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环境的可持续性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高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应如何推进绿色大学建设,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值得我们思考。能源都去哪儿了在2014智慧校园管理与建设暨高校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江南大学副校长田备关于《感知校园智慧服务》的报告中提到,在建筑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江南大学校园中,2013年3万多学生全年水电净  相似文献   

2.
在智慧校园中,服务融合门户的概念随着校园信息门户的演变发展而被提出,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文章首先介绍了服务融合门户所处的阶段及其定位;随后,文章梳理了服务融合门户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户授权、数据融合、消息融合、资源融合、资讯融合和服务融合;最后,文章以河海大学为例,设计了智慧校园中服务融合门户的功能,并提出了实现这些功能所需的支撑技术。河海大学服务融合门户的建设实践表明:服务融合门户依托"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进行功能设计,能满足智慧校园信息门户服务师生的多元需求,可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大部分高校都处在初级探索阶段,新兴、热门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等)还处在初级应用层次。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与学提供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生活、智慧管理,综合服务门户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结合华东交通大学综合服务门户——智慧交大建设实际,阐释智慧交大建设思路,探讨架构模型及应用效果,为建设以服务为导向的智慧校园支撑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南大学     
《现代教育》2013,(9):F0003-F0003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在部省市的支持下,学校现已建成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校园。江南大学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学校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原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的兴起,如何利用新技术,完成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以智慧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规范学校的管理、优化对师生的服务,是学校开展信息化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以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都中专")为例,从建设思路、建设框架、建设内容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初,我校提出了创建成"市智慧校园"的工作目标。一年来,学校始终以"智慧校园"创建为抓手,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智慧园",逐步让"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和追求。一、明确方向,制定方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的发展。它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利用云技术、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对来自于校园基本个体的各种信息数据实现感知、传递、采集、检测和分析,构建校园人与物、人与资源之间的联系、沟通等交互方式,拓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逐步迈进,不断构建与完善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智慧校园信息化,立足于学生、老师、职工、校友、校外人员的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管理、生活服务、人才培养和对外沟通等环境,最终实现智慧校园信息在线的目的.因此,构建智慧高效新校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智慧校园,提供智慧服务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日趋广泛和流程引擎技术的不断完善,各高校也加快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和管理深度融合的步伐,着力打造以线上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主的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推动高校职能部门从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全校视角下的协同工作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的管理服务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服务大厅与学校信息门户未能进行有机融合,后台管理和访问方式不统一,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智慧校园”在高校中的建设已经非常广泛,江南大学作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一大范例,在校园学习、生活领域都有相应的设施。调查学生对现有“智慧校园”设施的应用情况及满意度,为“智慧校园”将来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继续教育》2014,(2):F0003-F0003
正江南大学座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位于湖光山色、曲水流觞的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现有办公用房近3300多平方米,是江南大学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的二级学院。目前共有员工65人,平均年龄35岁,组成了一支年纪轻、资历深、业务精的团队。自办学以来,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依托学校雄厚的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6,(5):49-52
智慧校园建设,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其他技术手段相集成的统一管理、数据共享的体系,是教育界创新变革的新路径。它是学校培育人才、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服务创新的新平台。云计算技术,采取虚拟化方法集成各类数据信息资源,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超级计算及存储功能,其所具有的"软件"、"基础设施"、"平台"三种服务模式,是创设智慧校园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2.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促进所在地区和中国轻纺工业发展为使命,为我国农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13.
面对数字原住民,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应用,智慧校园应"云"而生。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架构云环境,实施云管理,创生云课堂,实现云家联。智慧校园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的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重要条件.而探索智慧课堂、构建智慧校园已成为学校变革的必然之路.本文从智慧校园环境建设、管理融通、教学融合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探索,让"生长"可见,彰显出了信息技术与课堂、管理和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智慧校园"建设正逐步在校园中大力推进,是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提,各级政府对学校加大了投入,大数据也广泛地应用到"智慧校园"的建设中,但是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建设,用好配备的设备、设施,大数据怎么用到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个学校建设过程中在顶层设计时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与"办学学校思想"相结合,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根据校情、师情、学情积极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对城乡接合的学校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以及构建智慧校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学校智慧校园系统架构模型,然后从教育、科研、管理方面分析学校智慧校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7.
"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校在校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目前不少观点认为该提法尚不成熟,原因是定义不清楚,什么样的建设模式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9,(5):59-64
目前,高校纷纷探索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西安欧亚学院融合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服务和智慧宣传,建设了基于全业务链的智慧校园。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西安欧亚学院智慧校园的整体规划和一期建设内容;随后,文章展示了西安欧亚学院智慧校园的主要功能;最后,文章分析了西安欧亚学院智慧校园的应用效果。研究基于全业务链的高校智慧校园,有助于提升师生的信息化服务体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加快智慧校园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智慧校园"建什么、如何建、如何用"一直是困扰学校的难题。学校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资源应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初步形成了智慧校园育人新生态。1.构建智慧蓝图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需求,开发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2019,(8):18-24
针对当前智慧校园中存在的业务流程阻滞、数据治理艰难、基础性信息化平台建设缺失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总体架构:在云平台三层架构的基础上,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数据中心和认证(注册)中心的建设,在平台服务层实现业务流程整合、数据统一规划治理和管理服务应用标准化的功能,并通过融合式信息门户建设改进应用服务层的服务。此外,文章还给出了具有可持续性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实践方案,并探讨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