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佛教所具有的崇尚和平、广行慈悲、勘破是非、劝人向善、利益众生等的价值取向影响下,佛教提出了"利益有群"的理念,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汉唐时期的佛教通过济贫赈灾、医疗救助、护生环保等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教育产业化不符合中国的教育法和中国的国情,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不是私人物品;高等教育要走向大众化,但不能靠教育产业化来实现;要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教育,我们只能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个人消费出资一部分为辅,来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近年来教育收费过高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教育公益事业的属性不容改变,并论 证了教育少收费和不收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开始再次升温的教育产业化讨论 ,涉及许多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宏观管理等。下面是笔者关于教育产业属性定位及其进入市场应注意哪些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一、关于教育产业属性讨论中的两种主要观点在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中 ,关于教育产业属性的定位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产业 ,理由是 :①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和生产劳动能力的产业 ,其“产品”具有广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②教育部门与教育消费者按商品化经济的要求建立了服务与…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日前表示:今后我国高校教育的收费不能再提高了.张保庆还就此解释说:我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办成谁有钱谁就能上大学的局面,这不是共产党国家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深刻论述了我国的国情,以及在这一国情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定位、教育方针、历史使命,面对二十一世纪社会各方对教育所应采取的态度和应当承担的职责。“谈话”高瞻远瞩,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大学毕业生不断地以洪水之势涌向就业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与劳动力素质不符求的矛盾同时并存且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正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这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全新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面临着彻底的转变和巨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新时代呼唤新型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企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离开了人的培养,企业教育和培训便丧失了本质属性和独立存在的价值。 “教育市场”、 “培训市场”、“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不能反映教育和培训资源配置的全貌。企业教育和培训的有效途径是严格按各项教育法典和相关配套法规办事,绝不能把教育和培训市场化、商业化。  相似文献   

9.
邱林 《内蒙古教育》2007,(12S):23-2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七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十七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感到很振奋。教育问题事关乎千家万户,社会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0.
在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一些学提出的通过“教育产业化”缓解教育经费紧张和扩大内需的建议。教育应不应该产业化?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方认为,教育应该产业化,理由是:国家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如果不产业化,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壮大;教育如果不产业化,民间教育就发展不起来,教育竞争就不充分,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教育产业化可以达到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另一方认为,教育不应该产业化,理由有:教育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1.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erbia,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laim that higher education is a public good and must be fully supported by the public authorities. She examines the proposition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a legal perspective, and a normative political perspective and concludes that any scheme that offers free education to some while requiring others to pay tuition fees will be perceived as unfair by those who have to pay. And the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erbia cannot improve until the general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 improves.  相似文献   

12.
Is Education a Good T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一教育是价值关涉活动。教育改革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促使教育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变过程。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既有现实的超越性,也有实现的可能性。好的教育不是带情绪化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The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the Bologna Process have supported the idea that higher education is a public good and a public responsibility. The public authorities must have exclusiv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ramework of higher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degree structure,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the frame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The public authorities should hav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should bear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ensuring equal opportunities, including responsibility for access policies and student finance. Most importantly, public responsibility must remain a pillar of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when facing the global marketplace.  相似文献   

15.
Policy debate about whether to maintain public subsid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has stimulated reconsideration of the public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those that provide student places conferring private benefits. If the work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defined simply as the aggregation of private interests, this evaporates the rational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s distinctive social foundations with multiple public and private roles. The private benefits could be produced elsewhere. If that is all there is to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y could follow the Tudor monasteries into oblivion. But what is ‘public’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hat could be ‘public’? What should be ‘public’? The paper reviews the main notions of ‘public’ (public goods in economics, public understood as collective good and Habermas' public sphere) noting the contested and politicised environment in which notions of ‘public’ must find purchase. A turn to global public goods offers the most promising strategy for re‐grounding the ‘public’ character of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公益性研究有不同的研究方式,教育公益性的内涵在理论界还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为了更好推进教育公益性内涵研究的发展,我们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并进行系统的探讨,可以发现,目前关于教育公益性内涵的界定有从正面直接进行阐释、从所需条件进行阐释、从相对属性进行阐释三种方法,同时有关教育的产业性、教育的私益性、教育的民营化等问题的讨论也应运而生,因此产生一些认识上的悖论.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澄清认识,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崇高的使命伟大的事业光明的前途——寄语高校辅导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负有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职能,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集体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是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公益性的现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研究高等教育公益性应充分考虑高等教育所置身的现实复杂环境,而不能孤立地从理论上进行推演.本文从高等教育公益性内涵、现实价值、面临挑战与实现方式等几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公益性的现实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背景下,受新自由主义这一管理全球经济和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波及,世界各国"竞争型政府"强调知识的经济价值,导致知识的公共产品性质弱化,私人产品和商品性质增强,知识逐渐演变成兼具公共与私有性质的混合产品,乃至成为可在市场上交换的国内商品和可贸易的国际商品。在过去二三十年间,高等教育商品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趋势,均可看做是知识商品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益性的重新解读——兼论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往关于教育公益性内涵的理解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实际,有必要从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的角度重新解读教育的公益性内涵。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纠正教育公益性内涵的泛化,为教育产业性存在保留空间;二是赋予教育公益性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弥补教育产业性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