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篇文章针对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优势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用措施,其中包括有线电视广播方面、广播信息资源方面以及电视节目的录制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广播电视工程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石长顺  李欣 《青年记者》2006,(10):20-21
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村村通”为对农广播电视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外在保障,让广大的农民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变化的世界,随时倾听党和政府的声音。但同时笔发现,“村村通”工程在对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方面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农村实际的地方对农广播电视节目亮点不多,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目前上马的一些节目存在“入户不入心”的尴尬。  相似文献   

3.
李济仁 《青年记者》2007,(16):107-107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和职责也愈来愈神圣而繁重。党中央对广播  相似文献   

4.
张玉河  张颂 《当代传播》2007,(6):138-139
"口语化"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近年来一些人将它与日常口语混为一谈,使大众传播陷入了人际交流的泥潭,弱化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质量.本文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口语化"的价值趋向,对引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著作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笔者发现.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被其他广播电视组织和网络媒体任意无偿使用的现象依然如故,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有效的保护。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永贵 《信息系统工程》2013,(3):101-101,106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如何在广播电视中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已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在本文中探讨了广播电视中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广播电视中常用的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7.
英美两国的广播电视产权制度是西方世界广播电视产权制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类型。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初期,美国建立了国家对频谱资源进行授权和分配、私人投资建设广播电视设备并进行商业化经营的产权制度,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是私人办公共事业的典型代表;英国的广播电视产权制度从最初开始就试图摆脱美国的影响,它倡导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理念,建立了具有公共产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受众需求的分析,从增强新闻播音的新鲜感、感染力及创造性等方面探讨了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笔者的观点和看法,希望能为当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进步和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模拟技术正在逐步被淘汰,各类新兴技术的使用使广播电视整体的运转效率提升了很多,多画面分割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代表。笔者试图对此展开研究,探索其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也已经在不断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其对于信息传播的方式也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它的发展却对广播电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县区级的广播电视,笔者就县区级广播电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毅 《现代传播》2006,3(5):45-50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是一个真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究其原因,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对这项建设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未来进行展望;最后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生 《声屏世界》2009,(11):62-63
提高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质量,是从事广播电视发射与传输工作者永远追求的工作目标。依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林惠恩 《东南传播》2010,(8):192-193
广播电视是党委政府的喉舌,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当前县级广播电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阻碍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对县级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个人看法,供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独家分析美国未来5年对外广播电视的基本战略和政策,是本期杂志的一个亮点。作者胡耀亭在文章中强调美国对外广播战略重点、策略及手法的调整都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专论”栏目的另一篇文章,是梁山撰写的《中美广播电视宏观管理体制比较》的后半部分,集中阐述了中国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频道的设立和运作是实现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职能转换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当前广播电视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公共频道怎样合理“公共”,如何有效运作.已经摆在各级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和电视人面前。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司法制度中,对于公共利益如何界定似乎总存在着模糊性,特别是在涉及有关广播电视的案例时更是如此,但看似一案一议的背后实则隐含着深刻的逻辑因素。本文在分析美国广播电视领域中公共利益标准发展沿革的基础上,试揭示出影响公共利益界定的两大逻辑——经济/技术逻辑和政治/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队伍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为广播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传媒在我国扮演着重要的指导群众舆论的工具,同时也是在我国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推动力。党的"十八大"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发展目标,这就更为作为我国主要宣传工具的广播电视传媒提出了新的更大的要求。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广播电视传媒产生了新问题,面临了新挑战,如何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潮中推进广播电视传媒改革,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媒为社会主义事业进行舆论支持和宣传指导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就针对广播电视传媒发展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进入了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拓展广播电视的传播途径,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更广泛的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平台。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经验,对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