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内心状态和精神品质,其外在表现是教师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责任意识。教师德性养成不是依赖个体力量的发挥,而是通过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群体性力量达到的。教师德性是教育实践活动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所说的教师德性,不是完全忽视教师自身的生成性和创造力,而是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张扬之上积极地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主动、自觉、持续地坚持自己的教育信仰,实现教师德性群体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唐勇 《中国德育》2007,2(2):52-55,69
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德性,塑造大学生德行要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需要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营造一个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有序的校园活动,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德性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打造全社会思想道德高地的必然选择。大学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德性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性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统一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行养成,必须解决理论研究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道德认知如何转化为道德行为,也就是"知"如何转化为"行"的问题。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德行养成的关键时期,以德育教育制度和校园管理制度建设导引大学生的德行养成。  相似文献   

5.
教师德性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其养成对教师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教师德性的理解来阐释教师德性养成的意义,并提出德性养成的途径,希望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教师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德性人文关怀本质是关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完整、道德高尚的人。它丰富了青少年道德情感,提升了青少年灵魂本质。德育人文关怀要求青少年实现精神上的自律,引领青少年道德生活从道德理性出发。这对于青少年德性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情感、启迪理性自觉、引导精神自律、完善心灵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道德教育视域,德性养成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德性的文化构成要素是真、善、美,德性养成的文化遵循是"尊德性"与"道问学"的耦合贯通,其实践路径是启迪"问学"、唤醒"德性"、引导"德行"。  相似文献   

8.
校园行为启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手段,是指通过情境、活动、体态语、模范榜样、故事童谣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促进良好德性的养成。其促进校学生德性养成的策略主要有:提高教育者的德性水平,从"知识论"向"德性论"转型;创设良好的校园德性文化环境;建立多样化的校园德性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交往就是合作,就是实践本身;交往不只是物质层面上的变换,也不只是精神层面上的变换,还包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相互间的变换;交往的成因不是中介客体的一致性,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相同一的实践过程本身,在根本上说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塑造、自我确证,也就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应该以"主体-主体"结构代替"主体-客体-主体"的三极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价值启蒙与生活养成--开放社会中的德性养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整的德性养成教育实际上包含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启蒙教育;一是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价值启蒙是教育者利用自身文化和生活经验上的优势,引导和辅助学生获得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的意识与能力。生活养成就是学习者把个人的价值启蒙与道德理性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验证、丰富、实践个人的价值理念,并且逐步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稳定的道德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品德学科是学生德性养成的重要阵地,却往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言行不一,笔者积极探寻学生德性养成途径。阅读,凝聚着道德规范的示范引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德性育人功能,对于学生德性提升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是学生德性养成的有效之法。  相似文献   

12.
张洋 《林区教学》2020,(4):8-10
德性养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学生的德性养成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具有奠基的重大意义。在知情意行视域下,对德性探源、德性的内涵以及中学生德性的养成作初步探讨,以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及大学师生交往的疏离,大学生学习伙伴交往的诚实、尊敬、友爱和信任伦理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培育大学生学习伙伴交往伦理是教育者的责任,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道德觉解不断提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教师》2019,(33)
文章阐述了如何在学生日常生活和校园学习活动中,运用多种导学导育策略,引领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以提高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芳  赵继伦 《成人教育》2013,(6):115-118
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德性不仅是人的精神需要,同时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德性养成应该是在科学发展理念中实现终极目标与时代性目标的统一。在当代社会道德主体的多样性,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致使社会道德约束在人们心中日趋淡化,这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协调发展。德性养成需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提高主体的批判性和反思能力,在多元文化中学会选择,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境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吸纳世界的先进文化,重构德性培养的教育模式,加强民主政治的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霞 《考试周刊》2012,(92):186-187
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只有将幼儿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包括兴趣、情绪、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而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用情感引导和礼仪熏陶,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莲叶浮于水面,其面积每天增加一倍。假定莲叶在第30天覆盖整个池面,那么莲叶覆盖一半池面是在第几天?正确答案是第29天,即莲叶覆盖整个池面的前一天。但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即莲叶覆盖半个池面用了29天,那么剩下的半个池面被覆盖,恐怕也还要费些时日。其实,这个结果第二天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免费师范生在就读的五年中,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化长成“人”,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化长成“师”,无论成人,还是为师,都必须养成良好的德性。这个群体一方面有着遵守规章、珍惜荣誉、爱好学习的积极态势,另一方面也有着过于自我、兴趣狭窄等发展困惑。高等师范院校应以目标系列化、教育课程化、评价绩点化为抓手,引导师范生积极实现德性成长。  相似文献   

19.
实践养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重在把握习得接收、以知促行和养习成德三个关键发展环节,遵循规范逻辑、行动逻辑和发展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要注重遵循渐进式变革的养成智慧、发挥直觉顿悟的辐射性增益、创设科学的同化与顺应情境、注重对养成过程的反复强化四个关键点位,从而...  相似文献   

20.
法律意识是衡量一个民族群体素质的重要标志,是法治社会中每一个公民的必备素质。成人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成教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将法律意识教育纳入成人教育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