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 2面“简单的电现象”一节中 ,为了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让带电体去靠近一堆碎纸屑 .在此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当带电棒靠近纸屑时 ,纸屑迅速飞向棒 ,与棒接触后 ,又飞散开来 .纸屑飞向棒的确是因为带电体吸引所致 ,而纸屑与棒接触后又飞散开是因为各纸屑由于与棒接触而带上与棒相同性质的电荷 ,同种电荷由于相互排斥而造成的 .纸屑的飞散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 ,对于初次接触电学知识的学生 ,很难得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结论 .此实验更适宜放在学…  相似文献   

2.
一、电动扬声器做物体振动发声实验使用器械:3W电动扬声器、1号电池、导线、碎纸屑。做法:扬声器纸盒内放置小纸屑,按右图接通电路。观察对比:电路接通,扬声器纸盒振动发声  相似文献   

3.
热爱劳动     
快过年了,宝宝和贝贝在家里剪窗花。窗花剪好后,桌上和地上都是碎纸屑。宝宝说:“我们打扫一下吧!”贝贝摇摇头,说:“哎呀,一会儿让妈妈来打扫吧!”宝宝没说话,拿起抹布擦桌子,又把地上扫干净。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2004,(6)
把一块玻璃板架在与桌面的距离差不多为1.8厘米的地方。找一小块薄纸,撕成碎屑,撒在玻璃板下面的桌上。然后,用一块丝巾在玻璃板上急速地往来擦动。不到几秒钟,玻璃板下面的纸屑就会蹦蹦跳跳地“舞蹈”起来。同样,如果用软木屑代替纸屑,软木屑也会“舞蹈”起来。这种现象是由于  相似文献   

5.
常识课本第九册38课《热气球》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头开口的铁罐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稍过一会儿,把一些碎纸屑从上往下撒,观察纸屑会发生什么现象。照理论推测,纸屑应往上飘,可实际却并非如此,一般的纸无论你撕得多细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观察蚯蚓"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节中重要的学生实验活动,其中包括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刚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和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蚯蚓的刚毛,笔者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用简单的装置观察到蚯蚓的刚毛。笔者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DIY微距手机当单反相机"的图片,笔者于是就思考这个微距手机能不能观察到蚯蚓的刚毛。通过探索,笔者发现该装置能有效观察到蚯蚓的刚毛及其他  相似文献   

7.
考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1.( 2004, 江苏无锡) 敲鼓时, 撒在鼓面上的 纸屑会跳动, 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 将发 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 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 动, 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 可归纳出: (1)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 的; (2). 分析: 此题考查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知 识,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 发声 也停止; 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答案: 振动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易错原因: 不明白声音的发生过程和决定 声音大小的因素. …  相似文献   

8.
将EDA,CAI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是改进实验手段的一种新方法,文章介绍采用EWB软件演示简谐振动等的合成过程,特别是两个相互垂直振动的合成观察利萨如图形,具有操作与调节简易,过程模拟直观的特点,可进一步研究复杂的振动规律。同时介绍了利用软件开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所谓“五步”自然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将自然课分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观察和实验──思考质疑,师生研讨──引导归纳,获得结论──巩固应用”这“五步”教学程序。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一步。这一步设计得好,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一个诱发性的提问,可使学生打开思索的大门,展开丰富的想象,诱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摩擦起电”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塑料尺子,塑料笔杆等。上课时,我将准备好的放有碎纸屑和大头针的盘放在桌上,让学生认真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一、过程分析型 1.(05黄岗市)小丽同学在测量盐水密度时,进行下列操作,其中的一步错误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①把烧杯中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拨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光的干涉现象指的是在两列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的区域内,浆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总是相互间隔的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关键是设法获得相干光源.实践表明,一切成功的干涉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把一个光源发出的光分离为两列光波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的.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中通过将一束单色光先经单缝再经双缝的方法巧妙的获得了相干光源,从而可以在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前桌的女生     
次日,骄阳似火,秋老虎肆无忌惮地释放着它的热情,我成半瘫痪状态,趴在课桌上,本欲施展个人“超级无敌大睡功”,可闷热的天气实在令人无法入睡,无奈之下,惹起了前桌的她们。我把自己抽屉中的纸屑揉成一团,瞧准时机,趁她俩不备,扔进她们的抽屉中。本以为个人“偷鸡摸狗”的绝技早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地步,可令人想不透的是,前  相似文献   

13.
上课铃响了,赵老师满面笑容地走进教室。起立敬礼之后,他先拉亮了教室里的灯,又当着学生的面,用一把塑料尺在头上摩擦了几下,转身将尺伸到一同学桌上的纸屑包里,同时还打着魔术师的手势,只见不少小纸屑被吸起来了。同学们一个个瞪着惊奇的目光望着老师,心里盘算着:赵老师今天到底要我们干什么?疑问产生了,同学们的思维也就这样被启动了。正当同学们沉思之际,只听见赵老师说道:没有  相似文献   

14.
戴静 《物理教师》2011,32(7):51-52
1问题提出 在波的干涉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两列相干水波相遇后,形成的物理现象.即在振动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相应地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然后教师再借助图1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会看到纸屑在跳动,这是由于鼓面在.......,这时鼓面是声源,如果在月球上重复这个实验,我们......(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纸屑在跳动,但......(选填“听得到”或“听不到”)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2.比较黄牛的“哞哞”叫声和小老鼠的“吱吱”叫声,音调高的是......的叫声,响度大的是......的叫声.3.太阳光与水平面成25°角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若太阳光垂直射向湖面,则入射角是......,反射角为........4.我们能看清楚物理课本的原因是光在课本上发生......反射.小…  相似文献   

16.
1.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地球自转效应。实验材料:水槽、水、少量有色纸屑。实验步骤:(1)将水槽漏洞堵塞好;(2)在水槽中放一定量的水;(3)将有色纸屑撒在水面各处;(4)打开水槽漏洞,注意观察水面有色纸屑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请假去一家兄弟学校找校长办点私事。当时已是上班工作时间,但进了校园,却随处可见地面垃圾成堆,纸屑漫天飞扬。随意串岗、离岗,纪律涣散,工作懈怠得不得了。比如,打过上课铃了,但很多老师不进班,把学生撂在教室里自由活动。教师“窝”在办公室谈天说笑或扎堆上网,还有的同志坐在办公桌上打扑克。学生在教室里吵吵闹闹,甚至有的追逐打闹撵到了外面,也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8.
张飞 《物理教师》2008,29(8):33-33
现行教材中“波的干涉”一节的知识是通过发波水槽实验获得的,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该实验现象受环境(光线)限制,效果不佳;(2)该实验只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很难直接观察到介质中某质点(如加强点或减弱点)的振动(如位移变化)情况;(3)波的干涉理论的基础实验——波的叠加(绳波)实验(在常规情况下)几乎不能做成功,而且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清楚.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十册17课《声音的传播》共有3个实验。实验1是把耳朵贴在桌上用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实验2是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另一学生耳朵紧贴水槽,能听到石头的碰击声。说明声音能在水(液体)中传播。实验3是把小鼓立在桌上,在鼓的右面立一个纸屏,纸的右面吊一个小球,使小球紧贴纸屏。用鼓槌敲击鼓的左面,可看到小球跳动。说明物体振动发声时能引起周围物体振动,以便进一步说明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教材提供的方法简单易做,但不够严谨,其实验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原因是:做实…  相似文献   

20.
米祈 《成长》2006,(12):65-65
我今年大四,在疯狂地找工作。几乎天天“跑场”,不停地Interview。最近经常失眠、胃口差、颈肩肌肉疼痛,同时也常出现幻觉:手机摆在床头,睡梦中总是隐约“听”到铃响,醒来反复查看:手机放在皮包里,经常觉得有振动,其实并没有电话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