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第三章是《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我曾参加编写这部分教材,也有些教学体会。现简单地分析一下本章教材内容,提一点教法上的建议,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三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初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接触了小括号,并懂得式题中有小括号的,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第六册教材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运算顺序作系统概括,把式题的步数扩展到四步,并新授带有中括号的式题计算。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运算顺序。例1中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号同时出现,学生初次接触它。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题中有哪些运算符号,启发学生明确运算的顺序。这里虽然不出现“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的名词,但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课例简析]“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是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复习题,再现学生已掌握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引导他们分析课例1的运算顺序.例2是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在学过带有小括号的三、四步四则混合式题和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中括号的用法,熟练地掌握带有中、小括号的五步  相似文献   

4.
一、“尝”中求活 ,“活”中创新。“尝”即尝试。大量的研究表明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关键在于怎样去发掘这一“宝藏”。在教学中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 ,学生将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并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此 ,我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常采用先练习后讲解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尝试 ,使学生在尝试中求新 ,开阔思路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四则混合题 ,然后提问 :计算以后你有了什么新经验 ?引导学生总结出 :四则混合运算中 ,有时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要随时注意边看边想、边做边想。并问 :“看”要看什么 ?“想”要…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建议 1.关于处理教材的建议。“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单元,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个部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数字已到6位,并且带有中括号和小括号,教材在叙述这部分内容时,共安排有3道例题。教学时,可按教材顺序进行。“应用题”包括相向而行的问题与一般的三步计算复合应用题。教材安排了4道例题。教学时,教师可先教例4,后教例1和例2。因为例4的解题原理与例1、例2的解题原理一样,题中的“工效和”较“速度和”  相似文献   

6.
<正>“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苏教版教材安排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最后一个新授内容。通过本节课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中括号,明确小括号、中括号的使用方法,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及正确列出综合算式解决有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  相似文献   

7.
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来说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带小括号算式的解法。其中例2很有代表性,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结构,将算式转述成语言,在语式互译中,了解小括号的"优先"地位和作用,进而理解"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式题.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应用题训练,本单元安排了用综合算式解答“相遇问题”和“一般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二、教学建议1.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例1、例2时,先让学生说说计算步骤,提醒学生观察算式的特征,注意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如,例1计算到第三步355+780+45时,注意启发学生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相似文献   

9.
式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却始终困扰着许多一线的教师,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与实施,更使大家一筹莫展。现以“整数四步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探索,以图抛砖引玉。教学内容:整数四步混合运算(浙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第八册)。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整数四步混合运算式题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正确计算。2.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主动探究,经历探索四步混合运算的过程,并由此感悟计算的策略与方法。3.通过四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当的问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1)紧扣教材,提出疑点针对所学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提出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如讲解第六册带有中、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66页例3)时,先让学生默看例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