003年1月-12月太阳总辐射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3年来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在(4300~7000)MJ(/m2·a)之间,从东南和西北向中部增加,高值区在青海高原。冬季总辐射最少,夏季最多,春季多于秋季;区域内总辐射表现出"愈多愈稳"的分布特征;②西北地区年总辐射以92.07MJ(/m2·10a)的速率递减,1973年是突变点,北疆和西北地区东部的减少率最大,减少中心在吐鲁番和西宁;总辐射年、季变化相似,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偏多,80年代达到最小值,90年代以后有所增加但仍以偏少为主,这与全球的变化趋势一致;③青海高原的太阳总辐射呈双峰型分布,其余大多数地方为单峰型;④通过分析发现云量、相对湿度、降水等影响总辐射的地理分布,间接证明大气气溶胶含量的增加可能是总辐射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9个生态站的2002年紫外辐射、总辐射、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温度等气象因子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紫外辐射与其他气象因子以及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选择出最优的因子和最佳方法建立紫外辐射的计算模型.结合本课题组开发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象/气候要素空间化数据库的1km×1km气候要素栅格图,利用ArcMap/ArcInfo软件实现了紫外辐射的空间化.通过比较,选择出合适的紫外线指数分类方法完成了紫外线指数和紫外线辐射等级的栅格化.在空间化图像的基础上分析了年及各月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幅员辽阔,经纬跨度大,致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恶劣的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采极大的不便,尤其是人们的出行.因此,重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地面的观察与监测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总结这类天气下地面观测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具有舒适、卫生、节能、噪音小、不占房间的使用面积、便于分户计量等优点。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解决了那些跨度大、窗户低等建筑物的采暖需求。随着我国塑料高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暖的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试用。本文通过介绍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优点,论述了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杜尧东 《资源科学》2003,25(6):66-70
通过对国内外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分析对比,确定 为广东省最佳计算公式。根据广州、汕头1961--2002年历年各月的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公式中各月的经验系数,并计算了全省各地的月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除雷州半岛的徐闻和雷州以外,全省其他地区太阳总辐射年变化都表现为单峰型,7月最大,2月最小,而雷州半岛的徐闻和雷州表现为双峰型,7月和5月为两个高值,6月为一相对低值。全省年太阳总辐射在3,758.8--5,273 MJ?m-2之间,东部、沿海多,北部、西部少,其中年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粤东的南澳,其值高达5,273 MJ?m-2,最低值出现在粤北的连山,年太阳总辐射只有3,758.8 MJ?m-2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材工业迅速发展,新型保温材料和交联聚乙烯管的应用,地面辐射采暖应运而生。地面采暖既适应人体对热量的要求,并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节省了能源,也解决了分户计量的问题,是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在供热行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南阳市1990-2007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特征,得出:南阳市太阳总辐射量年际变化较小,年走阳总辐射量以春、夏季较多,秋、冬季分布较少,属太阳能资源一般地区,境内空间分布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趋势。今后在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的协作椎进下,充分利用和发展太阳能光热效应进行生产生活是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缓解传统能源造成环保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与相关技术被应用到实践中,自动站设备维护成为了气象技术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观测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仪器构造差异、数据处理差异、观测时间和空间差异、数据对比差异(包括数据年变化、日变化、季节变化、最高最低数值分析、差异区间频次等)、天气环境对气温观测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廖红 《科技风》2012,(15):189
根据重庆机场近2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重庆机场雷暴气候特征及影响雷暴产生的环流形势,并结合人工观测经验及雷达监测总结出雷暴天气观测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地面辐射采暖是通过在地面下敷设热水输送散热盘管,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辐射而将热量向地面上的空间散发,地面采暖是近年来推广使用的一种新型供暖方式,与普通采暖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阐述这种采暖系统的优越性,同时对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可快速、实时、动态、准确地监测全球和区域尺度的环境变化现象,"973"计划"空间观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机理与方法"是针对全球空间技术研究的项目。项目开展了全球变化敏感因子分析及空间响应模式研究;进行了遥感物理模型与大气、陆气、海气因子变化的地学过程研究,并研究全球变化对地观测敏感信息精确反演机理和方法;研究了多平台空间观测的模式优化和多遥感器联动观测理论与方法;开展了星-机-地多平台综合遥感实验,建立了全球变化区域影响研究的空间信息模拟平台,提出了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方案,取得系列全球变化空间研究的发现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钱建伟  张海虹 《今日科苑》2009,(16):290-290
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卫星中心月报>的云量资料,通过对印尼地区、赤道西、中太平洋总辐射的计算分析发现,太阳总辐射的加热作用对沃克环流和反沃克环流都起到削弱的作用,而这两个环流的位置和强度其平均情况是维持少变的。因此,显然存在更为强大的因子来抵消太阳总辐射的加热作用,维持这两个环流的存在,这种因子可能是海洋自身的冷、暖洋流。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是我国的气象预报的主要观测手段,也是观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实时性的先决条件。因此,维护好地面自动观测系统对于及时准确地预报天气情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实际气象工作中的常见故障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以期对气象工作者们在气象实践中能够顺利获取气象数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开鲁气象站自动观测代替人工观测后气温要素进行了对比评估分析。分别对气温要素的观测值、日值、月值进行对比差值、差值平均值的对比分析。得出:开鲁气象站气温自动观测数据同人工卿.删精据-羁_有时问一贽性.可以同人工卿.测的信化历史数据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HTDMA(加湿迁移差分分析)法于2009年12月8—20日测量了北京气溶胶吸湿性,并讨论气溶胶吸湿性影响因素.实验发现,北京气溶胶吸湿性生长因子冬季在1.01到1.40之间,呈现弱吸湿性和近憎水性特点.北京冬季气溶胶吸湿生长因子日变化呈现双峰分布和单峰分布2种规律.影响城市环境气溶胶吸湿性的主要因素是近憎水性组份和弱吸湿性组份在环境气溶胶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以京津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与经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辐射的强度与方向假说,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VAR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京津科技辐射效应较弱,区域间存在科技辐射封闭与逆向辐射的特征。京津科技辐射特征并没有支持科技辐射的强度和方向假说。在此基础上,从提高科技辐射水平、畅通科技辐射渠道两个角度,提出了提升企业吸收能力、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创新网络和提升政府政策效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自动站结构、数据采集形式、安装位置和人工观测的人为因素、仪器结构和安装、观测时间等的综合分析,总结、分析定陶县站多年自动站与人工站对比观测数据的误差成因,从而为改进和提高自动观测的准确率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管理》2015,(5):62-69
基于环渤海港口经济"门户"功能战略视角,从环渤海港口群主要港口生产性指标出发,构建强度模型并引入港口变量,对环渤海港口群的辐射能力强度和有效性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环渤海港口群在全国五大港口群中辐射强度中等。环渤海形成以青岛港、天津港和大连港为轴心的"弓形"陆向港口辐射系统。2环渤海港口群辐射力有效度弱:环渤海港口群整体K值为1.01,属于"极低贡献度"港口群。环渤海港口群之间Rij值在[50,100)之间,属于"中低度密切联系"港口群。3环渤海港口群系统内部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环渤海南部港口群辐射力强于北部,南部港口群之间的空间密切联系程度高于北部,南部港口群系统内部资源使用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优于北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