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市报纸通常被人们称为“小报”,这就道出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小”。怎样在“小”字上做文章,显示它应有的个性特征,是地市报纸新闻改革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盐阜大众报是四开四版(周六刊)的小报。近几年来,我们同兄弟报纸一样,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摸索和研究。我们认为,大报的许多经验和长处值得小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家电视台在一次新闻性的专题节目中,报道了首都一家大企业里出现的“四大名人”,这“四大名人”,就是由差变好的四位职工.作这个报道,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遗憾的是,在这组报道中,竟出现了由这四位职工表演过去自己如何迟到、如何消极怠工情况。摄制者的意图似乎是想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这四位职工的变  相似文献   

3.
现在好多同志都有这样一个看法:小报好办,机关报难办。办好机关报有它的难处,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但还要看到事情的另外一个方面,即机关报有小报难以比拟的优势。党的机关报的优势至少有这样四点:一、它是党的喉舌,在读者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权威;二、它能及时了解党委的意图,得到党委的指导和支  相似文献   

4.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5.
小报评论要面向群众,既要为群众讲话,也要向群众讲话。我们体会这样做效果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报纸的言论居高临下地发指令、提要求的多,有些言论,一连用十多个“要”、“必须”等等;一些说理性的评论也是生吞活剥地往下灌,不考虑群众是否能接受。群众批评我们:“报小架子大,评论口气大。”在报纸改革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报主要是办给群众看的,评论必须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多为群众讲话。如去年5月,阜宁县有些社队干部片面强调“统”,一个队里规定了“十个统”,有些县社干部干脆在会上说,要在“统”字上大做文章。为此我们发表了《在“宜”字上做文章》一文,对不利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和完善的提法和做法,作了批评,强调了应该是宣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思想。群众反映这篇文章登得及时,有些干部也觉得澄  相似文献   

6.
“这组报道组织得好,是把领导意图和群众的愿望相结合的好报道。谢谢省报编辑部和有关记者同志。”——这是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2005年5月17日的《河南日报(农村版)》报头上的批示。徐光春书记在批示里直接把箭头画到了两篇稿件的上方——评论《把实事办好》和消息《书记郑重承诺厅局积极响应十件实事件件有着落》。2005年5月1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路国贤也批示:农村版这组报道写得好,应当表扬。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在他的批示中特别强调:农村版是河南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紧跟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地市县报与大报相比,最明显的差距表现在评论上,这一点连我们自己也不否认。地市县报的老总们常常为评论绞尽脑汁,可是收效甚微。要办好地市县报,必须高举党报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工作,以作为提高整个小报质量的突破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评论质量呢?窃以为,主要的还是让“我”字进评论——这  相似文献   

8.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为北京齿轮总厂《北齿职工报》创刊五周年题词:“联系群众好,小报作用大。”北京齿轮总厂是全国生产轻型汽车变速器、分动器以及前后桥齿轮的专业厂。由北齿党委主办的《北齿职工报》自1985年创刊以来,厂党委把办好厂报当作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提高办报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发动职工群众写稿,使报纸的质量不断提高,增强了厂报的群众性,可读性。五年来,《北齿职工报》弘扬企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热情讴歌了战斗在生产岗位上的广大工人、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受到了职工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报纸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把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意图传达给群众的桥梁,是编辑部表明立场和态度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一个时期的报纸评论,直接体现这一时期党委中心意图和宣传方针。所以人们常常把评论视为报纸的灵魂,视为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相似文献   

10.
地方小报如何开发“信息源”,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愿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摆在各级地方小报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根据本报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曰立足本地。这是地方小报的最大优势。瞬息之间,世界上产生的信息何其繁多,作为地方小报在“大”与“多”上是无法与大报、日报竞争的。但获  相似文献   

11.
生产大跃进以来,突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运动中不断地涌现出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为了指导全社的工作。传播公社内部每时每刻出现的新事物,反映公社内部的新情况和新经验,我们在去年五月间办了一张油印报。我们给公社报起了一个和大跃进形势相应的名字——“战斗报”。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贯徹党委的工作意图,交流工作经验,发扬先进,批评落后。这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小报,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报上每篇稿件至多三,五百字;今天社内发生了什么大事,明天就出报。比如,社党委今天晚上研究了工作,开完会就把社党委的意见编写出来,马上印  相似文献   

12.
地方小报如何开发“信息源”,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愿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摆在各级地方小报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根据本报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曰立足本地。这是地方小报的最大优势。瞬息之间,世界上产生的信息何其繁多,作为地方小报在“大”与“多”上是无法与大报、日报竞争的。但获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某省评好新闻时,一位大报的同行不屑一顾地说:“大报跟小报一起评好新闻,简直像大人跟小伢一起打球。”这话很伤小报同行的感情。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我想,那位大报同行如果把“大人跟小伢打球”改成“大个子跟小个子打球”就科学了。中国女排郎平是“大个子”,“高点扣杀”,拦网成城,很有威力;日本女排是“小个子”,但“小个子”却“弹跳高”;又小巧灵活,于是“小个子”和“大个子”并列为世界四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大报有大报的长处,也有大报的短处;小报有小报的劣势,也有小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大同机车工厂前进报,是一家企业小报。由于我们小报小办,读者乐意看,有人说我们的前进报是张扩大了的黑板报。我们小报是1958年创刊的,现为五日刊。过去实行的是免费赠阅,从去年6月改为全部自费订阅(注:全国铁路系统共有报纸49家,前进报是独一无二完全自费订阅的小报)。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自费订阅有以下四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发挥每一张报纸的作用;二是“逼”  相似文献   

15.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报纸舆论导向及喉舌作用的发挥。作为党委机关报,新闻评论不仅代表了编辑部的政治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同级党委说话。可以说,党报的重要新闻评论就是作为党委的声音出现在报纸上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南充县各级党委对报刊发行工作比较重视。今年,县委和县委宣传部门先后印发了加强发行南充报(地委机关报)等三个文件。县委书记康咸熙同志等曾来我局,召开全县区、社党委书记参加的电话会议,研究扩大发行报刊问题。我们局200多名职工,在提高思想认识,克服了“抓小报不如抓大报油水多”等错误思想后,摆正了大报小报一齐抓的位置,把南充报的发行工作搞上去。现在,南充报的发行量已增至13,017份,实现了地委提出的队队  相似文献   

17.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也是调整读者思想的“启辉器”。因此,各级党报都把撰写新闻评论作为办报的“重头戏”来演。 然而,有些地方小报却认为自身“人微言轻”,怕说话无人听,写评论无人看,除了转载大报一些“通用”言论外,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土特产品”。在这些报纸中,由于有自卑感,新闻评论竟成了一块“撂荒地”。 近几年来,作为县市级的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份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矿山企业小报,专业性强,从一版到四版,讲的都离不开“煤”。同其他报纸相比,相对说来报道面窄,对办好办活小报带来一定困难。有一段时间,我们小报基本上是“小报底子,大报架子”,表现在两多一少。即会议消息多,长文章多,短小精悍的文章少。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改革中,我们《柳铁工人》报,在扩大报道面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企业小报,贴近职工群众,报道范围小,对象单一,有利于企业党委直接利用报纸指导工作。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发挥企业小报的这一长处。但是,作为企业小报,往往会出现重业务、钻进运输生产中出不来的现象,形成报道内容上的单打一局面,忽视群众日常生活和其他方面的报道。过去,读者就反映我们小报枯燥,单调,不够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