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动态     
《中国培训》2004,(2):62-62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要符合“三项需求”新华网载文: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日前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农业行政部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一定要符合农民的需求、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用人用工单位的需求。农业部日前开始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抓好湖北等10个省份的5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县。同时,还将启动《2003—2 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张宝文指出,今后各级农业部门要不断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完…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在一定的技术装备下就劳动力的数量与耕地相比较而言,超出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一种剩余。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源源不断,数量巨大,对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压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尽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是十分艰巨的,但只要我们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这道难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出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大部分进入城市务工,出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动态     
部委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9月26日,农业部在重庆召开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决定从今年开始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抓好湖北等10个省的5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县,全面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同时,全面启动《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通过“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讲话中说,解…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现状解析 安徽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劳动力输出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农民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当前,劳务经济已成为安徽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据省农调队资料,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以扫盲、扫科盲和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为主要内涵的农村成人教育,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在:一方面,农村成人教育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从事种植、  相似文献   

8.
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人均耕地仅半亩,人地矛盾十分尖锐。随着浙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土地流转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富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岗就业。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大力开展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从业水平,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浙江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一、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浙江虽然属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农村非农产业较为发达,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  相似文献   

9.
一、永寿县贫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到2005年底全县共有农业人口17.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5万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6.8万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次,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1.46万人。目前我县转移出去的1.4万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不足10%,有近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近75%的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从分析运遂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出发,提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发展而制订的一个宏观目标。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要想使农民富裕,根本出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但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大障碍。因此,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培训成为必须;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培训资源,开展有效的转移劳动力培训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豫东安村为个案,探讨了人口大量外流对村级治理的冲击,认为村庄人口大量流出造成了村庄治理的困境。其表现为:人口外出虽然带来了村庄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村治的汲取能力弱化;村庄优秀人才的外流造成了村庄权利组织的虚化和后备力量缺失:村民政治权利观念淡漠,村庄公共权利组织权威下降;村民生活好转但村庄治安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然有轻重缓急,而且全国各地情况各异,切不可千篇一律。川东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科技落后等原因,决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应该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应立足川东地区的资源特色、地域特点、劳动力情况和基础设施状况,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劳务经济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建劳动力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之同时,前瞻性地萌发了"劳动力资本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走向,其中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中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而劳动力资本化的前提是劳动力所有者占有或拥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精神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化的实质是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精神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将其视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作为针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系统这一"对象域"加以研究和建构的理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原理依据,它的"价值链"网络结构模式为劳动力成为资本奠定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科学价值库"理论、价值"孵化"理论、科学实现价值增值的规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四大结论"在理论上为劳动力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豫东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相当落后,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三化”发展要求,从农机与农艺结合、科技研发和政策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及配套产业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促进豫东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结构性失业引发的对农村职业教育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结构性失业问题已日益明显,并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也应发生相应改变,应以农村、农业、农民及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归宿点,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围绕破解"三农"问题,河南省在挖掘农业自身增收潜力的同时,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农业的发展。新形势下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除了政府政策推动、农村自身改造外,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做法,坚持开放理念,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走科技兴农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就业转向非农业,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实证分析得出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农业演进路径: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就业,而农业生产率提高则减少就业,总的影响是排挤就业。因此,劳动力转移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化的历史趋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技术进步路线,大力发展现代大农业,充分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农科教结合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科教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突破传统的条块机制、产生合力的过程。根据其不同的组织形式,从理论上归纳为教育依托、技术网络依托、项目依托、经济技术承包依托、基地依托、企业依托、农科教中心依托、专业协会依托、乡镇依托、技术指导型等十种不同类型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M型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