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思想品德新课标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即在教学中,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建立以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从而真正体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的教学理念。自新课改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吸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念、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于教学理念中渗透思想品德新教材降低了政治性教育,注重人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和谐。什么是和谐教育?《教育学》告诉我们。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那么,和谐教育即是和谐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和谐教育具有许多特征,兹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75):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从而保证教育事业能够与时俱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指导下,构建初中思想品德和谐课堂,成为初中教育的一大重要教育措施,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重要职责,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将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和谐课堂的构建,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供初中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品德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形式和规律的分析;就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要想和谐发展,就必须与社会相适应。因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从系统论看,社会应该是一个大系统,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离开了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觉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6.
和谐校园为学生的发展、成才提供良好环境,每一名学生的品德修养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因素。因此,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进行和谐观教育,既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又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广泛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思想品德新教材也与时俱进、鲜明形象地体现了这一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明确的学科责任意识,深度挖掘课程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进行和谐观的教育渗透。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加大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我们抓住教材的思  相似文献   

9.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学生初中阶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丰富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改革。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和谐成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是育人根本。紧紧抓住这一根本,实现教育的自身和谐发展,使“两课”教育在和谐的关系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种方式“潜入学生头脑,滋润学生心灵”,是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品格教育作为当前美国发展最快的教育运动,重新成为美国学校传授道德价值观的主要理论。论文概述了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内涵、特征、原则和方法;描述了品格教育运动在各类研究机构的推动下,其理论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借鉴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有益尝试,确认道德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整合各种有效道德教育资源,构建系统化的道德教育模式,加强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联系,应成为我国当前德育改革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新品格教育,在经历了二三十年代品格教育的盛行期、四五十年代品格教育的衰落期,以及80年代品格教育的重新复兴后,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品格教育的特点。新品格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坚持权威与自由相统一,在教育模式上注重行为与反思并行,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主体性和多样性并存。探究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特点,对我们今天审视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解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所助益。启示我们要更为注重个体的心理素质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道德共识;要重视道德实践,促使教育生活化;要建构道德教育合力机制,形成全民性教育。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队伍的现状,我院明确了科学的建设思路,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模式,在实践中具体运用并加以完善。结合我院做法,本文就如何建设一支高效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队伍提出了三点构想:不断自我完善,加强自身修养;肯定德育工作者的价值;建立科学的选拔、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品格观遭到了以哈曼和多里斯为首的情境论哲学家的挑战,但他们对于品格的理解存在着过多注重行为的气质性倾向,以至于把行为的气质性倾向等同于品格特质的偏差。而品格的构成,不仅包含着作为品格外在表征的行为气质性倾向,而且还包含道德信念以及道德义务影响行为的气质性倾向的本质和程度等内在因素。因此,品格构建应着力通过自我调控来缩小道德义务与行为的气质性倾向之间的差距。而品格构建的现实启示就是品格的教育需注重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道德心理;细微的情境因素都可能影响主体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导致道德偏差的出现;需要加强对情境的控制,但决不能否认品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美国社会道德状况的恶化和价值观危机的显现,价值观教育在美国高校中呈现出日渐复苏的迹象。在具体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美国高校探索出了课程教学的路径、社会服务的路径、品格塑造的路径以及多元整合的路径。尽管很多美国高校在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在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理念和“顶层设计”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家生 《高教论坛》2002,(5):107-108,112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认真抓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际行动,也是高教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因此必须大家共同努力,深入宣传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从多方面入手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现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为研究内容,认为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忽视个人品德教育作为政治规范因素、利益协调因素、文化价值因素、"人"的因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因素是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了个人品德教育以民主法制为保障、以协调利益关系为突破口、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的发展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根本路线的对策。着重阐明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被人们忽视的个人品德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Vietnam has experienced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ocial standards and values of Confucianism, Communism and several major religions, such as Buddhism and Catholicism, and has also undergone tremendous social change in recent decades. Consequently, moral education in present‐day Vietnam takes various forms and definitions. Nowadays, moral education is incorporated in the formal curriculum and taught as a single subject of study at all levels of the Vietnamese education system. The focus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build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the syllabuses focu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emphasising the notion of developing a socialist citize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ideas of inculcating socialist thoughts and socialist principles are as important as building intellectual ability, thus, Marxist sciences and Ho Chi Minh thoughts are compulsory taught courses and make up 12% of total study hours in the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Therefore,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systems of morality existing in Vietnamese society –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socialist morality. Traditional morality is transmitted through informal channels of education, such as family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institutions, while socialist morality is enforced through formal channels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in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and movements. However, it is still a real challenge for the Vietnamese educational system to redefine the objectives and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omplexity of a fast‐changing society.  相似文献   

20.
谢婧  黄孙庆 《高教论坛》2009,(9):117-119
高校德育课程关乎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提升,意义非常重大.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课程管理体系·需要在德育课程生成、实施和评价三方面贯彻人本主义精神,使大学生将德育内化为自我发展的要求,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成为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政治觉悟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