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一方面作为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场所,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文化传播机构。博物馆传播是其生命与成长之所系,不论它的藏品有多么珍奇丰硕,学术研究有多么高深广阔,假若传播不善,那么充其量只是一个拥有奇珍异宝的收藏所,如同死物,意义甚微。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博物馆与传播的关系、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含义、特点,和加强博物馆传播的途径、效果、过程的研究,来探讨如何改善博物传播,并促进博物馆的效益,密切与大众的联系,扩大自身影响,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传播文化、储存与开发信息的场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注重感观的教育机构,"教材"生动形象,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效果。其教育形式和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的教育机构,在知识的传播和素质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博物馆应该是市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感受历史和文化的最佳场所。上海博物馆是蜚声中外的大型古代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邓晶心 《新闻世界》2023,(10):115-117
数字人文战略背景的确立以及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媒介技术发展,为博物馆等历史人文机构的文化叙事带来机遇。基于玛丽-劳尔·瑞安对于数字时代叙事学的讨论,发现博物馆叙事运用多种模态的媒介形式,创造出跨时空、多时空的场景交互,并通过人的身体在场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未来应当继续坚守博物馆文化记忆和国民教育的功能,用以人为本的方法创新叙事模式,提高数字媒介应用水平,最终实现叙事的力量以促进中华文化向内传承和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传播和教育成为可行的一件事情。博物馆作为一个具有传播教育功能的机构,也适时地建立了自己博物馆的网页,向世界开放。我们登录www.google.com搜索网站,键入“博物馆”这一关键词,可以搜索到上百个中国博物馆网站。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实现一体化,不仅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博物馆与学校同是教育机构。197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着重指出,“博物馆通过蒐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所以说,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能,博物馆主要是一所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6.
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单纯的文物标本的收藏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为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信息资料咨询机构。社会办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博物馆收藏、整理和研究标本,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科研和生产部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7.
国际博协2007年的博物馆定义,将教育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将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的对象规定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这一视角分析,科技藏品/展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自然、科技、历史和文化信息;科技博物馆基于科技藏品/展品的研究、传播与展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科学教育”为目标,揭示其中的“非物质科学文化遗产”,即“物”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机构,“丝绸之路周”活动包含了展览、活动、研修班、学术专著等丰富内容,旨在弘扬丝路精神,通过媒体的宣传、活动的举办,将丝路文化与博物馆教育结合,发挥特有的功能,是一种具有新意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从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理论入手,从时间、空间和时空融合的新媒体传播三个方面回顾“丝绸之路周”的整个传播路径,解析活动传播细节。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终端服务十分关键的环节,通过讲解,要把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的成果传播出去,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这一过程对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海外学者这样评价讲解员的工作:"如果说,典藏文物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是她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博物馆的活动空间和影响范围超越了馆舍的局限,更多地具有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征。目前,国内对博物馆功能的探讨集中于如何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层面集中于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宣传功能等的研究,而对于博物馆传播效果和模式的分析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功能在社会层面的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和效果的研究,以受众、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播、跨文化的交流等作为思考博物馆功能之时的核心问题,探索博物馆作为进行文化交流和社会沟通的媒介;在理论层面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探索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播模式,探求社会文化的因果关系,在社会实践层面探讨不同社会群体成员与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之间的解释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博物馆社会功能和教育职能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动展示的出现改变了博物馆信息的单向传播模式;观众研究的结论增进了博物馆对观众需求的认识;而体验经济的发展更是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文化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发展出的体验式展览,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阐释和传播形式,扭转了观众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而且使博物馆展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本文在提炼总结体验式展览定义,厘清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和实地调研信息,分别对历史、艺术、科学类博物馆体验式展览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陈列式展览进行比较,归纳出其目的、意义及特点,最后提出体验式展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人们普遍认为,人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和直观教育,博物馆是进行直观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解放后曾就博物馆的性质总结为三点: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上述三种属性是相互联系的,但从理论上讲教育为其主要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
张卓群  吕丰 《浙江档案》2008,(12):46-47
高校档案馆不仅是学校档案保存、管理、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也是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保存、延续与传播的中心。档案展览作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已成为档案部门宣传、挖掘档案文化价值的重要形式。通过展览形式展示高校档案,关键在于突出高校档案的价值特征,挖掘高校档案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知识教育氛围,这就需要融入展览文化一所谓展览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以藏品为信息源的博物馆传播,可以看作是一种古对今、彼对此的传播,没有信息的传播,博物馆将沦为一座座储存仓库。博物馆必须为公众梳理好信息,将展览内容和观众联系起来,找到文化遗产对现在的意义。博物馆传播过程中的"议程设置"功能,即博物馆为公众定义需要关注内容,并对各种不同的内容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展览或藏品的重要性判断,进而影响公众对博物馆及其展示的文化内容的认知乃至态度和行动,从而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教育并娱乐公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公共展览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合称LAM)重要的信息组织形式和社会服务方式.口述历史因其对亲历历史等一手资料的存录功能,近年来日渐引起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系统的关注,而口述历史与公共展览的结合可视为将LAM资源呈现给用户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不断发展的民族”展厅通过口述历史方法的合理运用,生动且全面地展现了本土近现代民族史.这一案例展现了口述资料在展示叙事和陈列设计中的应用,可为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们提供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观众娱乐性需求的认识与博物馆娱乐功能的确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博物馆是对物标本进行搜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化教育机构。”这一观点目前已基本成为中国博物馆界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现正推出“历史模拟教育实验”活动,这是该馆在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努力探索。博物馆历史模拟教育实验与中学历史实践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互动关系。博物馆历史模拟教育实验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模拟情景为基点,以体验历史为核心,以互动服务为基础,以整合资源为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公益类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文物资料等的陈列,以丰富的馆藏文物、历史信息及资源,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水准、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对博物馆来说,文物藏品就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了建立一套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体系,文物征集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众所周知,文物征集是博物馆工作的三大职能之一,文物征集是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博物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国际博协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这一定义指出了博物馆的职能,即征集、保护、研究(馆内研究和辅助馆外研究)和传播(包括教育和游览)。其中征集、保护和馆内研究属于内部职能,辅助研究和传播属于外部职能。对照博物馆的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综合性或专门性博物馆,是文物或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它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